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民教育与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新发展
2018-01-30陈宁赵若姝
陈宁+赵若姝
[摘 要] 作为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教育手段,儿童绘本的质量不仅考验出版技术的创新,更能反映我国人文教育理念达到的文明程度。本文依托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藏绘本资源,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原创绘本中角色设置、主题/场景设置、气质展现等方面的性别规训及其新变。研究发现,原创绘本中的性别教育观念在整体上没有体现出现代公民教育中应有的主体性和包容性,仍然根植于性别二元对立的规范性教育。
[关键词] 原创儿童绘本 公民教育 性别平等 性别规训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1-0051-05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method of cultivating modern citizen,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picture books is not only testing the innovation of artistic skills, but also the civilization level reaching by humanistic education ideas. Taking collections of picture books from Childrens Section of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s the resources, the article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bserving the gender discipline and new changes from the aspects of role setting, theme or scene setting, and temperament displa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ender education ideas of original picture books still roots in the normative education of gender binary opposition rather than subjectivity and inclusiveness which should be reflected in modern civic education.
[Key words] Original picture books Civic education Gender equality Gender discipline
兒童绘本是以绘画为主、辅以少量文字的书籍。它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阅读形式。与传统的插画艺术不同的是,绘本中的图片具有独立的故事性、连续性和艺术性,文字仅起辅助表达的功能。这种阅读形式在199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市场,短短二十来年时间就形成了稳定的读者群和持续高涨的市场态势。2017年上半年“京东少儿畅销榜”前10名中有7种以上是绘本作品[1]。当当网2015年少儿图书销售码洋超过27亿元,其中图画书占20%以上,超过5亿元[2]。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曾对有0—9岁孩子的家庭进行调查,大约有70%的家庭以儿童绘本为主要阅读形式[3]。
儿童绘本的市场虽然庞大,但其中海外引进版约占市场份额的九成以上,多为世界各地传播甚久的经典获奖作品。国家图书馆少儿馆作为国内最大的绘本馆,馆藏绘本3万余册,但严格意义上的国内原创绘本只有1200余册,占比4% [4]。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童书畅销榜上,能够进入榜单前列的原创绘本屈指可数,仅有接力出版社的“娃娃龙原创图画书”系列等有限的几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从整体上来看,原创绘本在内容立意、艺术手段和发行推广等方面还无法与引进版绘本进行抗衡。
实际上,国内绘本市场的持续看涨和海外版权引进的高昂成本让业界一直对原创绘本多有期待,期待能从绘本的消费大国向创作大国转变。在近几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不少出版社都大力推出原创系列作品,还举办了“图画书的原创力论坛”等交流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的“原创图画书年度排行榜”于2015年11月发起评选。国内首个原创绘本大奖“张乐平绘本奖”于2016年1月在北京启动,而一直以来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香港)和信谊图画书奖(台湾)也都为优秀的中文儿童绘本作家提供了很好的创作交流平台。
从本质上讲,儿童绘本的质量不仅考验出版技术的创新,更能反映我国人文教育理念达到的文明程度。作为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教育手段,儿童绘本中如果没有对人的主体性的切近与体察,没有对社会存在多样性的包容与尊重,仅是鼓吹某种政治的、知识的或道德的教化和规约,作品终将难以获得独立的精神品质和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依托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藏3万余册儿童绘本资源,对其进行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共得到有效样本686册。鉴于原创儿童绘本的原始资料相对分散,课题组同时实地走访了天津市图书大厦、沈阳市及南昌市多家新华书店进行地毯式搜索和阅读,并结合国家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当当、京东等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图书阅读。本文从性别平等这一具有国际共识性的文化视角切入样本编码、统计和文本细读,梳理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在实践现代教育理念时表现出的性别困境和性别桎梏,探讨其在参与国际图书竞争中存在的文化特色及人文差距,以期为中国童书“走出去”战略提供性别文化层面的可行性建议。
