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问题
2018-01-30费昱
费昱
【摘 要】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一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将客户群体扩展至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入口,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可在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变,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也只有在把握好各方面的风险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的基础上,从而使供应链金融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使得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此时,商业银行为了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只得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及创新力度,将客户群逐渐扩大,即不再仅仅争夺与大企业的合作,也将目标扩展向中小企业市场。供应链金融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催生出来的,可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理由如下:
首先,必须要指出来的是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在不久前结束的2017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上指出,当下我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99%,拥有70%以上的发明专利,并为我国人才市场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然而,难以置信的是在我国吸纳就业最多、科技创新最活跃的中小企业竟然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中小企业必将在我国经济中做出卓越贡献,同时也就意味着,中小企业这个市场是块大蛋糕。
其次,在当下商业银行本身面临着来自国内外行业竞争、自身业务短板、市场变化多端等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进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变是当下的重要课题。而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两大问题,使得银行、企业两方双赢的局面成为可能。然而,作为新兴金融业态的供应链金融,一方面是抹黑过河,即是在做行业的开拓者,国内没有相关经验供参考,使得其体制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另一方面高利润必定意味着高风险,与传统的金融相比较,供应链金融还表现出了一些其他业务并不具备的风险。只有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在把握好各方面的风险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的基础上,才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从而使供应链金融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及运行模式
供应链金融指的是引入银行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及资金流等作为新的风险控制变量的工具,其运行过程是银行以核心企业为轴,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物流及资金流进行管理的金融服务。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将供应链上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首先银行选取少数核心企业,并以此为支撑点运用各种金融产品为其上下游中有需要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的优点
商业银行供应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促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现银行、企业多赢的局面。
1、促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在传统金融融资模式下,银行是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授信管理的。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依赖于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真正发生的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换句话说,供应链金融将传统授信管理過程由静态的、孤立的转化成了动态的、系统的。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十分重视整个交易的连续性、完整性及交易流程的操作管理,而不是传统金融信贷里单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再加上,供应链金融自偿性(授信合同项下融资产品取得的收入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特点,使得供应链金融更加重视融资背后的真实交易,也就是,商业银行会更重视贷后管理和监控。而商业银行要想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从交易信息的收集、整理、跟踪、分析,再到融资授信金额、期限与融资对象自身价值的匹配,最后到贷后管理和监控等各个环节均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整体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
2、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通病,而资金的缺乏毫无疑问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客户大多是中小企业,所以相对应的,在授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充分考虑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真正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毫无疑问是降低了融资的门槛。此外,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特点是将供应链金融中企业看作一个整体,这个特点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将其上下游企业的优势与信用做到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还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不仅仅为小型商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扩大销售,也为大型制造企业的整个销售网络提供融资,亦是为尚处于发展阶段、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系统不成熟的中小企业提供集融资支持、资金结算、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3、实现银行、企业多赢的局面
对银行来说,利用供应链金融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现金管理问题,同时,银行为企业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非仅仅是作为融资方,使得其可以在未来发展中先一步抢占企业用户,进而扩大业务能力和市场份额。而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得到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得到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帮助,例如:间接利用银行的信息优势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利用银行体系成熟的风险控制手段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此外,通过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与上下中小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巩固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实现银行、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endprint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
正如引言部分所言,控制好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是保证供应链金融稳健发展,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但要把握好这些风险就必须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真正有效、可行、科学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供应链金融由于其自身机制的缘故,具有必然性风险,此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供应链行业潜在风险隐患大;供应链企业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物流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相关中介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的支撑。
(一)供应链行业潜在风险隐患大
也即是主要客户群——制造业发展不稳定,我国中小企业近些年发展快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受到我国经济下行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近些年来产业结构转型政策的出台,使得制造业呈现出不景气甚而衰退的迹象,出现了产业危机。而钢铁、水泥为代表的三高行业和制造行业由于产业集群程度较高,产业链发展较完善,是供应链金融最主要的客户。因而,当下我国供应链行业潜在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供应链企业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这点主要表现在供应链核心企业控制上下游企业能力较弱,不能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再加上供应链企业成员之间的联合是属于非标准化企业联盟,从而使得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效率低下,难以甚至是阻碍了协同优势的发挥,从而增大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
(三)物流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
电子商务的崛起催化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高潮,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物流行业的经营环境并不规范。首先,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有限,且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物流机制规范物流行为,在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仓储场地租赁手续不全、质押品管理不规范、货物监管漏洞等问题。其次,供应链金融中银行要对进出货进行实时监管、得到快速反应,但我国现有的物流配运网络和信息技术达不到如此高的要求。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四)相关中介机构资质参差不齐
当下我国供应链金融相关第三方机构资质参差不齐,部分第三方机构缺乏专业化的团队及科学的方法从而无法对市场敏感性质押品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阻碍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五)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多数只停留在动产担保质押融资,或是依赖于物流企业进行监管提供担保的融资阶段,没有以满足全部企业的深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主动创新产品。这样“保守”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银行控制风险的目的,然而,如果不适当进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则会使得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六)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起着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重要作用。而银行对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商业信誉的考核也是被纳入授信管理之中的。此外,银行对中小企业展开的授信业务也是极大的依赖于对核心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估。因此,一旦核心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条供应链金融的安全。
(七)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的支撑
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之间稳定的信用关系,但我国当下缺乏一套完整的、具有公信的、相对客观的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优化分析
总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具有的特征:①动态性;②系统性;③复杂性;④可传递性;⑤较低的可控性;在了解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风险优化措施:
第一,坚持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致、坚持“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循环的原则。
第二,银行制定严格的核心企业选择标准。综合考虑核心企业授信的条件,如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主导地位及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是否有准入和退出管理。
第三,在物流企业的准入方面,必须认真考核物流企业的专业技能、违约赔偿实力以及合作意愿三项关键指标。借此商业银行可以间接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
第四,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此处所指的信息共享指的是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还有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以此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监督。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
六、总结
供应链金融的运行过程是银行以核心企业为轴,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物流及资金流进行管理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一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将客户群体扩展至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入口,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可在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变,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前瞻产业研究院供应链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供应链金融即将迎来其发展的新一轮发展高潮,与此对应的是,供应链金融风险也必变换多端,各式各样,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充分了解供应链金融发展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结合自身优势,来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才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抓住机遇,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晨曦.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7.
[2] 张新建.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若干问题——一个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298.
[3] 李一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6,(14):51.
[4] 陈晋.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5] 杨明月.供应链管理视野下银行金融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274.
[6] 王露.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D].西南財经大学,2013.
[7] 吴迪娜.基于项目风险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