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低效化现象探究
2018-01-30张燕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需要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强化历史学习重要性教育,补充大量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课内外结合提高教育效果,帮助历史教学走出教学困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成效;分析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反映教学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少,但是实际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整个历史教学呈现出低效化状况。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路径。
一、 当前历史教学效率低下的成因
1. 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和语数外等分值较大的学科相比,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历史就成为了二等学科,重视程度不足,平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较少。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认为历史就是简单的背诵记忆,临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诵就可以达到效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2. 历史课堂信息容量匮乏。走进有些教师的历史课堂,可以发现信息量非常少,除了教材中所揭示的信息之外,自主搜集补充完善的内容少之又少,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无法提供更多的生动信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活跃教学氛围。
3. 历史教学方式方法滞后。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部分历史教师长期以来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既没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没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和学生之间进行热烈的互动,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4. 课外活动空间整合欠缺。历史教学讲究立体化模式,有些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重视了课内忽略了课外,没有能够将课内外充分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 立足实际开展突破,有效解决历史教学效率低下问题
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低效化现象,广大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问题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历史学习重要意义教育。心病还须心药医,在当前中考应试背景下,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重视,投入程度有限,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强化历史学习重要意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古论今、展望未来。一个人学习历史也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对自己国家发展的历史做到心中有数。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科重要性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上高度重视历史学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2. 运用信息手段补充教学信息。针对历史课堂上信息量匮乏的问题,必须要寻找到恰当的手段、路径,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形象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走向、起点和终点,通过这样的电脑模拟演示,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内容做到了深刻理解。再比如《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大运河这一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成果,运用多媒体进行影视资料播放,特别是修筑大运河的场景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他们感到非常震撼,这么大的运河就是靠人工一锹一锹挖出来的。这样的信息补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多媒体信息,将历史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画面、音频视频等,起到了信息补充的良好作用。运用信息手段进行历史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改革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要重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理解效果。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事先进行了预习,在课堂上出示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在经济、社会、国防、军事等方面的巨大落差,然后从国内政治矛盾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甲午中日必有一战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因为部队装备相差极大,这也导致了中国必败的结局。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思考题提供给每一个合作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进行巡视。当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发言,以这种更加民主包容开放的形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動程度,也增强了历史教学素质化效果。再比如《维新变法运动》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一个讨论专题,对维新变法倡导者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及其背后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大家在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大家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下所产生的学习内容,表现的兴趣更为浓厚。可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极大地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思维大开、积极探索。
4. 组织课外拓展活动培养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低效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缺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笔者认为突破历史教学低效化现象,必须要实施课内外联动,使更多的资源为历史教学所用。例如《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全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员的快乐。接下来,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从自己的家庭、生活的社区等基本单位入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富足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还要求他们请教一些年长的老人,改革开放前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和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以往学习内容的巩固效果,也强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在课外组织一系列拓展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加深学习理解,让学生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三、 结束语
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低效化现象,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突破,为学生历史学习成效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增付.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J].文学教育(下),2014,(11):137.
[2]杨艳.新课改下如何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J].学周刊,2015,(16):160.
[3]杨胜利.再现历史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2):63.
作者简介:张燕,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