1 现代公民教育与性别规训之间的深刻矛盾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均将公民教育作为增强公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理念之一是引导公民具备责权分明的主体精神。简单而言,公民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公民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等公民能力,成为与民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公民[5]。endprint
从性别视角来看,现代公民教育不是培养“像男人的男孩”和“像女人的女孩”这种模式化的个体,而在于帮助人们打破性别桎梏,使之成为拥有自主自律精神的现代公民。儿童不论男女都理应被教育成为具有理性精神、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平等包容心态的现代人。优秀的女孩可以具有传统意义上属于男性的自信果敢、独立坚强等特质,正如优秀的男孩同样应该具备善于沟通、关爱他人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特质”。这一培养目标与儿童绘本的主要购买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90后父母的育儿预期高度一致。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那种认为人的性别特质和性别地位取决于其生理构造的“生物决定论”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人们对社会性别的可变性和他塑性认识的加深,这种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已经被极大地动摇。生理性别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天然存在,但其不足以成为规训个体发展样态和制约个体社会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性别”其实是与宗教、种族等概念一样的人权概念,是每一个社会人在“性别”维度上的主体权利和发展自由。在不违反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一个人选择任何性别形象、性别行为和性别角色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6]。
然而,综观目前国内原创儿童绘本中呈现的性别教育观念,并未在整体上体现出现代公民教育中应有的主体性和包容性,仍然是根植于性别二元对立的规范性教育,而非启发性、拓展性教育。它强调男孩和女孩在形塑、气质、社会角色和行为等方面的界限,试图警惕并纠正他们因不符合某种性别规范而成为异类。比如男孩被认为应该强壮、冒险、勇敢、主动,女孩应该漂亮、隐忍、奉献、被动等。这种思维内部暗含着“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恰与现代公民教育倡导的民主、法治和主体性的核心目标背道而驰。
2 原创儿童绘本中的性别规训与偏见
原创绘本中的主人公大致可分为人类和动物两类。在性别区分上本研究统计的标准是:以“他”来指代的主人公为男性,以“她”来指代的主人公为女性;但鉴于汉语中“他/他们”的指代内涵可能具有一定的性别多样性,若此类人物的外部性别特征不明显则归入“中性”类。据此统计得出以男性为主人公的绘本253册,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绘本158册,以两性共同作为主人公的绘本41册,中性主人公183册[7]。从数量上看,原创绘本中主人公的男女性别比为147.73(女性为100),这一数字远远高于我国2016年的总人口性别比104.98(女性为100)。也就是说,原创绘本更倾向于使用男性形象作为主导故事发展的表现主体,即使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男性并不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
2.1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设置中的性别盲区
首先来看原创绘本如何呈现公共领域中的两性职业状况。统计中男性人物涉及11种职业,如警察、司机、科学家、公司职员、工程师等,多属于技术密集型职业。女性人物涉及的职业仅有5种,如教师、护士、售货员、动物管理员、美容师等,多属于服务密集型职业。特别是在表现母亲和父亲角色时,其职业状况的处理方式有着明显区别。统计中仅有3次暗示了母亲是有社会职业的,但具体职业状况不详;而几乎所有父亲形象的职业状况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现。即便不明示,也会通过人物对话或场景、服饰和道具暗示出来。
实际上,根据2011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71.1%,女性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3%、14.5%和40.2%。而美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70%)位居世界第一,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3%)。由此可见,原创绘本在表现成年男女的职业状况时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盲区:无论是职业参与程度还是职业参与种类,原创绘本都没有很好地反映当前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这很有可能误导儿童偏狭地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未来职业发展。
