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测评的对比分析?
2018-01-30冯志刚李微微
冯志刚+李微微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很关心却又颇感棘手的一项工作。课题组经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实证研究,建构了理论层面的“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显现了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核心素养;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10-09
一、评测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云认为,职业教育始终位于人类教育的切入口。职业教育发展对整个人类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现代化和生产社会化的重要支柱,其存在和发展决定着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进程。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经指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职业教育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当前,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完成这种转变和调整,就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作为后盾。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至2020年,我国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将由2008年的24.4%上升到28%(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比例已达到40%)。面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单位在重视职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强调了对职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社会劳动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其培养方向的社会定位和职业教育功能,内在地决定了职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一片蓬勃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越来越清晰,培养目标越来越明确。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到合格职业人的目标变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其动因就是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和人的发展的双重需要,它将带来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内容、方法及评价等诸方面的深刻变化。因此,可以预见,作为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未来10年必将迎来调整、改革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素养高的技能型人才,必将成为社会共识。换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标准,理应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面临新挑战,如何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科学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是当下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现状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究其原因,除了与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教育政策等有关外,更多地还是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学生评价作为职业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未能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这就直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毕业生综合素养难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从而最终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瓶颈因素。
《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指出: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本的范畴,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则是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都很关心却又颇感棘手的一项工作。[1]建立起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中职生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有助于教师确定教育教学目标,诊断教学得失,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基于标准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既是促进中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职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教师通过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可以了解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中职學生职业素养评价及其标准的建构是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2]
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凭借对职业教育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抓住“职业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在2013年1月申报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后,又于2014年将其升格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主要成果有二,理论层面的“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实践操作层面开发基于网络的“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见图1,推广应用于江苏省近10所职业学校,取得良好效度、信度及显著应用效果。其价值意义至少有三:
第一,促进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水平的显著提高。普遍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素养水平的自我认识,清楚地了解到在“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意识及职业基本能力”不同维度的优劣长短,从而明确了提升职业素养的努力方向。各校实践证明,学生总体职业素养水平提升显著,参与试点的2013级、2014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场表现普遍受到企业用人单位好评。
第二,促进了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理念的更新。普遍提高了教师对加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认识,优化了教学评价手段,提高了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的策略和水平,对运用评价系统进行“发展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并根据测评出的学生职业素养共性或个性问题,在各科教学、实训教学及班级活动中做到因班施教、因人施教,效果显著。endprint
第三,促进了学校开展“发展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制度化和“基于标准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的正常化,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成果转化机制。普遍提高了试点学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改变了传统学生评价“重知、重技,轻能、轻素养”现状,部分试点学校将运用本评价系统测评学生职业素养正式纳入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二、测评实施的过程与管理
两项课题的最大成果,是研发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开发了“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并于2014年进入应用实证阶段。
2014年12月,我们对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2014级的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了首轮测试。这是在学生進入职业学校三个月后开展的一次算得上是原生态的评价。
作为项目研究实验学校,在项目组核心成员基础上,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了测评领导组和工作组,前者侧重于理念培训、政策指导、宣传动员和落实举措,后者又分成学术工作组、技术工作者,分别负责测评组织、指导和师评,技术培训与指导,撰写了《评价系统操作手册》。
