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30郝晶杰张万琴王晓峰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对策

郝晶杰+张万琴+王晓峰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前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通过这次理论研究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教学;对策

一、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新课标教材存在的问题

(1) 标准教材难以适应区域文化

新课程改革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的设计理念先进,编写思路开放,知识内容更丰富,资源方式多样,客观上适应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但是却忽略了与各区域教育文化相适应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施落后使得教学资源难以利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不得不补充,补充的内容往往比教材的内容要多很多,知识难度也比教材上的要大,陈莎(2015)在《农村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指出,有35%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不大,但是教师经常补充内容,学习起来并不轻松,由此可见,教材被“架空”问题存在,这样就徒增了教师和学生的任务量,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农村学生对该教材适应性差,教材出现“水土不服”。

(2) 教材内容琐碎,知识安排不合理

新课标教材内容丰富,但是知识点琐碎,不成系统。具体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课标教材层次多样,种类繁多。在新课改标准中曾指出要删除繁、难、偏、旧等内容,新教材看上去简单了,实则比以前更难了,教材模块化把知识体系强行分割,打破了编制教科书遵循的逻辑顺序与认知顺序相统一的原则,而且选修和必修重复,如不等式、统计案例等。在知识点的安排上,根据知识连贯的特点,函数应该和不等式放在一起,而新教材中两块内容却相差甚远,导函数甚至被放到了选修的系列,概率也被拆成了两部分,放在了不同的位置。这样安排知识点,使得教材的知識点分散,不成系统,学生学习产生知识混乱,接受效率降低。

(3) 新增内容作用难以发挥

新课标数学教材的又一大特点之一是增加了必修3的算法初步,这部分内容既不承上也没有启下,放在必修并且篇幅较大,但是在高考中却未体现,算法初步知识是高等数学中计算数学的基础,对教学设备要求较高,但是并不是初等数学的重点,对从未接触过此类知识的老师是个挑战,有的老师对新内容比较畏惧,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新内容甚至成为了额外的负担。迫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升学压力等因素,很多老师选择不讲,纸上谈兵,草草而过,新增内容难以发挥出优势。

2. 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高效课堂效果不高,教学质量下滑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以抨击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迎合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当属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在单位时间里高效能、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该课堂形式最明显特点就是,教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很多老师片面甚至错误理解了高效课堂的本质,以为只要教师课上讲得少,把课堂的组织权交给学生就行了,然而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自主性过大,而高中课堂人数都在70人左右,教师无暇顾及到每个学生,优秀的学生负责教后进生,以生治生。尽管优秀的学生能在当堂讲解本节内容,但是毕竟知识面窄,经验少,很多知识串联不起来,那些后进生因没有自信生而缺少参与,这样就很容易忽视后进生,使差生更差,课堂的教学质量下滑,教学效果降低。

(2) 导学案编写不科学,优势难以发挥

导学案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案而提出的,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而制定的,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由导案和学案两部分组成,导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和知识点总结等,学案就是测试题。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过导案的内容,然而选择题则大部分摘自于教材上的例题、课后题。经过访谈个别学生,得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先把导学案上的题目做一遍,课上点评,而大多数学生则应付检查,产生了导学案形同虚设,学案变成了题案,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疏于监督的情况,导学案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3) 评价机制改革不彻底,与新的教育理念相矛盾

什么是评价?谁需要评价?谁来评价?要做好评价机制,就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评价的思想源于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量化。1973年至今,又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成熟期,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翟苏莹(2016)在《教育评价概念探析》中定义教育评价为: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和运用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做出相应改善和调整来促进教育活动的过程。在现行评价体制中,我们不能把被评价对象只指向学生,教师和学校也需要评价,教育制度也需要评价。由教育活动的价值作为标杆。毫无疑问,高考成为了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以及地区教育评价于一体的评价机制,因此高考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着高中教学。高考评价对高中学生存在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一,考试决定了课程设计。高彩霞(2013)在《高中数学选修课实施调研》中指出,在一次调研中有20%的学生喜欢《数学史选讲》,原因是学起来轻松,便于理解,并且感兴趣。但是因为高考的选讲模块只有不等式、平面几何和参数方程。很多学校就不管学生意愿,只讲这三块内容,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史选讲》则没有开设。其二,考试决定了课堂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主要形式。虽然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但高考却是改革不彻底,高中教学模式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教学理念相矛盾。经过大量访谈高中学生、高中一线教师和中学校长,得知灌输式讲课,题海战术依然存在于各中学。其三,评价单一,不全面。高中唯分数论依然存在,对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几乎没有。很多老师受传统评价观念影响,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落后的同学则冷漠相待,如此的教学观,直接损害的是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高考成绩好的班级,学校和家长大加赞赏,对于高考成绩差的班级,学校和家长却大加谴责,这样的教师评价观,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endprint

二、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1.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新课标教材与校本教材融合

各地方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开发本地域的数学教材,例如学校可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该地区教学实际情况的导学案、校本讲义等。整合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资料,对标准教材进行补充,使标准教材适应本地水土。科学规划教材内容的知识模块,整合选修和必修的内容,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例如必修3的概率和统计可以放到选修2—3,与随机变量和统计案例一起讲。新增的算法内容可由必修改为选修,学生了解即可。教师授课时,既要教材为参考,也要根据实际的学情合理调整顺序。

2. 正确理解高效课堂内涵,合理开展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处在不断摸索和改进的阶段,虽然尚未成熟,但是高效课堂的效果不言而喻。教师应该正确理解高效课堂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探究、创新、趣味、高效为原则的授课模式,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讲课,让学生去探究。教师在上课时,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后,结合学生和授课内容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法,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例如,对一般的概念性课,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习题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揮优秀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对复习内容或者比较难懂的课时,教师应该坚守“阵地”,主导课堂,确保后进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符合课程标准。

3. 科学编写、正确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作为现在中学中重要的学习资料,编写必须科学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层次明确。在编写导学案时,作为学生的预案,导学案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题的难度不应该太大,以中等难度为佳。一本高质量的导学案代表着自己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水平,教师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为目标,深刻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加强自身教学理论水平,深刻理解导学案的本质是强调探究性、参与性和实用性,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在使用导学案时,教师既不能太依赖导学案,也不能忽视导学案,引导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使导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到正确使用导学案。

4. 正确对待教育评价,发挥高考的正导向功能

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被评价者的努力方向。要做好教育评价,就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其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学校不能只看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例如对待选讲课,不能为考试而选,而要为育人而选,考试内容要学习,非考试内容也要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着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做到考试既要分数高,也要能力强。其二,理念与实践的关系。教师不能理念一套,实际一套,理念上学习新课改指导思想,实际上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学校要建立评课机制,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理论价值和专业价值的培养,督促教师的理念与行动相一致。在新的选拔人才体制还没有取代高考之前,要处理这两个关系,我们需要努力让高考发挥正的导向功能,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高考,要逐步弱化高考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从单一的分数评价,逐步走向多元的智能评价。

三、 结束语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在新课改的探索进程中,必然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坚持全面发展的要求,理性思考,勇于探索,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奉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新课改一定会在高中数学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原林生.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深水区”课改的难与惑[J].中小学管理,2012(7):18-19.

[2]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北京: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全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陈莎.农村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适应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作者简介:

郝晶杰,张万琴,王晓峰,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科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材对策
教材精读
诊错因 知对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