再来看原创绘本如何呈现私人领域中的家庭角色。家庭角色一般以父亲和母亲为主。统计中我们发现,母亲角色出现的次数约为父亲的1.86倍,这与低龄儿童的居家照顾者多为女性不无关系。耐人寻味的是绘本如何呈现父亲和母亲的家庭分工。母亲角色的职责范围主要在于照顾儿童的起居生活、打扫家务、陪伴玩耍、养成生活、學习习惯等,其中绝大部分与养育活动有关。尽管父亲角色出现的次数远低于母亲,但其家庭功能却十分集中,即以知识启蒙活动为主。父亲更倾向于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绘本《我有一个小小的家:漂亮的贝壳从哪儿来》(华夏出版社,2011)中,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滩玩耍。当小男孩捡到贝壳时,父亲开始给他讲解各种海洋知识,母亲则用贝壳来做美容和手工。
不可否认,“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曾在很长一段人类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随着生产方式从体力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随着社会服务网络化电子化的变革,特别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原本在社会劳动、家庭劳动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刻板联系早已被打破,两性得以有机会根据个人的发展意愿选择居家或外出工作。课题组前期对美国儿童绘本的调查显示,儿童的养育和教育责任多数是由父母二人分担完成的,在劳动性质和劳动量上不分主次[8]。另据统计,性别发展指数越高的国家,全职父亲的比例也越高[9]。越是在性别趋向平等的社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越有可能根据家庭需要和个人意愿而非舆论和经济压力来选择家庭事务的处理方式。遗憾的是,我国的儿童绘本作为21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阅读形式仍然沿袭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模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文理念发展的停滞。
2.2 绘本主题和场景设置中的性别比附现象
绘本作者的人文理念不仅体现在情节和角色的显性设计上,也隐蔽地编织在文本的肌理之中,体现出作者的集体无意识。本文将原创绘本的主题大致分为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品德/价值观培养、社交能力培养、科学知识学习等几种。这些议题都是现代公民教育中的重要维度,在受教对象上不应有性别上的区隔对待。但在实证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哪种性别的孩子来实践何种教育主题,原创绘本的作者其实是有所考量和侧重的。这种有意无意的性别比附现象背后是对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育预期。endprint
统计发现,男性主人公比较集中地出现在“科学知识学习”主题中,人数高达此类主题中女性主人公的6.5倍。书中的男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未知世界,通过向家长和老师请教以获得各种新知。比如《大脑探险记》(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中的小男孩通过进入大脑历险的经历认识了大脑的基本构造及功能。男性主人还较多出现在“社交能力培养”主题中,人数是此类主题中女性主人公的3.2倍。这一主题重在培养孩子控制情绪、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两种主题侧重可以看出,原创绘本作者更多地将主动性的“自我建设”的能力赋予男孩,他们被鼓励参与那些能积极探索、掌控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相比之下,女性主人公集中出现在“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和“品德/价值观培养”主题中,她们更多地被鼓励发展被动性的获取“他人肯定”的能力。这类主题重在向孩子强调生活/学习规则的重要性,强调生命、友情和亲情的价值等。书中的女孩通过践行做家务、孝敬长辈、爱护小动物、关爱别人等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确立自我价值。这是一种对既有世界的迎合性行为而非创造性行为。
同样的性别区隔对待也体现在绘本场景的设置上。男孩更多地出现在探索性、求知性场景中,女孩更多地出现在人际维护、家务劳动等场景中。在《中国幼儿百科全书·我的玩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一书里,孩子们玩电动玩具的场景一共出现13个小朋友,男女比例为10∶3,而在过家家场景中一共出现12个小朋友,男女比例却为1∶2。
正如前文所述,“生物决定论”认为两性特定的气质、行为方式、社会角色等都是由生物性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天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实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勃兴,这种论调的虚伪性逐渐暴露出来。它极大地遮蔽了塑造两性特征和地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及其背后隐藏的性别权力机制。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原创绘本作为儿童较早接触的大众媒介,在其文本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作者对儿童进行性别型塑并使之等级化的意图。
