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要读懂五部书

2018-01-30高博庄宵斐��

考试周刊 2017年8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

高博+庄宵斐��

摘要: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生命互动的过程。师生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对方、共同认可、共同提高。

关键词:教育教学;认识自我;共同认可

一、 学生要认识自我

教育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只有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找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才能适应班集体,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老子》第三十三章写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说的就是:了解别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才是圣明的。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战胜自己才算是强大的。学生如果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对待自我,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认识自己优点的学生会充满自信,能够认识自己缺点的学生会自我完善、会自我教育、会自我提高。学生一旦学会了认识自己,就能够战胜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还怕战胜不了别人吗。

二、 教师要认识自我

帕克·帕尔默说:“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遥远地、视其为疏离于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样看待学科,就像我远离自己的本真一样。”

帕克·帕尔默说得多好,我们教师需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风格、认识自己的知识储备、认识自己了解不了解学生等等。教师与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和教学个性。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优秀的教学风格,就能够吸引你的学生。教师还要清晰的认识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内容是我们教育学生的载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储备一桶水。教师只要拥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需要认识自己的学生,认识自己学生的智力水平、爱好兴趣和特点等等。教师在认识学生的同时也就认识了自我。

三、 学生要认可教师

学生要认可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要认可教师的课堂。一个受学生认可的数学课堂一定是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寓教于乐的课堂。学生就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或獨立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则要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实践证明,轻松和谐、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和有趣。为此,我在数学教研组会议上,主持召开了题为《寓教于乐,值得探索》的教研组主题会议。带着数学组教师共同欣赏了教师罗春的地理版本《小苹果》、教师邱伟的化学版《青花瓷》和数学教师刘静用自演自唱方式拍的《三角函数》MV,他们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学习。让学生爱上我的课堂爱上我,学生十年之后,还记得在某一节课上我说过的话,或者讲过的知识、思想、方法,这就是值得学生认可的教师。

四、 教师要认可学生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都需要充满爱心,认可自己的学生。对待好学生,要爱的长远;对待中等学生,要爱的深沉;对待学困生,要爱的宽容。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价值体现的花朵,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有的还不开花。不管怎样,学生们各自有各自独特的闪光点。教师就必须信任学生,引导他们将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放大。只有教师认可了学生,学生才会认可你这个教师;只有教师认可了学生,教师才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教师认可学生,实际上更多的是爱学生、爱教学、爱岗位、爱教育的体现。

五、 师生共同认可、共同提高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如同两位舞者的关系。要跳出完美的舞蹈,不是教师或学生单独起舞,而是和舞伴的完美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而且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学生问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会共同思考,学生会想这个问题我怎样解决,教师会想我怎样高效地给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存在这类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这样教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成长起来了,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也成长起来了。比如学生A通过QQ问了我一道题(这道题之前在班里已经讲过了):

生:已知x+y+1=0,则(x-1)2+(y-1)2的最小值是多少?

师:这道题的本质是求直线上的点(x, y)与点(1,1)的距离的最小值。即点(1,1)到直线x+y+1=0的距离。

生:老师它后面那个根号下是圆吗?

师:不是圆,圆可以用方程来表示,上面的表达式不是方程。圆是要有半径的,(x-1)2+(y-1)2右边没有半径。

生:那是啥?

师:点(x, y)与点(1,1)的距离,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生:老师那万一点(1,1)在直线上呢?

师:因为1+1+1>0,所以点(1,1)肯定不在直线x+y+1=0上。

生:那如果(x, y)比(1,1)离那条直线更近呢?

师:点(x, y)一定要在直线x+y+1=0上跑,因为直线x+y+1=0中才有x, y,别的地方没有。

生:哦、明白了,谢谢老师。

师:不用谢,加油哦,老师看好你。

通过师生共同认识此题我发现,学生有三处知识点不清楚。第一,圆的方程认识不清楚;第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第三,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不深,通常坐标系中的点我们用(x, y)来表示,但是直线x+y+1=0上的点不同于其他地方中的点,是有关系的可以表示为点(x, -x-1)。在以后讲解该类题型时我会特别注意以上三点,我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学生对该类型题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每次问我问题都会引起我新的思考,促进我新的成长。我和学生之间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双向生命运动过程中共同认可,共同提高了。

总之,我认为师生都要认识自己,认可别人,从而达到双方共同认可,共同提高。在施教与受教的过程中,师生交替递进,螺旋上升,永无止境。

作者简介:高博,陕西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庄宵斐,陕西省西安市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些思考
探究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