就测评主体而言,考虑到这批学生进校时间不长,对职业核心素养几无感性认识,学术专有名词把握不透,仅有模糊意识而已,不可能上升到人生格局定位、职场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修养的高度,加上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因此学校在广泛动员和宣传的基础上,重点筛选了高一学生、班主任、实训指导老师。因高一学生未有顶岗实习,和企业未有竞合关系,故没有安排企业作为测评主体。
在测评前培训和过程管理中,学校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进行评价,如实给出自己一个适切、中性、吻合的分数。分数是其次,评测也只是一个手段而已,但通过一次评测给学生创设一个坐标,一个新的人生定位,一次职业素养修炼活动的体验,也是一种收获呢。
测评后,其实有很多文章可作。关键词是“数据分析”,在清冷的数据背后,其实可以透视出很多故事,折射出好多问题。譬如同一个指标,两个同学自评了相同的分数,但他们的性格、品德或学业成绩却大相径庭;在三类主体的测评数据中,为何班主任的评价数据一般都是最低的;实训指导老师的评价有点飘忽不定,反映出他们的独特视角;三大主体尤其是学生主体测评时,因为我们每次仅做一次,是否存在“血压”现象呢?但无论恒定与不定的表象背后,却是规律性的本质使然,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理当顺势而为,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详见下一节数据分析。
本次测评时隔两年之后,岁月沧桑,班级和学生早已发生了不少的变化。除了对口单招学生在校外,在教育部推行的“2.5+0.5”新学制下,学校还有两大“主力军”,一支涉及9个班级3+3中高职衔接专业学生已通过转段考核本学期即去了相应的高职院校,一支涉及8个班级的中专学生则全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者不在本系统的测评范畴,后者受企业工作任务和条件所限,未能组织测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次测试数据比对的延续性和针对性。
参加对口单招的学生,相对而言都是学校的精英,综合素质要比前两者好得多。这是测试所乐见的,但也使第一次测试数据丧失了部分可比性。撇开这一因素,还有一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次测试的效度——目前,对口单招班学生大多数刚刚结束了技能考试,正在进入最后的百米冲刺,离对口高考的终点站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的师生,时间金贵,压力山大,难以常态心理、充分关注我们的测试问卷。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折扣。
尽管如此,我们认真筹备组织好这次测试。从学校领导到高三年级组,从班主任到系统管理员,各方都高度重视,力求最大化接近测试的本意,还原师生的实事求是。我们按照“三三制”原则,根据好、中、差三个层面精心筛选参测班级和学生,利用周末学生返校之日相对轻松的晚自修,顺利完成了这次测评工作,把不利因素降到了最小化。
三、测评数据分析
(一)一套标准体系及测试系统
2013-2014年,项目组立足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养评价的现状调研与反思,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评价理论文献成果,基于广泛的企业、学校问卷调查研究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运用先进的YAHP层次分析软件,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进行了理论建模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暑期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2014年12月,项目组遴选了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如皋中专、昆山第二中专、徐州财贸高职校、苏州评弹学校等近10所职业学校,以《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和评定标准体系对学生进行了首次测评,评价主体为学生、班主任、实训指导老师,建立学生评价档案;2016年12月进行了第二次测评。这些学校2014年、2016年测评结果如表2、表3所示。
两次测试,都是同一个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虽因系统进一步优化,评价系统有所微调,原因是系统进一步优化,但评价也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二)两次测试的纵向比较
第一次测试旨在原生态调研和了解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掌握2014级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和水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素养。两年后,我们进行第二次测试,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验证此套系统的信度与效度,二是掌握学生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以此诊断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策略。
现以如皋第一中专2014级营销班的15名学生为例见表1,从两次测评结果和对比图可以看出,第二次测试的平均分基本都比第一次提高了不少,且评定的等级也发生了变化,从首次大部分同学的良好等级,第二次测评大多都上升到了优秀。这充分说明了两年多的职校生活,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专业课、实训课、文化课教学中针对性开展专业素养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发展水平与我们期待的目标基本一致。endprint
同时,比对表4、表5,我们不难发现两次测试的最高分均是石、王两名同学,对两名同学的加权得分均分进行对比发现,两位同学2014年相差较多,经过两年多针对性素质教育之后,两人之间差距缩小。进一步仔细分析,两名同学在职业理想素养A、职业人格素养B、职业意识素养C三项指标上的差距较小,而职业基本能力素养D则相差较多。这说明对于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而言,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学习,他们对职业认同、定位、道德、态度、意识等方面趋于一致,但因受到个体基础的不同影响,职业方面的能力还有较大的差别。
(三)三个专业的横向比较
采取整体抽样法,抽取学校2014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机械加工专业三个自然班级为实验班级,再在这三个自然班中隨机抽取各15名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建立学生评价档案。第二次三个专业测试结果分别如表6、表7、表8。
三个专业综合评价得分,基本与班级整体现状一致。2014级营销班,都是女生,进校时分值就是最高的,历经两年多的专业磨练,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均好。实际上,这群“娘子军”自我要求很高,自评时有意压低分数,否则肯定均分更高。14级机械班清一色男子汉,学生团队意识强,自我感觉良好,在三个专业班级中应该是最弱的,但学生自评分值虚高,均分反超2014级计算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的实际素质。
(四)三个评价主体的横向比较
学生测试后,工作组选派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测试。现随机抽取参与评价测试的2014级机械班丁同学作为实验样本,就班主任、实训指导老师及其自我评价的职业核心素养总分以及职业理想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基本意识素养、职业基本能力素养四大类指标的分项得分,作为基础数据,详见表9、表10、表11。
由上述表中的统计值可以发现,班主任、实训指导教师心有灵犀,评分十分接近,这反映了做教师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据了解,丁同学性格内向,自我要求甚高,平时学业成绩和品德均位居班级前列,唯一不足的是有点自卑心理,这可能源于其父母离异的家庭背景。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不同的评价主体运用本研究开发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系统对同一组测评对象(15位抽样测试学生)的评价结果是真实可信的,有很好的内在一致性,评价效度高。
(五)四个评价维度的比较
由表12可以看出,营销专业的学生整体职业素养较高,尤其是职业基本能力素养。这和营销这个专业的职业需求紧密相关,营销专业同学侧重于协调沟通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等,而计算机应用、机械专业对这些方面的能力相对需求没那么高。
但撇开这些细小的差距,我们不难发现,三个专业的均分还是非常接近的,毕竟在同一所学校,又都是对口高考班,经过学校两年多几乎相同的环境熏染,同学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这既反映了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也进一步论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系统的科学性和高效度。
四、测评实施后的价值反证
