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测评*
2018-01-31苏晓芸
苏晓芸,王 崑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0 引言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制定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以便对一定范围的生态农业建设试验区内农村经济的近期、中期与长期的高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与实施对策[1]。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生态农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以我国传统农业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丁金胜[2]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生态农业建设中,提出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园的必要性。郭素玲[3]从新常态的背景入手,提出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洪再生[4]指出以农业专业组织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园,主体主要有政府、经济组织和农户,这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的优点,能够将农民自身利益与生态园的发展结合起来。俞菊生[5]指出由于生态农业园自身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导致管理较松散,并且与技术单位的关系不紧密,导致先进的科技无法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姜世平[6]认为应建立一批生态农业示范推广园区,以具有高技术含量及高标准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目标。王召东[7]指出由于天津市各区县资源差异较大,农业生态建设不宜统一化进行,而应用差异化的方式开展建设。然而以天津市事业单位作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园区中的生态农业工程多属于“样板工程”,市场意识不足,经济效益不高。宋志军[8]指出由于机制存在问题,许多生态农业企业与农户的经营优势不能全面发挥。李树德[9]认为生态农业建设应改变以往只注重产量而忽视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杨佚[10]指出在生态农业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当处理好,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我国生态农业工程规划和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天津市早在2005年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就提出针对第一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规模经营,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继续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符合生态要求、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的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11],较早的对全市农业生态工程进行分区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效显著,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测评,以期为天津市未来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东经116°43′~118°04′,北纬38°34′~40°15′之间。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南北长189km,东西宽117km。陆界1 137km,海岸线长153km。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临近渤海湾,海洋气候对天津的影响比较明显。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 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秋季气爽,冷暖适中; 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截止2016年末,天津有16个市辖区(其中1个副省级区),常住人口1 562.12万人。天津市农业为城郊型农业,已建立了七大副食品商品基地。北部蓟县山地丘陵和冲积平原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果林,还有相当规模的畜牧业。中部偏北的冲积平原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粮作物为主,涌现了一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天津有10个农业区县,可依据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将其划分为环城四区(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津南区)、滨海新区、远郊四区(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截止2011年底,天津市已建成生态文明村1 023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1/3; 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3个,见表1。
2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AHP模型构建
2.1 筛选具体指标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主要是对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根据农民土地年产出收入、农民年家庭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设立经济效益指标; 根据农村环境改善程度、农业发展模式改变程度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程度等设立生态效益指标; 根据农副产品商品率、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占比重和恩格尔系数等设立社会效益指标。
2.2 构造判断矩阵
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因素按层次进行划分,将各层指标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两两比较判断评分。设总目标层为A,与下层B1,B2,…,Bn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
表1 天津市现代农业园区数量
园区名称环城四区滨海新区远郊四区蓟县合计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8425340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1189129现代种植业示范园区20529滨海农业科技园区23005合计231539683
(1)
式(1)中,Bij>0,Bji=1/Bij,Bi表示比Bj的重要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越重要。判断矩阵中指标的重要性数值一般通过权衡专家的意见和相关部门统计数据等多方面综合得到结果。通常Bij的取值为1~9及它们的倒数,其标度及对应含义见表2。
2.3 一致性检验
由于不可避免的误差的存在,需要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数据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检验判断矩阵的公式为:
(2)
式(2)中,CR为一致性比例;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一般来说,当CR<0.1,认为判断矩阵一致性良好。RI值见表3;CI为一般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3)
式(3)中,n为判断矩阵的介数。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对应含义
标度含义1两个因素同等重要3i因素比j因素稍微重要5i因素比j因素明显重要7i因素比j因素强烈重要9i因素比j因素极端重要2,4,6,8中间态度标度值倒数两者相比,较弱者为倒数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n123456789RI000 580 901 121 241 321 411 45
