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书馆的“互联网+”探讨
2018-01-30谢丽娟��
谢丽娟��
摘要:“互联网+”是创新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也就是互联网的跨界。“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一切皆是服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还将是休闲学习的多元化中心。“互联网+”图书馆让数字阅读无处不在。新时代图书馆要不断跨界融合创新,推进全民阅读。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微信;O2O;VR;大数据
2016年最火的词语莫过于“互联网+”了。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将这句话用在“互联网+”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就在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至今,“互联网+”行动越来越深入各大行业之中。事实上,“互联网+”传统领域的产品模式早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互联网+集贸市场”就成了“淘宝”;“互联网+银行”就有了“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出租车”就有了现在的“滴滴打车”“优步”;“互联网+电视娱乐”就成了“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互联网+餐厅”就变成了“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网站;“互联网+婚姻交友”变成了“世纪佳缘”等婚姻相亲网站。“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思维方式和服务理念,不仅在第三产业全面开花,形成了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新生代互联网消费生态圈,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多娜·席德尔说:“对传统图书馆而言,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你怎么喜欢以前的服务方式,你都必须做出改变。”如今的图书馆,是个空间概念。除了核心服务,各种移动化服务发展的如火如荼。就图书馆来说,它可以是一个学术交流中心,可以是读者社交场所,可以是文化沙龙,还可以是创客空间,总之图书馆就是个全方位服务的场合。
一、 微信与图书馆
“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够搭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简单地说,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微信之父——张小龙如是说。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信,拥有连接一切的能力。现在每个图书馆都在做公众号,以湖南图书馆为例,湘图公众号可以提供图书查询,读者预约、续借,参考咨询等互动功能。也提供入馆指南、办证须知、本月活动等在线资源,更提供电子书云阅读等功能。
同时,微信还可以拓展更深层次的服务。比如,微信设置虚拟卡,代替或者补充借书证一卡通。读者只需要有虚拟卡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图书馆借书。微信设置书籍扫一扫功能,只要扫一扫,就能知道图书在哪个馆藏地点,或者更精确的哪个书架上。图书延期费的清缴全部由微信支付等等。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这个森林,让读者自由地在森林里体验。
二、 O2O与图书馆
O2O模式是这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将线上平台和线下交易相互结合,并为促进线下更好发展的新兴商业模式。传统图书馆可以与新型模式相结合,树立服务口碑。如图书馆可以提供在线自助打印功能,采用联创自助系统,读者自行选择打印内容。又如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机、公众号或者移动端进行纸质图书的预约和委托,图书馆提供线下取还或者快递服务。又如读者可以在线预订图书馆的空间,可以微信订座学习室,预约研讨间等。图书馆提供图书线上荐购,线下来看,购书清单由读者“私人定制”。构建图书馆失物招领系统,让图书馆的丢失者和捡到者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工具。图书馆鼓励读者通过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参与活动获取积分,积分可以用来支付超期罚款或者转换成微信红包。读者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借还书习惯、写书评等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不同额度的借书权限、时限、册数等。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微信、BBS等发布线上线下联动讲座,线下学不够,线上可以反复保存学习。图书馆可以创新线上功能,完善线下服务,提供多元服务。
三、 VR与图书馆
VR(Virtual Reality)的概念,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人杰龙·拉尼尔首次正式提出的。作为一门交叉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含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多传感技术等诸多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般感知电脑模拟的虚拟世界。而图书馆与VR技术的结合,让新世纪的数字阅读无所不在。通过VR,用户在到馆后可以清晰地定位到自己所处什么位置,并且可以查询到自己周边所有的服务资源和空间,并且随即根据用户需要为其规划最佳路径到达目的地。我可以精准地知道,我要的书是否在书架上,如果在书架上我如何定位和导航。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是否能精准地找到数据库的答案,或者可以获得答案的人。就像
《pokemongo》口袋妖怪游戏一样,结合了虚拟和现实,我通过虚拟的图书馆可以实际感受到现实图书馆。
四、 大数据与图书馆
麦肯锡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業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架构,用于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遇到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保障用户服务。首先,大数据可以用来更好地评估图书馆的在线数字资源,分析数据库使用次数,从而将经费更合理地分配,保障数据库的合理使用,满足广大读者的科研需求。其次,大数据可以分析用户信息、根据用户年龄、专业、查阅数字资源库习惯、检索信息等,分析判断哪类资源是读者喜爱的,哪类资源是闲置的,而且还可以按社会关注热点等条件分析一段时间内哪种资源更受读者欢迎,可以分析出非常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最后,大数据可以改变传统的图书馆资源系统。如OPAC系统,传统的功能就是检索关联,大数据可以让OPAC关联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和图书借还状态、配套电子书、配套光盘、书封、读书社区、虚拟书架、其他馆藏情况、用户可以文件传递或者馆际互借的图书信息、离我最近有这本书的图书馆的地图等联系一起。
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服务”图书借阅平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实例:图书馆在读者、书店、图书馆之间提供“借、采、藏”一体化服务。当读者在方便的书店选好想读的图书后,只要这家书店与图书馆信息数据交互平台实现联网,通过大数据技术,凡是持有内蒙古图书馆借阅证的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阅读。而该书则会与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相连接,直接进入图书馆馆藏。这样一来,读者直接帮图书馆采购了书籍,而内蒙古图书馆则实现了高效率的优质服务。大数据让图书馆可以提供更精准地定制服务、数据服务、知识服务等,形成不可替代的高质量数据服务提供者。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一切皆是服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还将是休闲学习的多元化中心。“互联网+”图书馆让数字阅读无处不在。“互联网+”图书馆注重读者参与和体验、坚持读者至上服务,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学习成本,为读者科研教学提供保障。新时代图书馆要不断地跨界融合创新,利用大数据实现创新的读者服务,更好地推进传统图书馆结构调整、推动图书馆行业广泛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运煌.互联网+落地下的新商业模式.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11.
[2]荆涛.互联网+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5.12.
[3]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图书与情报》,2015年4期.
[4]刘廷伟.图书馆界的新革命——彩云服务.《中文信息》,2015年10期.
作者简介:
谢丽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图书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