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雌性原麝的初步研究

2018-01-30蒋纯海贾宝林曹静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4期
关键词:白山圈养摄食

蒋纯海+贾宝林+曹静

原麝属吉林省及周边区域所有的资源动物,目前已濒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对象。原麝在吉林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分布密度较大,但由于生境丧失等等系例原因,种群一直呈下降趋势。圈驯养是保护和持续利用原麝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2006年开始,吉林白山自然保护区,经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从野外抓捕野生原麝作为种源,于吉林白山白马浪作为原麝繁育驯养实验基地,进行原麝圈驯养。如今已初步实现圈养繁殖,并拥有可观的自繁种群。但长久以来,对野捕及圈养繁殖原麝的行为一直缺乏比较性研究,而相关工作对理解麝类动物驯化及建立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模式及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将区分雌性原麝的来源,野捕及圈养繁殖雌麝,对其行为进行量化取样,并就雌麝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其结果将对提高圈养麝的存活率等驯养生产力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地点及实验动物

研究在吉林白山自然保护区所属白马浪原麝繁育实验基地,原麝基地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及原麝的圈舍性已发表,研究的行为取样涉及18头圈养原麝,其中12头捕于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自然生境的野生麝,于为圈养繁殖原麝8头。

1.2 行为谱的建立及行为取样

麝类动物行为的描述及对原麝行为的观察,建立圈养原麝的取样行为谱,各行为型定义如下:静卧。原麝处于静止的清醒卧姿,无反刍,站立凝视。动物呈静立姿势,眼睛凝视刺激源或其他个体,无其他明显伴随行为,运动动物发生明显的各种强度的身体位移,无其它伴随行为。摄食,动物个体进食,饮水等,反刍。动物表达典型的反刍行为序(团回吐,咀嚼下咽等)。蹭尾,麝在树桩,墙壁和门框等突起物表面蹭擦尾阴部,尿粪标记。相对固定的行为型,个体完全或部分展现刨地,排尿和排粪便及掩盖粪便等行为。环境探究,动物展现明显可辨的用鼻吻部探究圈舍基底或目标物的动作,持续时间为2小时以上,尾阴探究。

因吉林白山白马浪的圈养原麝的交配行为始于11月中旬,因此,研究定义其非交配季节为8—10,交配季节为11月至翌年1月,于每月的3—6日,13—16日及23—26日的4点30分—7点,和20点—1点30分的活动高峰时间内对原麝进行取样,而且,原麝在前一段取樣时间正处于摄食前状态,而在后一取样时间段正处于饱食状态,因此动物能相对全面地表达其完整行为模式,这样可力保行为取样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调查结果

2.1 非交配季节雌麝的行为

野捕麝和驯产雌麝在非交配季节的行为发生频次。野捕雌麝2次,而驯产雌麝0.5次,表达较频繁的卧息行为,二者差异接近显著,在非交配季节,两类群雌麝均无蹭尾行为发生。

2.2 交配季节雌麝的行为分析

野捕雌麝的站立凝视2.5次,运动2次,环境探究1次的行为发生频次高于驯产雌麝,站立凝视2次,运动1.5次,环境探险究0.5次,而静卧0.5次却少于驯产雌静卧0.3次,摄食0.2次,但上述差异均不明显。

2.3 不同来源的雌麝在交配季节和交配的行为差异

因为野捕雌麝和驯产雌麝的行为差异不显著,故合并2种来源雌麝的行为数据,进行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比较,以探察雌麝,季节间的行为差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发生频次相比,雌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频次较少,但差异不显著,站凝视显著较多,此外,雌麝在交配节的运动行为发生频次极显著地增加,环境探究和冲突行为也显著增加,而摄食和反刍极显著减少,粪尿标记表达频次比非交配季节有所增加,而亲和行为下降。

3 研究结果

白马浪的圈养雌性原麝在交配季节频繁起卧,运动性提高而摄食减少。表明雌性原麝在交配季节的时间和能量投资更多地投资于繁殖活动相关的行为(如求偶等)。这与其它圈养麝类一致。类似的结论也见于其它有蹄类。此外,麝类动物的排泄作为一种嗅觉标记方式。其排泄物含丰富的信息素,因此雌麝在交配季节粪尿标记行为的增多表明雌麝增加了交配季节的性标记强度,以向其它个体同性或异性原麝传递自身的性接受状况信息。相应个体搜集环境中粪尿标记信息的环境探究行为也有了明显增加。这也见于其它圈养麝类。此外,圈养原麝在作环境探究时会展现卷唇行为。如伸颈、抬头、卷缩上唇等表达。但白马浪基地圈养无类似行为表达。动物通过环境探究搜集环境信息外。尚通过尾阴探究等行为获得同社群个体的信息。判断其生理状态以决定其行为对策,调整自身的性活动。本研究显示,雌性圈养原麝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均有尾阴探究行为表达,该行为往往由个体间的亲和行为激活,而以亲和逃避或攻击行为作为后续行为。类似行为高速模式在其它动物也已得到证明。

圈养原麝幼年期的经历可能对期成年后的行为格局有一定的影响,虽野捕及驯产雌性原麝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各行为型的表达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驯产雌麝相比,野捕雌麝在非交配季节静卧摄食和反刍等行为发生频次更多,而在交配季节运动及环境探究等动态行为相对较多,静卧、摄食和反刍较少,说明野捕雌性原麝的时间分配更类似于一般有蹄类动物。即在繁殖季节活动性上升,期时间分配与繁殖相关的行为倾斜。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驯产雌麝表达自我指向行为的频次均相对较多,这沿需进一步确定和分析。

(作者单位:1.134302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2.134302吉林省白山市林业局;

3.134302吉林省白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山圈养摄食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被“圈养”的童年
登呼中小白山
长白山的杜鹃花
圈养在心中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