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人才

2018-01-30姚慧敏吴丽��

考试周刊 2017年81期
关键词:复合型课程内容教师队伍

姚慧敏+吴丽��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意见和珠三角地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本地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以培养“日语+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定位。

关键词:复合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

一、 前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仅广东省独立学院就达17所之多,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其中14所独立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每年为珠三角地区的中日合资企业、外贸行业、各类公司、旅游等行业提供了大力就业生力军。与本地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旺盛需求相比,各个独立学院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中大、广外、广工等公办传统大学相比大同小异,人才培养缺乏自身的特色和方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只能成为传统大学的模仿者和跟随者,缺乏广泛的视野;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又缺乏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就业面向模糊不清。因此,各个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满足本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提出,各个类型与层次的大学根据《纲要》的指导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与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相比,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则更应侧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吸引了相当多的外资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日企不断发生产业结构升级,对华投资逐渐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往新兴领域拓展。因此,日企对日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懂日语已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认为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确立“日语+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适应本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独立学院自身的定位。

二、 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

人才的培养最终需要落实到课程和教学中去实现。但实际上,课程体系的改革并未得以深入改革,体现在:课程设置的模式上,依然偏重于理论知识,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仍然以高级日语、日本文学、笔译口译等以日语知识和技能课为主,而实践性、知识应用性、技能训练性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少,且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不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嚴重依赖教师的知识讲授;教师中多以科研型人才为主,缺乏有相关行业经验的教师,即使是实践性的课程,也多以教材和知识传授为主,严重与实际脱节。

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谋求发展的必然。日语专业的人才必须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必须培养出“听得懂、说得出、会翻译、能沟通”,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为此,改革课程设置、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思维等一系列相关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学生就业面向不够明确、片面强调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现状,努力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本科人才。

三、 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内容

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在“日语+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积极转变教学思路,重点突出对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块组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课程是教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尽管全国有600多所开设日语专业的不同层次的高校,但各个高校的课程基本大同小异,低年级阶段以精读、听说为主,高年级阶段则仍然以学习语言的高级日语、日本文学、日语翻译等课程为主,无法凸显人才培养的层次和学校特色。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日语专业课程应有自身的特点:在低年级阶段侧重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在“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的指导下,在高年级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上需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应用性、实践性,要求学生“用日语学”,以有别于普通的公办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日语专业的复合型本科人才模式为“日语+英语+?”,在这一大的框架下,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具体实施如下:1. 在一、二年级阶段以“学日语”为主,选取全新的教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完成对日语语言的学习,达到日语能力测试N1的水平;2. 在三、四年级阶段以“用日语学”为主改变传统的高年级阶段学习语言、文学等单一课程,为学生提供学生经济、经营、商学、文学、语言甚至动漫课程,即“日语+英语+?”中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选择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增加英语学时,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基于以上的教学思路,通过对日语专业课程内容的全面、深入地改革,为珠三角地区培养既具备双语(日语和英语)技能又具备自身专业特长、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对于教师的要求仍然侧重科研和学历。实际上,对于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院,除了要求教师具有常规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之外,教师队伍更应多元化:既有科研型教师也有教学型教师,更应具有相关行业企业经历或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教师。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以“走出去,引进来”为指导,重点培养本学科的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担任课程的不同,对实训要求较高的课程担任教师,可以派遣到相关行业学习。同时,引进具有应用型人才教学资质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高的师资或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endprint

三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体系。基于长久以来初高级阶段的日语语言学习的课程为主,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多以教师教授为主。而对于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而言,对一、二年级阶段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针对高年级学生在“用日语学”这一阶段,进一步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学,在课堂中创,强调实践训练、创新训练等,突出高年级阶段的实际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实习环节。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惯性思维,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习相结合,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契合。

课程体系改革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缺一不可,互为依托。在复合型本科人才模式的框架下,遵循本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切实改革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别注重人才的日语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胜任人才培养为原则构建“双师”结构、多元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加强能力为目标构建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达成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四、 结语

在“日语+英语+?”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下,从办学定位和学生需求出发,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社会需求出发,切实改革以往的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真正实现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凸显独立学院语言专业的特色,明确本专业和独立学院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的探索[J].

[2] 陈要勤,陈华胜.珠三角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9).

[3] 吴杰.明确人才培養目标 准确把握专业定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4] 葛晓昱等.浅谈民办院校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日语复合型人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

[5] 于鹏.“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1.

作者简介:姚慧敏,吴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合型课程内容教师队伍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