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仿生物理疗法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30杨柳枝熊锦梅林善群
杨柳枝 熊锦梅 林善群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妇科 阳春529600)
腹直肌分离为妊娠后期子宫的增大使腹壁扩张延伸,腹白线拉伸变薄,腹直肌松弛所致。临床统计指出[1],产后约60%以上患者会出现腹直肌分离,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部分患者产后半年腹直肌仍不能回到原先位置,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自主训练是临床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主要方式,但部分患者训练依从性及积极性较差,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仿生物电理疗法主要通过电流刺激腹部肌肉达到放松肌肉、震颤肌肉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腹部仿生物理疗法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9例。治疗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8.7±6.2)岁;孕次 0~4 次,平均孕次(1.3±0.6)次;经阴道分娩33例,剖宫产16例。常规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8.5±6.8)岁;孕次 0~5 次,平均孕次(1.2±0.5)次;经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体格检查,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2 cm,确诊为产后腹直肌分离;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产褥期感染、胃肠粘连等其它疾病患者;无仿生物理疗治疗指征患者;依从性较差及治疗期间退出或失访患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取自主训练治疗。嘱患者每日在家自行站姿收腹、跪姿伸腿、抬腿、蹬腿等康复运动,15~20 min/次,2~3 次 /d。治疗组采取腹部仿生物理疗法治疗。使用美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器。采用 A1+、A1-、A2+、A2-、B1+、B1-、B2+、B2-电极通道,粘性电极,分别于腹部两侧腹横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粘贴,选择腹直肌分离程序,设定合适的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水平为宜,30 min/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1)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由患者主观评定。(2)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腹直肌距离≤2 cm;有效:腹直肌分离距离较治疗前缩小≥1 cm,但未恢复正常;无效:腹直肌距离较前缩小<1 cm。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评分、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腹直肌分离距离均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评分、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评分、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s)
组别 n 腰背部疼痛(分)治疗前 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cm)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常规组49 49 tP 4.6±1.0 4.5±1.2 0.448 1 0.655 1 2.0±0.3 2.8±0.6 8.348 0 0.000 0 3.9±0.8 3.8±1.1 0.514 7 0.608 0 1.8±0.3 2.2±0.4 5.600 0 0.000 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正常人体双侧腹直肌距离应<2 cm,妊娠期随着胎儿在宫内生长,子宫扩大,腹腔脏器发生移位,腹壁承受的机械性压力增长,腹白线拉伸变薄,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间距离增大,从而产生腹直肌分离。几乎所有妊娠晚期女性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多数患者可在分娩后自行恢复,无典型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分娩后恢复不理想,影响患者腹壁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躯干、骨盆稳定性,引起腰背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腹壁疝形成。功能训练为临床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主要方法,通过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自主训练有助于增强腹壁的肌肉力量,但若患者自主训练方式不正确或未按时按量完成训练,易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韦瑞敏等[3]在腹直肌分离患者中采用盆底神经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按摩训练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治疗获得显著临床疗效。王影等[4]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采用电刺激治疗,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苏园园等[5]在人工流产术后采用仿生物理疗方法促进子宫恢复,相对自然恢复患者获得更为显著临床疗效。仿生物理疗法为临床康复训练常用方法,主要通过电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对肌群强化训练,以达到与自主训练相同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腹直肌分离距离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仿生物理疗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明显优于自主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综上所述,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采用腹部仿生物理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1]Criss CN,Petro CC,Krpata DM,et al.Functional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improves core physiology and quality-of-life[J].Surgery,2014,156(1):176-182.
[2]刘明娟,姚明,黄兵,等.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48-950
[3]韦瑞敏,肖霞,吕丽清,等.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361-4364
[4]王影,张洁,冯艳霞,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2):218-221
[5]苏园园,曹丽,韩燕华,等.仿生物电疗法促进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0):6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