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养殖池塘水质污染及调控技术研究

2018-01-30吴建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养鱼鱼类池塘

吴建军

在高产综合养殖池塘内,畜禽-水-鱼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池塘水作为中间载体负荷很大,水质污染严重,甚至有的池塘难以养鱼,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周边环境。因此,了解综合养殖池塘水质特点及主要污染途径,并有针对性地对水质进行科学调控,让有限的水体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促进池塘养鱼的健康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综合养殖池塘水质特点

1.1 水过肥,水华发生多

在综合养殖环境下,畜禽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尿排泄物等大部分进入到养鱼池塘,一部分直接溶解于水中,一部分沉积到水底,增加了底泥中的营养盐。集中表现在水体颜色浓、乌黑、浑浊、透明度低;池塘下风区可闻到一股腥臭味;有的甚至超过了池塘水体最大承载能力,常年形成水华,难以养鱼。

1.2 pH值下降,水偏酸

水体pH值是反映水体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影响鱼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综合因素。在综合养殖环境下,畜禽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尿排泄物等进入到养鱼池塘,长期积累并腐败;养鱼生产自身排泄;以及大量藻类等水生生物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它酸性物质溶于水中,导致pH值下降。pH值偏低,酸性大,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使硫化氢、亚硝酸盐毒性加大,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引发鱼呼吸困难,甚至发病死鱼。

1.3 菌虫多

鱼塘长期大量容纳残饵、排泄物等,改变了水体原有平衡,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导致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鱼类疾病和鱼类寄生虫害的恶性流行发生,给鱼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4 溶解氧偏低

溶氧是水中鱼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综合养殖水体内随着残饵和粪尿排泄物的不断排放,养殖水体一般偏肥,水底藻类因光照不够不仅产不了氧而且大量消耗氧,同时池塘底质和水中浮游生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当水中溶氧量为2.3~3.2mg/L时,鱼类就会出现严重浮头,生理生态活动发生紊乱,甚至引起窒息死亡。

1.5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含量高

综合养殖水体中受畜禽养殖残饵及排泄物直接排入水中影响,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含量偏高。氨氮对鱼类生产影响最大,一部分可以通过硝化及反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态氮或以氮气形式散逸到大气中,一部分可被水生植物消耗或底泥吸附,当池水中所含总氮大于消散量时,多余总氮就积累在池水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鱼中毒。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

2 综合养殖池塘水质污染途径

2.1 畜禽养殖污染

我县为发展综合养殖,大型水体周边都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畜禽养殖场。虽说近年来对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粪污排放有一定的要求,但基本上是未建污染处理设施或建有小型简易的污染处理设施,与其生产规模不匹配,污染处理只是应付上级相关部门检查,形同虚设。畜禽养殖中产生的残饵、排泄物多数用水冲到沟渠后,直接流入池塘水体中。导致水体中氮、磷超标、PH值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池塘水体的污染。

2.2 渔业养殖污染

现在集约化高密度养鱼基本上都是大量投放饲料,使饲料过剩;加上池塘水生生物分泌物和鱼类的粪便,在塘底积累成厚厚的淤泥,引起腐烂而败坏水质。综合养殖环境下池塘养鱼的病虫害发生较重,由于养殖户缺乏防治技术和用药知识,任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或使用违禁药物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鱼药的普遍使用,重金属等往往也在水体及土壤中富集,更危及水源安全。

2.3 工業及其他农业面源污染

池塘大部分周边是水稻种植区或果园,农户在管理上都有过量施肥、超浓度或分量打药的习惯,它们通过空气、雨水传播污染水体,有的甚至直接致池塘鱼类死亡。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和政府监管不到位,仍有部分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江河、水库等水域,工业废气的排放,也会致使水质污染。

2.4 生活污水污染

综合养殖区农户基本上吃住在基地,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而且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的养殖基地大多都建有度假休闲餐饮等服务行业,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一大原因。

3 综合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3.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短信(微信)平台、农村广播、宣传栏、技术资料等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水质污染、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并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典型榜样的带动,提高广大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进行转变。

3.2 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审批和日常监管

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把好养殖场建设第一关。针对本区域内养殖业发展情况,规划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禁养区内原有养殖场坚决关停。环保部门要督促业主进行环境承载评估,把好养殖场建设的第二关。农业部门要对辖区内综合养殖场污染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综合养殖污染整改方案。

3.3 加强渔民对水质调控技术的综合运用

主要物理措施有干塘清淤、搅动底泥、换水、开增氧机等。化学措施主要使用生石灰、明矾、沸石粉、增氧剂等改良水质。生物措施主要接种光合细菌、接种硅藻、种植水草、混养等方式。

(作者单位:343715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农业综合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鱼鱼类池塘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鱼类运动会
热闹的池塘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池塘
夏天的池塘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