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个体与其未来的工作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核心是让学习者获得他们未来职业世界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和素养,即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因而,必然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指向并服务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素养的提升。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评价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就学生素养评价而言,作为学生素养评价基础和核心的评价标准,在其价值取向上“目中无人”,重视工具性价值而轻视目的性价值,学生本位体现不够;在其标准内容上“学业至上”,结构极不合理,重知识、技能素养而轻职业人格素养,全面发展考虑不够;在其标准目标上“千人一面”,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个体差异性被忽视;在标准操作技术上“唯分数论”,重绝对标准而轻相对标准,强调同一可比性,丧失应有的激励作用,等等。概言之,当前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造成了职业学校所培养人才素养与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素养标准不匹配,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对应用性技能创新型人才所期望的素养要求与中职校毕业生的实际素养存很大差距的矛盾。因此,推进学生评价改革,确立科学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使学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特点和需求相一致,是当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概言之,基于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开发的“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素养试点测评实际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无论是定性评估还是定量评估;无论是对参与试测三个班级的全体师生所进行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测评效果再评价的师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定性分析,还是借助SPSS相关性系数分析软件对“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评价结果”的逻辑验证法理性分析;无论是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多元评价主体重测信度评估法”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实施结果”的信度评估定量分析,还是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自身一致性法”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实施结果”效度评估的定量分析,通过上述多角度实证分析和多方互证,都充分证明,本研究建构的“江苏省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具有十分科学的内在一致性和稳定性,所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评价效度和信度,基于标准体系的评价结果科学而可靠、稳定而有效,而且,能充分体现当下先进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充分激发评价对象的职业核心素养再提升的积极性,能为广大中职生在今后的学习或职业生涯中进一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指明了科学的再发展方向。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存在问题
任何一个评价标准、测评系统,无论它做得再精致完美,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理念、方法和技术,不可能真正统筹兼顾到所有因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与事实相符,不可能达到“零误差。”这也是规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思下来,主要问题有:endprint
1.对于测评最主要对象——学生而言,态度决定一切。系统的每一次测评,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对学生的一次德育体验。对于系统持何心态,如何正确认识和认同,如何切入我们教育人乃至我们项目组的研究脉络,对接我们的初心和本意,让我们的心血智慧真正发挥应有价值。在现实评测过程中,也有极少数学生,有的直接藐视,不屑一顾;有的敷衍了事,雁过不留声;有的思想压力大,顾虑重重;有的重视过度,肆意拔高自己,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设计上进一步科学严谨,在标准指标建构中进一步周全,在实施操作评价中加强动员宣传和培训指导,引导学生以平和心态、实事求是的作风、科学自我认知的目的做好评价工作。
2.对于测评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甚至企业用人单位而言,如何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抛开自己的主观情感因素,而真正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师生和谐、校园民主、教学相长的关键所在。这是学生评价的间接成果,有利于促进教育者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将职校生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
3.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实质就是一次最好的教学诊断,对于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于学生的立德树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对于学生家长和社会而言,评价指标体系更多兼顾了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但没有放眼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未能主动、有效对接这一重要主体,在指标体系建构和评价系统开发中,我们的立足点依然在学校,没能走出学校的束缚,包括吸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实是一大遗憾。
(二)改进对策
1.理论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标准评价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目前,职业核心素养已有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体系是否已经做到全覆盖,是否涵盖了中职学生的成才需求,完美体现了职校生的成长规律,是否更能符合当下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人才规格。2016年国家教育部才有相关政策文件出台,这给我们项目组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在举国上下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从上到下强烈推进教学诊改之时,我们尤须进一步调研论证,继续完善这一指标体系,使其成为现代职教体系建构一个有力的支撑。
2.操作层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标准评价系统,”使之更具实践性。其实,每一次评价系统测试,都能或多或少暴露一些问题,例如学生自评打分的区分度,学生自我要求的松紧度,三大主体评价的主观性调控,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职业信念、职业认同、职业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缺失等等。只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进一步优化测评系统,方能发挥出系统的更大功效。
3.后续研究上,将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使项目研究进一步深化,紧扣主题,滚动研究,再上新台阶。该项目源于毕业论文,得益于课题成果,光大于成果的推广应用。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如果就此止步,一切清零,仅留下丰硕的成果和一两届毕业生,那是对前期成果的极度轻视和后继学生的极不负责,高潮过后必定是低谷,而一旦跌下去实难东山再起,或者要付出百倍努力。人民教育家李吉林畢其一生研究了“情境教育”,成就了她的伟大。“职业核心素养”是否也能成就我们这个项目组,让我们砥砺前行,高潮迭起,一路精彩,这就看我们的后续行动了。
4.研究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继续推广应用,使之发扬光大,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办学效益。现有成果已很不凡,理论和实践层面相得益彰,体现出本项目的最大优越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应用团队还仅囿于五六所职校,覆盖范围太过窄小,这与本身的成果价值极不相称,也在很大程度了成就了项目的最大硬伤。因此,我们后续的主要工作,无非有三大工程,一是完善,二是推广,三是继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方健华.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与应用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许洁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FENG Zhi-gang & LI Wei-wei
(Jiangsu Rugao No.1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ugao 226532,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is also a very difficult tas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ists and practical workers. After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group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 develops "Jiangsu provinci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