2.3 原创绘本中二元对立的性别气质
性别气质是最能直观体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对性别影响的风向标。21世纪以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消费文化的兴起,中国大众传媒中的两性气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李宇春为代表的“中性”之美让传统意义上阴柔谦恭的女性气质中平添了许多果敢、帅气和自信的元素;TFBOYS、鹿晗等男明星的火爆也说明受众对妆容精美、气场温和的男性气质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男女气质的相互调转,而是传媒文化更加关注一个人身上是否凝聚了积极的多样态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像男还是像女”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广受中国小读者欢迎的引进版儿童绘本中,勇敢拯救王子的小公主和不爱格斗只爱闻花的西班牙小斗牛都曾引起过强烈反响并成为经典之作[10]。
反观我国原创的儿童绘本,尽管偶见突破,但在整体上对孩子性别气质的引导并没有溢出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性别想象和行为规范——女孩子应该美丽、谦恭、温婉、宁静等;男孩子应该强壮、顽皮、勇敢、主动等。像绘本《吵吵闹闹先生和安安静静小姐》(海燕出版社,2016),本意是教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求同存异,和谐共处。这样一个看似谋求开放包容的话题却仍然沿用男孩子来表现“吵闹”,女孩子来表现“安静”。在“我的日记”系列绘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中,各种昆虫以拟人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习性。瓢虫和蜜蜂等被比拟成爱美胆小的女性形象,螳螂和屎壳郎等被比拟成力大好战的男性形象。像“红袋鼠故事会”系列绘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2)在处理乐乐公主形象时,干脆直接地教导女孩子要干干净净,要保持苗条完美的身材,要少食多餐……
性别气质的模式化教育是与特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当今的社会劳动日益“去体力化”,以知识、创新、体验、服务等为重心的经济模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强大/弱小、阳刚/阴柔、主动/被动等概念的性别指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与性别之间的纽带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中国社科院從事儿童与传播研究的学者卜卫指出:“对男孩强调勇敢进取,对女孩强调文静温柔的教育,必定大大限制儿童的活动能力和自我发展,扩大性别不平等。儿童的一切发展应该取决于他们的潜质、能力和兴趣,而不是他们的性别。”[11]
3 原创儿童绘本中性别理念的新变化
不可否认,近些年随着原创绘本数量的增加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绘本创作中的人文理念更加具有时代感。一些作者在性别元素的处理上开始体现性别平等的意识。
3.1 弱化性别壁垒,关注共同成长
在本研究抽取的686册样本中,有183册的主人公无明显的性别特征,读者很难从人物的外貌和行为举止上分辨出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类绘本不强化特定形象、主题、行为等与性别之间的关联,而是引导小读者去体会和学习那些带有普遍意义的情感、知识和道理。囊括美国8项绘本大奖、有着“2016年现象级原创绘本”之称的《独生小孩》(中信出版社,2016)当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该绘本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郭婧童年的一段记忆和想象,讲述了一个独身小孩迷路、迷失、迷惘,最终找到回家之路的故事,成功表达了一代中国人的心理特质和悲欢之情。全书不着一字,小主人公留着中等长度的头发,穿着纯色的衣服与裤子,看不出人物性别。在他/她身上既有淘气、好奇的性格,又富有爱心,纯真善良。这个超越性别的故事获得了2015年《纽约时报》十佳儿童绘本奖。
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这类弱化性别壁垒的原创绘本呈现上升趋势。“发现与培养儿童职业启蒙绘本”系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中,小动物们扮演的各种职业只强调职业需求和特性,而不再强调性别与职业之间的关联。在“108只小海龟”丛书(海豚出版社,2016)、“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绘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中,小读者会在第一时间被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吸引,但很难分辨出小动物们是雌还是雄。endprint
3.2 爱淘气的女孩子和会害怕的男子汉
原创绘本的另一个突破在于赋予孩子们更多探索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自由与空间:女孩子可以淘气活泼、勇于冒险而不必担心受到责罚,男孩子可以直面自己的胆怯、自卑、害羞而不必内疚。统计中我们发现,尽管原创绘本中女性主人公的绝对数量少于男性,但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女性主人公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2011年原创绘本中男女主人公的比例是7∶2, 2015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1。2014年甚至出现过女性主人公数量反超男性的情况。
