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西部交响乐周,“一个都不能少”
2018-01-30胡越菲
胡越菲
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是由文化部和西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部地区交响乐团参演的国家级重要交响乐艺术活动。它集中展示了西部交响乐的优秀成果,提升了西部交响乐的艺术水平,加强了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文化建设。西部交响乐周创始于2010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在重庆、宁夏、新疆举办了三届。
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于2017年9月12日至22日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地举行,主要内容包括西部交响乐团展演、名家讲坛、“三进”(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演出、中国西部交响乐团团长联席会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這个“西部交响乐周”的“西部”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呢?此次活动的执行方、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团长柴林告诉我,这个“西部”就是指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广西壮族、宁夏回族、新疆维吾尔族、内蒙古和西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青海、甘肃六个省以及重庆直辖市。“西部大开发,在经济上已经见效,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交响乐这种比较高端的文化上,还是很欠缺。西部的经济在腾飞,文化也得跟上啊。”
让人欣喜的是,本届西部交响乐周的参演乐团数量是历届最多的一次。前三届交响乐周,参演乐团数量基本保持在八九个左右,但这次内蒙古请来了十三支交响乐团: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包头交响乐团、广西交响乐团、重庆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贵州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西藏爱乐乐团、陕西爱乐乐团、甘肃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宁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新疆爱乐乐团。这源于柴林团长提出的口号“一个都不能少”。对他来说,整个西部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大家都参与了,才能体会到交响乐的‘百花齐放。”在柴林的倡导下,有些省甚至来了不止一支交响乐团,“甘肃省来了两支乐团:甘肃交响乐团和兰州交响乐团。一般是省级交响乐团来参加,兰州交响乐团虽然属于市级乐团,但其职业化程度比较高,所以我们也邀请过来了,还安排他们担任开幕演出的重任。包头交响乐团也是同样的情况。”
本届西部交响乐周的另一大特色,是演出的中国原创作品数量为历届最多。相比前几届音乐周没有在曲目上做硬性规定,此次交响乐周要求每个乐团至少演奏一首中国原创的交响乐作品。比如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选择的就是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这是一部乐团委约作品,2017年是其创作十周年纪念。“之前它在其他地方演出时,很多部分都去掉了,而我们这次演奏的是最完整版。”在柴林看来,《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一个舞台上的音乐作品,还有着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在演出中,整个乐团放下乐器,起立,面向东方,寓意着放下屠刀,歌颂和平。”其他乐团演奏的中国原创作品包括《黄河颂》、舞剧《大梦敦煌》组曲、交响组曲《家乡的花儿》、长笛与乐队《古道映辉》等等。
我注意到,本届西部交响乐周有一个很特别的安排:开幕音乐会在9月15日,但事实上,交响乐周的活动从9月12日就开始了。对此,柴林团长解释道,以往西部交响乐周会安排一天演出两场,但他希望尽可能将演出的时间错开,这样大家可以互相观摩学习;然而,由于这次参演的乐团数量太多,活动周期拉得很长,再加上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大庆,场地安排捉襟见肘,所以才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像奥运会一样,有一些项目提前开始了”,他笑称。
作为本次活动的执行单位,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历史相当悠久,旗下的歌舞团最早成立于1946年,原名内蒙古文工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成立的革命文艺队伍,其他艺术团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成立。2014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在整合区直九家艺术单位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旗下设有歌舞团、直属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团、杂技团、京剧团、民乐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交响乐团、乌力格尔蒙古剧团(话剧中心)九个艺术团。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是内蒙古最大的国有文艺院团,创作推出了经典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京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舞剧《诺恩吉雅》、大型马文化全景式综艺演出《千古马颂》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大家熟知的贾作光、辛沪光、斯琴高娃、美丽其格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艺术家。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的前身是内蒙古歌舞团的管弦乐队,1946年随着歌舞团一起成立,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自治区政府一直对乐团关怀备至,“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乐团使用的乐器就和中央乐团是一样的,那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乐器”。到了八十年代,自治区政府又有一个举措,对乐团后期的走向影响重大:1982年,政府派出了三十四人的单管编制乐队,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六年(从初一到高三)。“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一届管弦系的名额全给我们了。”学成归来后,这些人就成为了交响乐团的中坚力量,“我们是第一支少数民族交响乐团,在八十年代就达到了九十多人的编制”。此外,蒙古族指挥呼德还在1993年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指挥比赛中获得了第四名。“第一名是李心草,第二名是俞峰,第三名是傅人长,这个成绩是很了不得的。”说起乐团的历史,柴林团长的言语中不无自豪。
1984年底,乐团请来了李德伦大师,排练了一套曲目,在12月30日、31日演出两场,可以说是内蒙古最早的“新年音乐会”了。“李大师说,你这个乐队底子不错,能否成立交响乐团?这就将内蒙古交响乐团的成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李德伦先生的倡议下,交响乐团于1985年9月正式成立。2017年恰逢李德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李德伦大师的“知遇之恩”,乐团于6月3日举行了一场特别有意义的音乐会——复原当年演出的曲目。开场是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接着是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是苏佩的《轻骑兵序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和《军队进行曲》。“我按照原来曲目的顺序,一个没变,完全再现,以此来向李德伦大师致敬。”音乐会上,柴林还请了当年乐队里的长笛首席上台,如今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大家回忆满满,场面感人至深。
从2014年开始,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有了自己真正的音乐季。“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跨年,就是从每年的1月到12月。因为跨年会涉及到年度预算的问题,很不方便。”乐团一年演出十套曲目,其中“不朽的贝多芬”系列包括贝多芬的全套交响曲。最别出心裁的是,乐团策划了一场“贝九”警察音乐会,整个合唱团都来自公安部门。在柴林看来,警察执法的最终结果是和平的到来,所以唱“贝九”是与主题殊途同归。此外,乐团每年还会推出一套蒙古族风格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等等。
柴林特别感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交响乐团的支持。“我们自治区的领导,包括我们剧院文化厅的领导,都特别重视交响乐的发展。这次交响乐周的配套资金很到位,让我感动。”柴林认为,剧院旗下的交响乐团,和独立的交响乐团肯定有不同之处,但他坚持用职业乐团的标准来要求乐团,不但惠民音乐会一点不含糊,而且“进校园”的演出也都是用全编制的交响乐团,“因为那可能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听交响乐,如果他觉得好听,也许就‘进来了,否则他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交响乐是不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