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夏象棋初探

2018-01-30米向军

宁夏画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西夏棋子文化

米向军

古代象棋被赋予“象天则地,仁义备载,足堪法式”的崇高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古人通过象棋反映了他们对天地自然法则和人间社会法则的总的认识。象棋的发明、演变及其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术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象棋反映的是阴阳六十四卦和九宫的思想。这在唐代的八八象棋中得到证明。因为八八象棋的棋局为六十四卦阴阳路,这一传统文化特征是探索象棋起源地的重要因素之一。象棋的术数文化思想恰恰是古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罗万象的总体认识。

象棋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文字记载来看,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此成书的《离骚》中曾明确提到了象棋。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的著述里就已有论及,宋玉《楚辞·招魂》记载:“崑蔽象棋,有六博些。”自秦汉到唐代,象棋仅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云南考古研究所在对重庆市万州区三峡地区老棺丘墓群一东汉合葬墓进行发掘时,在墓道中发现一枚陶制象棋子,这枚棋子直径2.9厘米,厚1.3厘米,上面阴刻有“车”字样。此墓当属东汉早期,这说明早在约2000年前,象棋就成中国三峡地区人民的娱乐器具了。在此发掘以前,中国所见的最早象棋实物是宋代的“宝应象棋”。此后随着军事的发展和火器的普遍实用,作为偏裨将的“士”“象”“砲”也已出现。不过那时的“砲”字还是石头偏旁。这样,模仿战斗场面的象棋开始拥有了“将”“车”“马”“砲”“士”“象”“兵”7个兵种,和现代象棋的棋种基本相似了。这种象棋的定型期约为北宋和南宋初。1972年甘肃定西县南村出土一副完整的宋代铜象棋,此象棋为青铜铸造,圆形片状,大小相同,直径2.7厘米,厚0.3厘米,边沿有廓双面鑄有阳文宋体楷书“将”“仕”“象”“相”“车”“马”“砲”“卒”。一组字面有涂色棋子成套完整共32枚,分红、黑两色,象棋又称“象戏”。这套宋代铜象棋子保存完整,棋子成套,字迹清晰,十分难得的是与现在象棋完全相同,是国内古代象棋遗物的精品,被国家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铜象棋子,虽为一枚,但棋子一面为汉文,一面为西夏文,同时汉文的“士”与西和县出土的宋代棋子“仕”有所不同,武威发现的铜象棋子,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说明古代象棋不仅在中原大地的汉族中得到发展,就是地处边陲的西北少数民族中,也进行了传入。它的发现不仅说明西夏民族继承了中华民族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而且在象棋的一面为西夏文字,另一面为汉字,反映出西夏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也进一步说明西夏和宋、金王朝一样,象棋是当时国内国民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为此,它的发现是研究西夏文化娱乐活动的珍贵实物资料。

我国先后在江西、开封、洛阳、鹤壁、四川、安徽、北京、内蒙古、甘肃、山西、陕西、浙江、宁夏等地,考古出土了宋、辽、西夏、金、元时期的象棋子。

唐、宋、辽、金、元各朝代还遗存了许多关于象棋的文献资料,如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宋代伊洙的《象戏格》、梅尧臣的《象戏》、司马光的《七国象戏》、程颢的《象戏》、宋徽宗韦妃的《象棋卜》、陈元靓的《棋决》《棋诗》、洪迈的《棋经论》、文天祥的《玉层金鼎》《单骑见虏》、元代山野居士的《游戏大全》、元曲无名氏小令(南昌·七贤过关)《咏象棋》等。

象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普及,象棋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夏棋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宁夏西夏风情园
谁远谁近?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12)
巧移棋子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