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企同创共建中职生创新成才之路
2018-01-30姚亮
姚亮
摘 要:文章阐述了“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等。中职学校要开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活动,实施以职业创新能力考核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活动,构建以职业为导向提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优势下促进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2-0045-02
在国际上,创新教育诞生于美国,“创新工程之父”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的名著《应用想象力》的出版,象征着创新教育作为一门新学科诞生。创新活动课程、学科创新性教学和校外科技活动都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美国与日本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美日两国具有完备成熟的创新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公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国力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学者H·A·帕索乌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有效思维与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对于职业教育中的创新课程,美国各州和当地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整个课程设置的体系较灵活,力求面广点深、以博促专,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和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其创新教材编写偏向生活化、生产化,引导学生直接看到知识的运用价值,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的运用方向。日本中等职业学校除了设立众多选修课外,课程设计非常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各专业都设置专题创新制作课程,学生可充分发挥专长与创新意识,选择一个专题在三年级时进行制作,并于毕业时将创作成功的作品进行展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可见,职业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在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早期主要是出现在本科院校。随着国家将自主创新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中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侧重于创新技能应用型,所以其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客观规律和社会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绩的能力。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点与世界各国有较大的区别,很难找到借鉴和成功经验作为参考。
现就校企合作理念下中职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如下:一方面,国家现有课程实施纲要对中职实施创新教育仅提出了原则和纲要性要求,缺少具体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模式借鉴,使中职创新教育实施、活动开展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而现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学校大都借鉴创造学教育理念,仅仅通过开设创新拓展课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脱离了中职生的知识储备和就业导向。大部分学校对中职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活动设计、资源开发、策略指导、评价导向认识不到位、不深刻、不做深入研究,最终导致中职创新教育停留在流于形式的课堂中。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校决策、课程编制、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向学校提供指导人员,承担工作场所中学生的教育任务,这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但是,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下,大部分学校处于将企业优势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的层面,借校企合作优势进行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仍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没有进行指导性和操作性研究,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在校企合作视野下对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需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因此,校企合作与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质上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从内容上看,本课题遵循职校、企业、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按照“就业和岗位需求”导向,确定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导向如下:企业创新实践职场活动、专业理论和创新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和創新实践教学。从形式上看,本课题借鉴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环境,结合企业生产信息资源及技术创新项目优势并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实施模式,搭建中职创新人才培养校企众创创新教育平台实施情境教学、社会实践。从学段上看,本课题结合中职学生不同学习时段,兼顾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风格、知识储备等因素形成序列化的创新教育活动模块,以便组织实施。
开展本课题研究时,需要摸清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中职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模型;开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活动,实施以职业创新能力考核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活动,构建以职业为导向提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优势下促进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具体目标如下:第一,理念提升。通过课题相关文献研究法及调查法,吸收借鉴当前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创新人才研究新成果、新认识,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中职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第二,模式构建。厘清思路,改进推进策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第三,示范推广。形成契合中职生实际、校企合作特点和师资结构的创新教育文本案例和教学课例,并加以推广。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本课题以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托,搭建校企众创创新教育平台,学校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并将企业原生态生产环境和技改项目引入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本课题按照中职生职业培养目标,在学校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架构下,按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特点,把创新教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及综合性知识融进中职专业理论、实践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策略,开发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三线一体化”的创新教育课程,对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进行完整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实践中,可以在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依托地方科协、建立校企众创创新教育平台,以积极主动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为切入点,将企业生产原生态环境与学校创新教育情境对接;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品开发项目与学校创新课程开发对接;将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体制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等培养体系对接。
实施研究本课题时,应调查现有校企合作和创新教育现状,建立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模型,研究搭建校企众创创新教育空间实施策略,并针对校企合作创新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研究:中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相统一,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统一。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一方面,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有机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培养中职生创新能力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环境的一体化培养。此外,应针对基于校企众创空间创新教育平台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实践,研究学校专业与众创空间产业的对接、课堂与校企众创空间企业一线的对接、校内教师与课外校企众创空间企业工程师的对接。创新教育研究的重点还要落实到课程和教学组织研究上:基于校企众创空间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四融合”实践研究,基于企业技改项目的创新教育基础与专业理论教学课程相融合的实践研究,基于企业生产生态的创新方法、技能与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课程设计与企业技术开发管理相融合的研究,创新课程评价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相融合的研究。校企众创空间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教学实施策略也可从五个方面展开: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行为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企业生产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基于企业不同行业需求的专业推广教学策略研究,企业创新文化渗透教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建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1(22).
[2]董红梅.浅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