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合格的地方新闻人

2018-01-30张宏宇齐霁

记者摇篮 2018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

张宏宇 齐霁

【摘 要】时代发展,媒体融合开启融媒体时代。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地方新闻人如何更好地适应形势,合格地完成新闻工作,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述,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对地方新闻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 新闻人 跳出窠臼 传播提速 内容整合 文风转型 塑造公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传播渠道和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往单纯的纸媒、广播、电视,越来越受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兴媒体的冲击。

在我国目前四级办台(报)体制下,地方媒体,特别是市级媒体受到的冲击尤其强烈。

曾几何时,以文字功底见长的纸媒人,随着纸媒寒冬的道来,纷纷跳槽转行。曾经一时风头无两的电视人,也逐渐在受到冷落。

究其原因,是我们传统媒体人的表达方式与手段,和现代受众的接受方式之间,存在断层和脱节,导致我们之间出现“自说自话”“渐行渐远”的尴尬局面。

快餐式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常态。各个传统媒体也开始逐渐整合,因势赋型,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融媒体时代的大门逐渐开启。

融媒体时代,各媒体之间要实现资源互融、宣传互融、利益互融,笔者以为,在上述大前提下,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才能真正成为“融媒体”时代合格的市级新闻人。

一、传播提速

一般来说,目前市级台(报)每天一至两档新闻,每天(不含周六周日)一张报纸,要想使新闻有效及时传播,往往力有不逮。受众被新兴媒体吸引走,也是情有可原的结果。要想改变这一被動局面,重新占领新闻高地。除了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更要借鉴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让新闻传播提速。

有效的办法之一,即是充分利用广播整点新闻的灵活优势,改变以往记者四平八稳的等稿、写稿作风,采取短平快的新闻稿件,抢抓时效性强的地方新闻,保证老听众在传统媒体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最新信息,巩固传统受众群体。

比如,鞍山广播电台的《整点新闻》,2017年5月起就从以往转载摘抄国家级媒体、网络消息,调整为保证地方突发新闻、有趣消息播出为主,结果,收听率提高3个百分点。

创新才有活力,有效办法之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媒体传播渠道。

在微信公众号受制于每天推送期数限制,微博逐渐由盛转衰的时候,适时地开发地域特色鲜明的APP,是一种不错的尝试。除了传播及时,更能将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各类传播载体融为一体,让受众及时地、全方位多角度获取新闻资讯。

北方晨报推出的APP“印象.鞍山”一经问世,短短半年就突破原来报纸的订阅人数,成为鞍山地区的媒体新宠。其传播及时,往往成为当地群众获取信息的首选。

二、内容整合

内容为王,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规律之一。

发挥各个传统媒体的自身传播优势,主动改变陈旧的表述方式和思维定式,整合出适合自身传播特点的新闻内容,才能使自身的传播更有效,更吸引受众。

为此不少地方媒体联合成立“中央厨房”。所谓“中央厨房”即是获取和制作新闻的总枢纽。将获取的各类新闻线索,条分缕析后,分门别类地加以分配,使之有更好的传播方式。这样不仅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更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的体验,稳定和巩固受众群体。

比如曾经一度衰落的广播节目,在直播参与进来后,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性,从而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各个市级台都有交通广播节目,实时进行路况播报,哪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需要绕行等等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首选。在如今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广播完全可以发挥好热线的参与效果,调动有新闻素养的通讯员、热心听众,最大限度地实时获取信息,强化传播优势地位。

作为最直观的传播手段之一,电视的内容选择,更适宜倾斜于现场报道。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应用,也使现场报道的形式得以进一步提升,拓展了电视表现手法,也更能吸引受众。

评论类深度解析的内容,报纸是传统优势。因其精准复杂,更适于字斟句酌的报纸评论员认真梳理,细致阐述。

在“中央厨房”,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个比喻很适合“融媒体”时代各个传播渠道传播信息的取舍。

三、文风转型

因为受众的表述习惯有所变化,新闻的语言也要跟上步伐。要让地方新闻有人愿意看,新闻语言、写作文风必须做好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与受众更好地同频共振。

1.接地气的新闻语言

中央提出“走转改”,其中“改”就是改文风。让新闻语言生动鲜活,让受众听得懂,记得住,乐于接受,是改文风的要义。

让生冷硬的文字,贴近生活;让文件中的生僻词语,变成大家一听就懂的白话。需要我们新闻人首先自己弄懂弄透,再以说话唠嗑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这样的新闻,才易于传播,也更有实效。

比如在稿件中,对普通群众传播的工业产品信息,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对政策性的文件传达,在专有名词之后,要辅之以通俗易懂的解释。

为有同声,才能共气。我们的文风和语言越接近受众,我们的新闻才越有生命力。

2.网络语言的合理运用

除了一些明确规定禁止使用,以及容易产生歧义,有不雅含义的网络语言,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语言,更能拉近新闻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新闻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适当地使用鲜活的网络语言,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就可能面临沟通尴尬的境地。这方面,国家级媒体已经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作为更接地气的地方级媒体,我们更是需要与时俱进。

《战狼2》的热映以及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我们使用“血脉偾张”也好,使用“场面火爆”也好,使用“铁血男儿”也好,都不如一个网络词“燃”,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比如“打call”,在年轻受众中的传播,就比“为某某喝彩”“为某某欢呼高歌”更具动感和认可。

3.新闻题目不妨适当“标题党”

在眼球经济的时代,有阅读兴趣,才有关注和有效传播。

在合理吸引受众目光的角度上来说,“标题党”只要不是刻意哗众取宠,而是通过设疑等方式,调动受众的观看或者阅读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的有效手段。

试比较《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做出的指示》和《定了,最高领导人拍板一件很大的“小事儿”》这两个标题,显然,后者更能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同样,2016年发生的山东聊城于欢杀人案,直到2017年2月一审判决,都未引起太大反响。而由于网易编辑题目的修改,最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可见,标题的拟定和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传播效应。

四、塑造公信

融媒体时代前,不少地方媒体各自为战,甚至以邻为壑,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新闻的深度整合,另一方面也容易为寻求“新”“特”“奇”而使新闻事件表述不完整,甚至出现偏差错误。

作为新闻人,通过媒体融合,一方面加强资源共享,利于新闻内容的有步骤有层次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也杜绝了信息不全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专业性与新兴媒体的实效性、互动性、便捷性有效结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提升新闻质量。在整合优势、发挥特长方面,使新闻内容更全面、更详尽、更生动,相互监督,互为补充,进而更好地塑造媒体的公信力。

以上,是笔者对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人需要把握好几个环节的简单理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