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这水,这人
2018-01-30
石嘴山历史悠久,经久的沧桑留下的是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多样的民俗风情。
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水润泽的过程中,
以拓荒者的智慧、坚韧与勇敢,催生和孕育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礼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石嘴山人因为拥有这份历史厚赐而幸运。
贺兰山岩画拓片
巍巍贺兰山脉,绵亘二百余公里,在这里,古人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品——贺兰山岩画。
石嘴山岩画历史久远,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就在《水经注》中对贺兰山岩画有过记载,同时,郦道元还将岩画内容描述为,“人面形、神灵形,动物人足迹,车辙刀剑,佛像等”, 种类丰富的岩画让石嘴山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形式——贺兰山岩画拓片。
拓片,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记录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利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器皿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拓在纸上后的成品,大小、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清晰科学记录的方法,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可以说,正是贺兰山拓片艺术真实的记录,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还能感受先民的精神余温。
贺兰山岩画拓片制作工艺极为繁琐,宣纸、墨水、拓版、白芨水等材料备齐后,经过清洗、上白芨水、打刷、上墨等多道工序,一副完整的贺兰山岩画拓片才算制作完成了。其墨色的均匀度,打刷的力度等都会影响拓片效果,所以,要拓好一张拓片,不仅要在实践中反复运用,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再现远古先民们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如今的贺兰山岩画拓片,已然成为石嘴山的一张文化名片。
北武当寺庙音乐
巍巍贺兰山下,坐落着一座佛道合一的古庙,这便是石嘴山重要文化景观——北武当庙。
寺庙承载着信仰,一座高深的寺庙除了展示当地文化外,音乐也是体现寺庙是否正宗的重要依据。北武当庙音乐是释、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经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融入了民歌、小调的旋律,加之宫廷乐的润色,南北佛家的唱腔互渗,形成浓郁的音乐特色,成为宁夏音乐载体的一个侧面。同时,北武当保存了传统佛教音乐中的传统记谱方式——渣渣子,于我国古老的“工尺谱”记谱方式相融合,组成了既有管乐又有打击乐的寺庙音乐,是难得一见的佛教音乐念唱演奏乐曲,成功入选宁夏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煤雕
石嘴山是一座典型的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城市,生产的“太西煤” 更是被誉为“煤中之王”,享誉国内外。太西煤不仅书写过半个多世纪的经济辉煌,也铸造出独特的文化艺术作品——太西煤雕。
煤雕是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术之一,历史悠久。第一部神话、地理专著《山海经》就将煤雕原料称为“涅石”,由此可见原料在煤雕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太西煤具有“三低六高”的特点,以这种珍稀的无烟煤为原材料的煤雕艺术, 让煤炭资源与雕塑合为一体,与宁夏本土文化擦出“火花”,制作出的煤雕艺术品外形美观、工艺精湛,沉稳中尽显灵秀。煤雕作品主要以版画结合岩画的形式,创作出浮雕、人物肖像、精美的京剧脸谱等上千种室内外装饰作品,欣赏及收藏价值颇高,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工艺美术品。
石嘴山煤雕以宁夏独有的文化为依托,独辟蹊径,不但成为本地区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更独领风骚,在群芳争妍、色彩斑斓之中,透出自己的古朴典雅,成为独树一帜的乌金艺术。
石嘴山版画
不用画布画纸,不用笔墨油墨,它是一种刻刀下的艺术,这就是版画。
常人眼里:刀是冰刀,木是冷木。版画家用手的力量和心的激情赐刀木以温度,于是,一把刻刀,一块木板,在版画家的世界里被赋予了藝术的生命。而石嘴山版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宁夏乃至全国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版画家,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是姚家树,他擅长工艺美术、版画。作品《红楼梦仕女》曾入选全国工艺美展,为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春苗》入选中国新兴版画50年选集和中国新兴版画50年展览。
石嘴山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看石嘴山版画,让你仿佛置身于炊烟袅袅、柴门虚掩、鸡犬相闻的乡土情韵中。作品运用跳跃流畅的刀法,巧妙地运用多层次、多视点、多侧面、多姿态的装饰语言在木板上穿行,凭借敏锐的视角、虔诚的情感将刻刀伸向宁夏的黄土高坡、山川大河,利用密密匝匝的长短线条。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一刀一刀把感情刻进木板里,在平面中清晰地表现出三维空间,缔造出意境清新、语言朴实的行色世界,以一种独有的艺术震撼力,撞击着观赏者心灵的大门。
书画篆刻
石嘴山地区书法篆刻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又融入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文化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石嘴山书法篆刻汲取了传统艺术的精华,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书法篆刻家,如代表人物韩绍芳,其篆刻作品入选了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展览,韩绍芳也成为全国35名入展书法家中唯一的宁夏书法家。他们运用各自的艺术风格,创作出出神入化、妙不可言的书法篆刻作品。犀利的线条,勾勒出刀刻斧劈的韵味,表达出独特的审美情感,带给人们一场多彩的盛宴,一次美的享受。此外,石嘴山书法篆刻艺术又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地域文化铸造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性格和饱满的情感追求,作品历经千般磨砺,既温婉秀丽又不失厚重古朴,正如石嘴山这片土地一样,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在这里一一上演。
千余石印,刻出美丽人生,笔墨纸砚,书写故乡情怀,书法篆刻始终是石嘴山文化不变的追求,山因书法增秀,石因篆刻生情,石嘴山因书法篆刻生韵。endprint
剪纸
“咔嚓、咔嚓”,一声声清爽的声音婉转悦耳,一个个鲜活生命跃然于纸上,这便是石嘴山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藏——剪纸。
