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助教学中教师的潜在作用
2018-01-30蔡晴莹
摘要:小组互助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授课、后期总结(评分)方面做出的准备比传统集体授课更为复杂,目前国内尚无小组互助教学,特别是语文小组互助教学中教师授课技能的系统介绍,这与其作为舶来品在中国扎根尚不稳固有关系。
关键词:小组互助教学;教师潜在作用;教学微技能;评分体系
涉及小组互助教学的微技能及存在的问题的论述不在少数,这也是其在中国教育环境中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本文也将在备课、授课、后期总结(评分)三个方面的微技能上做粗浅的探讨。
一、 教师潜在作用之备课
小组练习卡的设计是备课阶段的重要任务。小组练习卡是发放给小组的任务,是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所能找到的资料、所能调动的一切组员智慧,共同探讨课文的主题和个人对文章独特见解的重要材料。这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做出的实践,一切传播只有在足够的心理土壤之上才能生根发芽,这也是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真实诠释。本人设计练习卡设置的问题较少,只要能涉及基础点、难点、考点和兴趣点即可。以《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小组练习卡为例:
基础点: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
难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考点: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这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家分为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親、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
兴趣点:少年毛泽东“逃学”、反抗自己父亲的故事,反映了毛泽东刚强的个性,这样的个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今天,如果我们在学校或家里遇到不如意的事,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呢?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兴趣点:阅读附文,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这些问题选自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刚好体现了基础点、难点、考点、兴趣点的统一。同时应该准备好练习卡的副卡,将设置这些问题的意图展示出来。
设计学习卡副卡是为了让学生摒弃单纯凭感觉分析文本的定式,因为语文的人文性不仅仅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还包括理解“美”,文本的字词句表达,甚至文本格式都会产生美感,避免学生明白“此中有真意”却“欲辩已忘言”。
当然重要的不在问题,而在于如何让小组通过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资料,获得共识,并整体输出结论。因此,设置回答问题的评价体系,思考、讨论模式显得十分重要,甚至于连同思维方式都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及有效的引导。因此,看似将问题和课堂都抛给了学生,其实教师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丝毫未受到减弱,相反,其潜在地位得到了提升。
二、 教师潜在作用之授课
讨论、发言、质疑、总结是小组互助教学的四个基本步骤,教师在这四个步骤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讨论阶段教师需要到每个小组进行点拨,明确讨论方式,协助小组成员确定主要发言人、记录员、协调者、智囊团,确保每一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小组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实质性知识探讨。教师在发放练习卡后给每一名学生五分钟的自我思考时间,之后才正式开始小组讨论。教师要在每个小组间进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共同解答,了解学生的解读程度,以便增加或缩减授课内容。
实验班在发言阶段形成了到讲台发言的传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站在两个地点,一个是发言学生的身侧,给予鼓励或适时的解读,避免学生因为发言视角的变化而紧张,帮助和引导其组织语言,也可以让小组成员中的一名协助其后发言,那么这个时候教师要观察班级所有成员的反应,这个时候无论是本组成员还是全班学生都容易产生事不关己的态度,觉得“本组没有抽到的任务就不需要关心”或者“主要发言人在发言了就不关我的事”,有的组还处于讨论阶段,不关心台上学生的解读。这个时候教师应走到各小组中央,记录每个小组的听课纪律,适时公布纪律分,监督和协调课堂秩序。
小组发言人总结完本组的发言后,其他小组就可以开始质疑。可以针对发言人的发言发表见解或者补充发言人的回答内容,如果脱稿、表达流畅或有个人见解言之有理都可酌情加分。初一年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自觉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让学生建立发言的根据性,不随意进行口水表达,提倡有根据的质疑。
三、 教师潜在作用之评分
小组练习卡设计的问题是有固定分值的,在固定分值之外,如果由“分位”高的学生回答,那么就会在固定分值上叠加“位分”。每个小组中处于班级排名第一个跨度的学生分值为一分,称为“一分位”,处于第二跨度的学生分值为两分,称为“二分位”,第三跨度的学生分值为三分,称为“三分位”,第四跨度的学生分值为四分,称为“四分位”。鼓励小组内部前跨度的学生帮助后跨度的学生,强化后进生的课堂存在感和主人公意识,防止小组中学生水平高的学生“高能包办”,真正做到互助学习,形成健全的集体意识和人格。
在评分体系中既要考虑到后进生的存在感,又不能打击其他分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人设计了个人评分体系。教师在讨论环节中仔细观察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是否起到角色作用,如果成功为小组尽到责任,就将学生的“分卡”回收。“分卡”由四种颜色的卡片制作而成,蓝、黄、粉、红分别代表一、二、三、四分位,上面要求学生标注小组名、姓名、个人目标等。因此不需要打断课堂秩序进行加分,只需回收学生桌面上的卡片即可。这就节约了时间,并且避免了前文所论述的加分可能出现的对课堂气氛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学生通过累计个人分值也获得了肯定和锻炼。
四、 结语
本文所述小组互助教学实践经验受到本人学识经验的限制,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今后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国内外小组互助教学成果中汲取营养,丰富研究经验和素养,并作用于日常教学,希望能为新课标环境下学生的减负和素质提升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6.
[2]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语文七年级下[M].语文出版社,2003,11.
作者简介:
蔡晴莹,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