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2018-01-30欧阳汝欣高群英
欧阳汝欣+高群英
摘 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的收集与利用的效果决定着成败,在雨水收集技术中,低影响开发技术(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的表述使用较多,LID的关键在于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首先要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并对建成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在城市建设中贯彻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字方针:渗、滞、蓄、净、用、排。
关键词:衡水市;海绵城市;城市建设;水生态问题;低影响开发技术
一、 引言
“海绵城市”概念的产生源自于景观行业和学术界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某种吸附功能,现在一般将海绵用以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并于同年11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当今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征亟须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而“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就是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恰恰可以综合解决这些水问题。
二、 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根据《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設用地规模为80km2,人均建设用地 100m2;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20km2,人均建设用地100m2。在这样的建设背景下,新建筑面积将会大幅度增加。衡水市水资源总量7.35亿,人均185m3,仅为全省人均水平383m3的48%,是全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不透水面积逐步增加,城市正演变为钢筋水泥筑成的“硬壳城市”。对衡水来说,在现有条件下,亟须研究如何结合城市建设,保护已有海绵体,同时新建一定规模海绵体,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充分发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协同作战的能力,调节雨季和非降雨时期的水量平衡,努力做到习主席所讲的三个自然——“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使城市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三、 海绵城市相关技术
“海绵城市”的概念近几年在实践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广,其相关操作指南均要求尽可能地截留雨水径流并加以利用,以作为一种水资源供给。对于雨水收集技术的表述包括低影响开发技术(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绿色(雨洪)基础设施【GI或GSI,green(stormwater)infrasucture】、水敏感性城市规划设计(WSUD,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和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等,其中LID技术这种表述使用较为广泛。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效果决定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成败。LID技术古已有之,该技术的关键是将雨水看做一种资源,主要利用小型、广泛、低成本的景观化措施控制径流和污染。
(一) 古代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对于水利用的历史较为悠久,赣州古城被誉为“千年不涝”之城,科学的排水系统从北宋年间至今都在为古城服务。古代城市排水设计首先要考虑适应当地气候。例如扬州,由于气候湿润,雨水丰富,城市的雨洪系统由无数河道、池塘和湿地构成,相互连通的水系如同海绵一样,再大的降雨也能被吸收。古代的菏泽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其最初的72处池塘在抵御洪水、调控气候和蓄水层补给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降雨通常较为集中,雨季过后往往是长时间的干旱。针对这种气候特点,首先要解决雨水下渗和蓄水层补给问题。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套古法的集水系统从地面到地下由地表梯形砖、土壤层和渗排涵洞组成。下雨天,雨水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地下。若遇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多余的雨水储存在涵洞中,形成一条地下“暗河”,干旱时可以为大树供水。
(二) 现代的海绵城市建设
2014年北京市香山公园实施了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技术示范景观展示及恢复工程,这是北京市首次在山林公园实施该工程。预计设备全部到位,运作成熟以后,雨水收集规模约为1500m3,预计全年可收集雨水量为7.7万m3。全年收集的雨水可以同时提供香山公园6万m2绿地全年用水、供给1个采用雨水冲厕的卫生间全年用水、花卉全年一半时间的生产用水,总体雨水保有量相当于香山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体静翠湖的10倍容量。
“海绵城市”真正在微观尺度的建设依靠的是一系列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哈尔滨群力海绵公园是我国首个以解决城市内涝为目标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通过整体景观设计途径进行生态化的雨洪管理,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问题,使城市成为与水问题相适应的城市。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是一个改善水循环系统的建设,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增加雨水排泄渠道。
四、 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要建设海绵城市,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被破坏的水体及其他自然环境;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对衡水市来说,尤其应该对城市绿地高度重视。
常见做法和雨水收集系统主要为径流通道控制、洼地调蓄、滞留、过滤、下渗、生物处理;主要技术为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雨水桶、透水铺装、人工湿地、砂滤系统等。
(一) 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更新
1. 建设项目管理
我国目前还没有雨水排放标准,因此海绵城市无法建立暴雨管理收费制度等管理途径,只能依靠政府拨款来运营。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建设海绵城市,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虽然公私合营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被广为提倡,但是私营企业暂时还没有实际参与到雨水管理运营行业中。为了激励私营企业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返还部分工程建设资金。例如新西兰政府为了鼓励绿色屋顶建设,规定每平方英尺的屋顶花园返还建设者5澳元;其他国家还提出通过增加容积率标准、减少暴雨管理费、优先审批等方式来鼓励项目中LID设施的应用。endprint
2. 建成效果的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目的是力图使开发建设后的城市水文特征与开发建设前接近,其中如何界定开发前的水文状况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对建成效果如何评估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问题。一些西方国家的评估体系清晰明确,除了在建设之前严格审查工程图外,还要通过监测数据来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估,例如,西雅图在城市排污口设置了监测系统,规定每个排污口每年只能排放一次,超过就会罚款。
(二) 在城市建设中贯彻运用六大海绵城市建设要素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地、建筑小区、城市水系等,事实上,海绵城市是建立在反思当今工业化城市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问题,而是对整个城市的构思。
近年来衡水市在“水市湖城”的城市建设中,计划用30条河串通18个湖泊,实现湖水相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响应北京大学一直提倡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自然水体脉络和城市排水系统联系起来,着重对城市规划中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催生和协调各种自然生态过程,充分发挥自然界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贯彻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字方针:渗、滞、蓄、净、用、排,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五、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表径流和雨水循环问题出现,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解决这个尖锐的矛盾已刻不容缓,海绵城市的推廣、建设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相信衡水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加快引导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必将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湖城。
参考文献:
[1]俞孔坚,轰伟,李青等.“海绵城市”实践: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控规及景观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15,(1):26-31.
[2]李海涛,衡水市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6):25-29.
[3]沃夫岗·F·盖格.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J].景观设计学,2015,3(2):10-21.
[4]俞孔坚,李迪华.“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26-36.
[5]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作者简介:
欧阳汝欣,高群英,河北省衡水市,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