石嘴山剪纸有回汉之分,在平罗县崇岗、下庙等地有剪纸的习俗,多用于窗花,因此也称“铰(剪)窗花”。汉族一般于除夕前贴出,寓意辞旧迎新,吉祥幸福,同时,祝寿、嫁娶时有剪刻“寿”“喜”“喜鹊登枝”“鸳鸯戏水”“双燕剪柳”等,贴在门扉上,以示庆贺的习俗。而回族剪纸的习俗,则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妇女们剪的窗纸在题材、风格上有所不同,窗花剪纸,不能有明显的“生命”意味,特别是不能剪贴人物像,多是树木之类,如“瓶中插画”“盖碗茶香”等。
长期实践中,石嘴山剪纸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心灵手巧的剪纸艺人,最具代表性的如折红旭,其《八骏图》《民族风情》《龙腾奥运》等作品均获得国家级奖励。勤劳智慧的剪纸艺人们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纸片,反复临摹,精心构思,以其娴熟的技艺创造出了一个个艺术精品,极大地提升了石嘴山地区剪纸技艺的品位和收藏价值。
葫芦烙画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因其与“福禄”谐音,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制作工艺有很多种,烙画葫芦便是其中之一。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相传明朝末年间,生活在宁夏石嘴山潮湖村的人们就以葫芦画为生,乾隆年间还专门服务皇室,此后这门手艺一直传承至今,现在成为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的创作不是一项轻松活,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还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其中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立体感较强,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也可订做属于自己的特有画面或肖像,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作为石嘴山最为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葫芦烙画在长期发展中,融合了剪纸、绘画、书法、刺绣等技艺,成为独特风格的葫芦艺术。这种艺术能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感觉,一种机器永远无法刻画出来的感觉,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传达了艺术家的思想、灵气与创意,也体现了石嘴山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成为石嘴山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沙湖沙雕
石嘴山有个沙湖,沙湖有个沙雕园。沙雕园里,每年都上演着精彩绝伦的沙雕大赛,吸引着国内外著名的沙雕大师前来献艺。
你或许会惊讶,木可刻,石可雕,没想到那些柔软的沙子也能雕刻。的确,在不可能雕刻的地方进行雕刻,本身就让人感到吃惊;将“一盘散沙”的细沙雕刻成不同的形状,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沙湖沙雕做到了!这种以沙和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场面恢弘大气,因而又被称为“大地艺术”。步入沙湖沙雕园,沙雕琳琅满目,个个栩栩如生,千古一帝、古楼兰城堡、清真寺……古今中外的建筑、绘画、雕像在这里碰撞交融,镂刻着往日的辉煌,见证着不同文明的不朽魅力,而书法与古诗词的珠联璧合,又为沙湖沙雕增添了不少文化韵味。诗意激荡、流沙激情,沙湖沙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四方游客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更为神奇的是,沙雕在完成后经特定胶水加固,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而且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消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也被称为“速朽艺术”。可以说,沙湖沙雕是大自然对石嘴山最好的馈赠,它彰显了自然景观、自然美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石嘴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宝藏。
星海湖芦苇画
星海湖内碧绿的芦苇荡堪称精妙绝伦,蒲草连连,苍翠欲滴,不仅是观景的好去处,也为芦苇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芦苇画是从唐宋时期白洋淀苇编之一“苇席”演生而来的,明代取名“葦编画”,清朝苇编画受瓷器和西洋文化的影响,开始了大胆的创新。从色彩和立体效果上进行了改进,从而更名为苇编工艺画。芦苇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精品的一朵奇葩,也是石嘴山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之一。它的材料是纯天然环保的芦苇,整个画面80%是芦苇的自然色差,无人工色,非常环保,因而也被称为“绿色艺术画”。由于是纯天然、纯绿色、纯手工制品,其画面色泽淡雅朴素,散发着天然的光泽,可以长期保存。芦苇画构图简洁,意蕴无穷,驻足观赏,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给浮躁疲惫的身心以轻柔的抚慰。同时,此画也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在人与自然日趋融合的今天,一幅妙趣横生的芦苇画是人们欣赏和馈赠的温馨选择。
芦苇画工艺在石嘴山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心灵手巧的石嘴山人在工艺创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延伸,创作出一大批反映塞上情怀的,具有浓厚水乡特色的艺术作品,鲜明的地域特色让星海湖芦苇画在石嘴山艺术宝库中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吸引四方目光!
农民画
在石嘴山平罗县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农民农忙下田,农闲作画,他们做的画便叫农民画。如今,石嘴山的农民画已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民画,顾名思义,就是农民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来描绘生活和装饰家居的画,所以现代农民画多由农家炕围画、锅台画、箱柜画等演变而来,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石嘴山平罗县的农民画朴实、率真、生活气息浓郁。它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用色活泼大胆、鲜艳明快,充满情趣。农民们在生产之余,用热情描绘熟悉的生活,用希望展现农村的精神风貌,尽情抒发满腔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让一幅幅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勃勃生机。
据资料考证,平罗县民间绘画起源于清代,其产生的背景是平罗县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平罗县民间绘画自清代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当时的民间画匠多为庙宇、祠堂作画。民国年间,民间画匠们以画为生,将这种技艺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现在石嘴山农民画家队伍正在逐步扩大,农民画已成为石嘴山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独特品牌,也对研究石嘴山地区农村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