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颂党恩巴楚儿女跟党走新疆巴楚县举行首次卡龙琴大型演奏会
2018-01-30王义兵龙方林
王义兵 龙方林
2016年11月8日,巴楚县“庆丰收·颂党恩——巴楚儿女跟党走大型农民文化展示活动”在该县4A景区红海景区举行,活动首次以巴楚县近150位民间艺人共同演奏卡龙琴为主旋律,其他各种乐器合奏形式进行,现场一千多名当地农民应声跳起了欢快的刀郎木卡姆舞,展示出巴楚人民庆丰收、颂党恩的欢快和喜悦之情。同时也掀起了巴楚县大漠胡杨游的高潮。
卡龙(Kalon)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弹弦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盛行于新疆的巴楚、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卡龙音色轻细悠扬,委婉动听,令人心旷神怡。相传古老的刀郎人将枯死的胡杨从中间掏空,加工成槽状、旋成弧、箍成桶,做成琴箱,琴长85厘米,宽55厘米,高15厘米,琴弦固定为19对,用兽骨做琴轴,用羊肠做琴弦,后来用共鸣箱代替胡杨木壳,钢弦代替羊肠,铁轴代替兽骨,经过改进的卡龙琴,声音更加优美悦耳,深得人们喜爱。卡龙琴系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十二木卡姆》就是12套古典音乐大曲,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古典音乐”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12部木卡姆组成,每一部又由大乃格曼(大曲naghma)、达斯坦(叙事诗dastan)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mashrap)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又由4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合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卡龙琴、萨塔尔、弹布尔、热瓦甫、手鼓、都塔尔等。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在新疆的维吾尔族群众中,每逢佳节、婚礼、盛夏之夜或丰收之后,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举行载歌载舞的“麦昔莱甫”,表达内心的欢乐,男女青年则用它来传递爱慕之情。卡龙是“麦昔来普”中演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离不开的乐器,更是演唱“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特别是演奏“刀郎木卡姆”的散板部分,最能发挥它风格浓郁的特色。
2014年红海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红海景区位于巴楚县阿纳库勒乡,距巴楚县城12公里。由喀什河湿地、红海水上乐园、丝绸古道驿站、胡杨海等四大旅游景观区组成,是集湖泊、河流、草原、湿地、戈壁、胡杨林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区,主要以丝路古道为金丝线,将水系景观、大漠胡杨、人文风情串联而成,素以其古老之文明、沙漠之绿洲、胡杨之故乡、景色之壮美的地域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南疆不可多得的原始生态胡杨旅游之地。
当天在景区金色胡杨岛的水上舞台上,随着150多位巴楚民间艺人用卡龙琴、刀郎热瓦甫、弹拨尔、热瓦普和手鼓等乐器激情演奏,在温婉明亮的卡龙琴乐声中,民间艺人唱起了粗獷嘹亮的刀郎木卡姆民谣,诉说着心中的希冀,激越的手鼓声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在场的千余名农民在红海景区的曲尔盖金色胡杨岛上翩翩起舞,几十名“胡杨古丽”身着绚丽的艾德莱斯长裙在金色胡杨林里的走秀,把金色的胡杨岛装点得分外妖娆。
古喀什河岸边的胡杨树下、湖心廊桥上,身着盛装的农民群众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整个红海景区成为一个欢乐的海洋,民间艺人和上千农民用自己的琴声、歌声和粗犷的舞蹈,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庆丰收、颂党恩,巴楚儿女跟党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