2.4 计算方法
(1)判断矩阵的计算
(4)
(2)计算Ni的n次方根
(5)
(6)
(4)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7)
3 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的选取
通过天津市生态农业发展数据和专家建议选取一系列评价指标,确定了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如表4所示。
3.2 确定权重值
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建立AHP模型确定其权重值。根据表4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结果得到判断矩阵:A代表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B1代表经济效益;B2代表生态效益;B3代表社会效益。根据计算原理得到如下矩阵及相应权重:
表4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农民土地年产出收入农民年家庭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经济产投比生态效益农村环境改善程度农业发展模式改变程度农业废弃物利用程度可再生资源更新系统农田节约灌溉面积比重社会效益农副产品商品率恩格尔系数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占比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现代农业知识宣传普及率
表5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评价矩阵
B1B2B3WiB111/51/30 109B25120 581B331/210 310
表6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指标层权重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权重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A经济效益B1农民土地年产出收入C10 203农民年家庭收入C20 216农民人均纯收入C30 198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C40 169经济产投比C50 214生态效益B2农村环境改善程度C10 305农业发展模式改变程度C20 206农业废弃物利用程度C30 161可再生资源更新系统C40 205农田节约灌溉面积比重C50 123社会效益B3农副产品商品率C10 188恩格尔系数C20 159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占比重C30 19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C40 231现代农业知识宣传普及率C50 228
由表5可以看出,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说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生态效益该市周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较大。由表6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中,农民家庭年收入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经济产投比、农民土地年产出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 生态效益中,农村环境改善程度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农业发展模式改变程度、可再生资源更新系统、农业废弃物利用程度和农田节约灌溉面积比重; 社会效益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现代农业知识宣传普及率、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占比重、农副产品商品率和恩格尔系数。这说明,天津市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规划,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业知识转化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天津市实施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成果显著,效果良好,为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了农民的家庭和个人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提高了现代农业普及率,带动了农业科技知识向劳动成果的转化。
4.2 建议
4.2.1 因地制宜、分区规划
天津市各区县间的生态环境、自然和经济条件并不相同,例如天津市北部为山地、丘陵地貌,土壤为棕壤; 南部是平原地貌,土壤为潮土; 而海岸地带为盐渍土,土壤盐碱化严重。不同的地质地貌也就决定了生态农业规划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和改善,因地制宜地设计生态农业规划,建设不同形式的农业生态园,发展多种种植模式,例如在盐碱地上建设盐生植物园、种植耐盐水稻等,形成耐盐植物景观。
4.2.2 坚持循环发展原则
生态农业建设应遵循循环发展原则,综合天津市对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的优势特点,发挥当地地理与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循环再利用废弃农业资源。建设多种农业形式的结合发展,例如,农林、农牧、农渔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循环链带动产业链发展,建设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达到节能减排、解决天津市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生中的废弃物排放,使得物质与能源得到长期合理使用。循环性农业生态园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点,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循环原则也是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思想原则。
4.2.3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带保护,建立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发展。建设中注意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立体农业技术手段,以淡水资源保护、山体维护、园林建设、盐碱土地治理等为中心的开发性建设,在维持原有生态景观的前提下,扩大园林绿化范围。处理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间的关系,从小到大,从近到远,逐渐实施。
[1] 魏彬彬.高淳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扬州:扬州大学, 2006, 7~11
[2] 丁金胜. 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4): 140~144
[3] 郭素玲. 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34~37
[4] 洪再生, 朱凤杰,连东,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初探.规划师, 2005, 21(10): 33~35
[5] 俞菊生, 吴永兴,曾勇.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与规划要点研究.上海农业学报, 2005, 21(4): 91~94
[6] 姜世平, 袁东升,赵万苓,等.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园林科技, 2011, 122(4): 1~6
[7] 王召东. 农业生态工业园规划研究——以河南舞阳为例.当代经济, 2007,(5): 128~129
[8] 宋志军, 刘黎明.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演变及规划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6): 120~126
[9] 李树德, 李瑾,黄学群,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区划及发展重点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3): 36~41
[10]杨轶. 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发展对策.太原:太原科技大学, 2012, 32~42
[11]吕荣胜, 王潇雨.天津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1):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