在丰子恺大奖首奖作家林小杯的绘本《非非和她的小本子:我就是非非》(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中,女主人公非非顽皮聪颖、喜欢说“我非……不可”。当她喜欢上剪刀时,爸爸的报纸、妈妈的布匹、妹妹的头发都成了她创作的园地,活脱脱一个淘气包。“小文”系列绘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的女主人公小文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爬树、挑水、走夜路……处处不比男孩差。一个暑假的时间就把又高又壮的表哥“欺负”得团团转。面对邻居们称小文为“疯丫头”的闲言碎语,小文父母却给予她相当多的宽容与理解。
这种性别气质的多样态释放同样可以体现在男孩子身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绘本《骑小狗的大香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问题。当两个小女孩小梅子和林琳在讨论害不害怕小狗的问题时,小男孩“大香蕉”嘲笑她们“小姑娘怕小狗”,小梅子立刻争辩道,“不是小姑娘怕小狗,是林琳怕,我可不怕”。作者以清晰的性别意识肯定了“胆小”在个体身上的合理性,但是果断剥离了它与女性之间的群体性关联。随后的故事情节更有意味,小梅子送给男孩“大香蕉”一只小蚂蚁,吓得他哭了起来——原来勇敢的男孩也有恐惧和胆小的时刻。“小四宝·幸福成长”系列绘本(新世纪出版社,2014)以男孩“小四宝”为主人公,引导小读者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各种情绪。书中不仅允许和理解男孩子可以有害羞、害怕、嫉妒、生气等负面情绪,而且教给孩子疏通和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台湾从事男性文化研究的学者蓝怀恩曾指出,“男人不太会去关照自己的内心感觉,也不大有机会碰触到生命本身的内在渴望,所以男人在沟通中很难彻底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他们从小就没有学习和准备过,因为被灌输的是怎么学会坚强”[12]。相信这些原创绘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性别关怀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性别刻板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束缚和伤害。
4 结 语
性别平等精神只是现代公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透过这个视角意在反思原创绘本如何引导中国儿童成为具有理性精神、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平等包容心态的現代人,这是现代教育理念整体性的重要转变。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布的2016年少儿出版市场数据,少儿图书已经成为整个图书市场的第一大门类,码洋比重达到23.1%,册数比重占整个市场的30%左右。其中原创文学对整个市场成长贡献很大,可以说“未来十年是原创大施拳脚的十年”[13]。在这样良好的业态环境中,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让儿童读物畅销又常销的文化内核。任何以道德教化或知识灌输为单一目的的绘本作品将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尊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才是儿童读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其中自然包括性别平等与自由发展。我们期待有更多打破性别规约、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和成长可能的原创绘本早日问世。
注 释
[1]每月上榜书单略有变化。
[2]孙海悦.中国应成为原创图画书大国:来自2016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少儿出版分论坛的声音[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8-25
[3]0—9岁儿童家庭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1(16):5-7
[4]数字出自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在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原创绘本《麻雀》一书的新书分享会上的讲话[OL].[2016-01-11].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05842/
[5]吕京.加强公民教育 培育现代公民[N].人民日报,2012-04-19
[6][8]陈宁.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J].出版科学,2016(5):58-59
[7]686册样本中另有51册为以知识介绍为主,不具备人格化的主人公,不计入统计。
[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每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性别发展指数是其中的重要参数。2014年中国排名世界第37名。
[10]陈宁.儿童绘本中性别教育理念的突破[J].出版发行研究,2012(5):5-9
[11]卜卫.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成见[N].光明日报,2000-07-06
[12]李炳青.蓝怀恩和她的“男性关怀”[N].中国妇女报,2013-09-30
[13]蒋艳萍.开卷报告:2016年少儿出版市场数据分析[N].出版商务周报,2017-02-06
(收稿日期:2017- 09-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