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1-30李军

考试周刊 2017年8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完善自我。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标准》 指出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同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和动口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积极地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明确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探究中提高理解能力,不断创新。

一、 转变教育指导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避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和思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形成深刻认识。例如在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时,为了使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宗旨,并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采访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采访。教师提供话题:在一次避开北京的访问中,奥巴马始终盯着中国。《纽约时报》26日的文章说,“在奥巴马亚洲行的每一站,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两个听众”——地区盟友及中国。如果你是中国记者,参加记者会,请针对材料的内容,你会向外交部发言人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地思考和探究,结合我国的外交政策想出有意义,并且有创意的问题来进行记者会的模拟。在思考中,学生会讨论出适合自己国情和外交政策的问题。为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探究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自主阅读,实现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体会到外交的重要性,明确在外教活动中的基本目标。学生在环境中模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提出有效问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创设创新教学情境,形成学生选择氛围

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政治课堂充满期待和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投影仪、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生动直观和声形并茂,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说出自己的创新性理解。例如在学习《把握思维的奥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帮助,给学生播放“老马识途”的视频故事:一年春天,管仲与齐桓公一同去打仗,在返回时迷路了。管仲提出建议:“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把经验的老马的缰绳放开了,让他们走在前面领路,军队跟在后面,果然找到了出路。视频情境惟妙惟肖,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观点来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会畅所欲言,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有的学生从管仲可以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分析了问题;有的学生从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方面发表了观点。学生在这里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大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突破思维固定模式,发展多向求异思维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察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问题,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创出新意。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在探究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斯班瑟发明胶水新配方的故事:斯班瑟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不能很牢固地粘住东西,所以被认为是不成功的发明。但是几年后弗雷根据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非常受欢迎。弗雷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到了合适的地方,成就可成功的创意。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在思考中,学生可以打破传统思维,进行拓宽思维,鼓励学生批判思维。有的学生说出了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有的学生说到了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有的说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还有的说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纷纷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分析。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创新提供内在动力。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敢于扬弃,善于扬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通过学生的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认为联系是必然的这些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没有看到联系有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事物的偶然性无法排除;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通过学生对自己求异思维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会在推理中获得正确知识,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和客观理解,确保自己的创新思维是正确的、合理的,进而在求异思维和推理判断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發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就会进行发散思维,进行批判思维和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储复耘译.《政治学手册(下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95页.

作者简介:

李军,中教一级,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