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普影视宣传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018-01-30丁翎
丁翎
【摘 要】科普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是关键。受人才软环境建设滞后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辽宁科普影视人才体制机制活力难以激发,并形成阻碍科普影视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对辽宁科普影视宣传人才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科普影视宣传 体制机制 创新
机制体制是科普影视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受人才软环境建设滞后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辽宁科普影视人才体制机制活力难以激发,并形成阻碍科普影视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辽宁科普影视宣传人才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目前辽宁科普影视宣传人才体制机制存在制度陈旧、体制僵化、编制短缺、培养支持不到位等问题。
评价机制和选拔任用机制陈旧。行政化、官本位、论资排辈和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比较突出,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工作专业领域的评估体系。一些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一线优秀的老科普工作者受限于学历、岗位等原因,得不到合理的任用,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人才培养支持机制不完善。专门专业针对科普宣传工作的培训交流较少,很多部门的一线科普人员除了前期的学习学历外,几乎很少有机会再参加专门的培训学习。系统培养支持计划的缺失导致科普宣传人才资源的发展潜力受到严重限制。
分配激励机制缺乏竞争力。按照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分配的机制尚未全面推行,对于优秀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的激励措施也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宣传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科普单位人才编制短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辽宁省科普人才数量比以往出现了较快增长,但是科普职能部门人才配置临时性比较多,科普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各类专业性岗位没有编制,人才引进渠道不畅通,部分关键岗位只能由临时人员暂时顶替。工作和待遇不对等,致使很多人才不愿意从事科普工作。
科普单位行政化问题较严重。目前辽宁不少科普单位或协会完全按照管理党政机关方式进行成果创作和人才管理,并把行政职位晋升作为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个人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合理保护,严重挫伤了科普人才创作的积极性,造成专业科普创作人才想担任行政职务,科普成果无人创作,科普知识无人宣传的可怕局面。
二、科普影视宣传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
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创新科普宣传人才体制机制,重点关注人才引入培养、灵活使用评价、突出分配激励等环节,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聚焦体系,优化科普影视宣传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转变人才观念,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改变落后僵化的人才管理、选拔、任用制度,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培养支持机制
在提升对科普影视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改善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增加科普支持项目、提供系统的培训体系、发展多元化的科普影视市场等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竞争发展环境,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是完善科普人才保障机制,优化激励机制
将就业机制与成长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普队伍的建设。通过大力开发科普影视宣传工作平台,鼓励科普人才创新;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发展人才储备,发挥人才驱动效应;开发具有较好社会效益的科普公益平台和渠道,培养短期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人才资源;优化激励机制,积极落实引进人才应享有的各方面待遇,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维护人才合法权益,实现褒优奖先、高效利用。
三、辽宁科普影视宣传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改革辽宁科普影视宣传人才体制机制,必须以人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从管理体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适合科普影视宣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强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灵活人才政策措施
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管理的市场化。积极建立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管理人才的转变,使单位用人与个人择业等行为都可以自由方便地通过市场来实现,促进人才管理的市场化、规范化、合理化。
政府应对科普影视宣传单位进一步下放人事、编制管理權限,允许在科普影视宣传单位设立一定数量的自收自支人才专项编制。实行灵活的人才薪酬政策。对紧缺科普人才实行“一人一策”“高人高薪”的灵活机制,对专业性岗位的引进人才实行特殊的薪酬待遇政策,进一步扩大科普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
2.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高端平台
遵循“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国家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结合科普事业发展的实际,坚持“面向基层,专兼并重,提升能力,服务全民”的原则,积极开展引智引才工作。建立科普人才库,与国内外知名科普专家学者及优秀工作者建立联系,形成人才引进工作联络站。与知名院校和研发机构形成合作关系,形成集人才培养、产品创新、人才交流于一体的人才供需良性互动体系,逐步建立面向基层、专兼并重、提升能力、服务全民的优秀科普宣传队伍。
3.加大科普影视宣传人才培养力度
依托高校、研发机构、大型科普场馆等建设一批影视科普人才培养、实践基地。采取联合协作、多方投入、共建共享的方式,建立完善影视科普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科普人才培训手段,建成面向基层、覆盖城乡的影视科普人才远程教育网络。着重提升科普人才的创新能力,大力挖掘兼职人才资源,改善辽宁省科普人才结构现状,促进科普宣传事业创新发展。
4.建立健全科普宣传激励机制
对在科普影视宣传实践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使人才既能得到充足的物质保障,也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把科普影视宣传工作业绩及各类创作性科普影视成果纳入职称评定的考核体系,保障基层科普工作者和老科普工作者的权益,保障科普创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鼓励和推荐优秀科普影视作品申报各级各类评奖项目,扩大科普影视宣传作品在全省及各地级市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中的表彰比例,促进科普影视宣传工作的繁荣和发展。
5.建立健全科普影视人才评价使用和保障机制
坚持在竞争中发现人才,在发展中认识人才,在工作实践中选拔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历练人才,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拔科普影视宣传人才。
参照《科普法》尽快出台科普影视宣传单位人才引进细则或者人才引进条例。坚持落户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鼓励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科普、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所需人才,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对柔性引进的人才,在启动资金扶持、生活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引进人才实行同等待遇。在各乡镇成立专门人才服务机构,构建一流的科普影视人才服务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的“绿色通道”。
(作者单位:辽宁省科普宣传中心)
【参考文献】
[1]郑念,张义忠.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理论思考[J]. 科普研究. 2011(03).
[2]林爱兵,刘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状调查[J]. 科普研究. 2008(01).
[3]《依靠良好机制选人用人——二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4.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