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的在校大学生在线精准扶贫支教模式的探索

2018-01-30沈卓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学生

沈卓

【摘 要】精准扶贫是当下扶贫政策不断实践中的主要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但是在长时间的扶贫之路上,资金不足、治标不治本等问题足渐暴露。本文所提出的“通过大学生在线支教”实施精准扶贫,是在新形势下结合互联网发展,网络进农村等条件下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精准扶贫方式。针对缓解和改善教育资源分配布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学生;互联网在线教育

一、问题提出

1、课题来源

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论述,城乡之间差异化增加,城市发展前景让无数从农村出来的精英不愿意回到乡土。在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更是巨大,教育是立国之本,是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原有社会阶级最有效的方式。在经济无法快速发展的地区,只有从教育出发,才能有根本上摆脱和改变贫困的可能。

新东方CEO俞敏洪指出,“互联网+教育”是一个对教育的促进和变革。互联网为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有几个方面。第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好老师教的效率。第二,增强了学习趣味性。[1]今天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时代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使互联网教育更普及化,与中国扶贫脱坚工作结合起来,是重要问题。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号召大学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工作。大学生投身于艰苦的条件下,奉献自我,体现着当代中国精神。但城市高校仍有大量大学生资源闲置,与贫困地区资源缺乏形成鲜明对比。如何将二者更好结合,达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以缓解以上两个社会问题,是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扶贫形式选择,是实现从根本上脱贫重要条件。[2]在“互联网+教育”扶贫方法基础之上,将大学生作为扶贫教育资源输出主体,代替输出形式,既能将大学过剩资源利用起来,又能达到教育资源传输目的。通过社会自我救助,减轻政府、相关机构负担,或是使其能够将优先的资源投入到更重要方面,将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化做得更好。

二、分析框架

(一)相关文献

国内对教育扶贫模式或从提高教师各方面福利待遇激励機制、城市支援农村等传统优化教育资源、调整师资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3]。在将互联网引入扶贫策略是以政府为主体,农民为受体,帮助其自主创业、融入时代做智力准备。[4]但劳动力输出,根本上不能改变贫困地区现状,只能将不断地外部“输血”改造成内部“造血”。[5]在互联网与教育扶贫相关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与互联网将教育资源传送到贫困地区,根据贫困地区差异配置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以受教育者或贫困地区为核心充分调动学习者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己安排时间和进度。[6]这是当下在线教育的普遍形式,都存在不足。

以大学生自主志愿的方式通过互联网为贫困地区学生输送大学中剩余教育资源,贫困地区学生通过国家硬件支援进行网络学习。此模式若可以得到推广,于贫困地区学生,可以免费获得较好教育资源,减轻负担。于大学生而言,在空虚的现代社会实现社会价值。同时这是一种社会自我救助的过程,政府可以减少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二)研究重点问题

相关人士对该方式的看法意见;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是否有相应资源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大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在线支教;研究项目的利弊与解决方式等。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深入访谈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访谈对象为教育界相关人士、在校大学生、教育资源贫困地区学生及父母。访谈记录学生20人,其他相关人士家长10人,大学生10人,教育相关人士5人。通过对相关人员对“大学生在线支教方法”观点进行分析整理,以及相关资料对比整理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论与相关讨论

(一)结论

本项目研究将供求双方对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于供方大学生群体的资源的支援输出以及需求方的资源接受的优势及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供方大学生资源丰富,且多数学生在访谈中表达出有支援、服务社会的意愿。需求一方,计算机普及率虽较低,但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网络信号接收设备便可实现信息的接收。

此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若实施,在某些方面可以一劳永逸。将部分教育扶贫的软资源转移到硬件设施方面,互联网资源又可用于其他方面,创造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以此方式进行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完善价值观,在未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方面增加稳定性,同企业单一的社会责任相一致。在整个过程循环中,可以有企业、大学生、受众三方参与,是社会实现其自我救助的一种完整方式。

(二)相关讨论

1、资料分析

该方式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其中仍有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互联网能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带去教育资源,但同时也能将垃圾信息带到学生身边,是一把双刃剑。

其次,大学生是否能够但担负孩子的学业,全程陪伴。若是出现中途或频繁换老师情况,可能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

最后,当下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若是在过程中大学生不能保持一个师者的心,而是以“资助者”自居,不仅会对贫困地区学生学业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有效措施及可操作的应对方法

政府可以将原计划经费进行硬件投资,为贫困地区统一配备。调查中发现,在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政策下,部分村委会内设置的“绿色网吧”多被搁置。村委会可在课后将其应用于学生接受在线支教上,统一安排网上学习,安排人员进行监督,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

大学生方面,学校可实行激励机制。学生在完成在线支教公益后可获得证书,证书可在学校评优、学业生涯或职业生涯有帮助,亦或将其作为学生必修实践课。同时大学生注册公益之前,学校或其所在学院可进行资格评估,以降低因大学生个人质量问题而对贫困地区学生学习方面产生影响的风险。

3、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结论

互联网在为贫困地区学生带去知识的同时,也必将带去负面影响。在可行性的研究上,无法对互联网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实验调查分析。

4、需商榷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不能履行责任中途退出的问题,强制会失去了公益支教的意义,证书奖励具有可行性,但激励作用并不大。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面前如何使大学生能静心完成公益在线支教的完整过程。

除以上问题,支教对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磨练通过互联网支教的方式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互联网在线支教相对于实地支教无法弥补的不足。

注释:

[1]俞敏洪.互联网+教育”将使教育本质更加容易实现[Z].人民网,2016-03-15.

[2][6]江辰,王邦虎.“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机制建设分析[J].理论建设,2016(04):16-20.

[3]纪严.教育扶贫模式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10).

[4]毛汉硕.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治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5(10).

[5]张学文,等.扶贫攻坚:要“输血”, 更要“造血”[J].中国人大杂志,2014(1).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