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8-01-30李昱
⊙文/李昱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公共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以天津为例,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涉及剧院戏曲、茶馆相声、书画、民俗、广场舞、街头曲艺及书本阅览等多种形式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10.8%。据预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左右。由于成年子女升学、工作或失独等原因,老年空巢人口将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因此,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精神文化成为影响老年人的主要因素
精神文化生活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物质生活一起,成为衡量老年人晚年幸福的两大主要指标。老年精神生活的匮乏成为侵害老年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学者调查研究显示,由于老年人不再参与劳动,过多的闲暇时间容易带来精神寂寞,加之身体健康问题的困扰及老年关爱的缺乏,由此引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在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自杀现象成为当今严峻的社会问题,一些老年人因无法承受老年孤苦寂寞的生活而早早结束生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公共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以天津为例,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涉及剧院戏曲、茶馆相声、书画、民俗、广场舞、街头曲艺及书本阅览等多种形式。老年大学、各种文化培训班、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说唱团等娱乐形式深受广大老年朋友喜爱,成为广大中老年朋友追寻晚年梦想、圆青春梦想、实现自我的一种体验和表达。过去十年来,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我国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亟待完善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开始注重扩大老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覆盖面,但是,相对于总体需求,我国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还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集中,由市中心向周边市区逐渐减少,造成老年人使用不便;二是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匮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半径为1公里内的实际需求,与老年公共文化行为不符;三是除了社区健身器材以外,老年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日常公共文化生活需求;四是现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忽略了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尤其是在设施尺寸可达性设计及视觉认知设计方面不符合按照老年人人体工学及可用性设计理念,使得老年人在使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时存在很多障碍;五是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老年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举步维艰。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令人堪忧。由于子女外出打工或者田间劳作,老年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照顾孙辈及料理家务的任务,因此无暇顾及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由于受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老年公共文化设施相当匮乏,这更增加了农村老年人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水平,满足老年公共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精神力量,加快老年公共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老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老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发展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
积极扩大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鼓励各级各类博物馆、剧院、体育场、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开办针对老年人的电影、剧场文艺演出、画展等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开展科学健身知识讲座等全民老年健康服务。根据城市、社区及村镇老年人口规模和需要,布点老年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及数量,开辟丰富多彩的老年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增加老年特色文化服务项目,推进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参与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进行自我及互助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及多元化娱乐活动方式,用更人文、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并解决老年人精神生活诉求,有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规范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标准,以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幸福设计及包容性设计四大老龄设计理念为设计依据,来构建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人因系统”,把“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社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依据人类工效学方法进行公共文化设施空间设计,构建高效能“生态宜居型老龄社区,提高老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建立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人才队伍,尤其考虑发挥老年人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的作用,将民俗公共文化的发展继承提到新的高度。挖掘民间文化传承老艺人,鼓励和扶持老年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能手,提高公共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能力,在此基础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夕阳文化产业,从而带动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有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以文化养老为目标,从覆盖面及设施种类上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尽量满足老年人日常公共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规范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标准,提高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质量,以人类工效学理论、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幸福设计及包容性设计为出发点,对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优化设计。发挥老年人优势,使其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力。
扩大老年人的人际交往
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益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大多经历过各种人生的艰辛,对如今的安稳生活比较满意,满足于现状是这代老年人的普遍心理。一般来说,由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相对较窄,社会活动空间有限,其精神文化生活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谈天说地丰富精神生活。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老年人喜欢谈天说地或聊天,都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交流方式。老年人如果整天闷在家里,除老伴之间唠叨几句,不和外界接触聊天说话,就会觉得百无聊赖。寂寞老年人最痛苦,这是最现实的问题。经常出去聊天的老年人,聊天的主要场所是老年活动中心,关注的内容有国家新闻、社会新闻、养生保健、日常生活琐事等。老年人通过谈天说地这种语言交流形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参加文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老年人一般都有孤独感,应经常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丰富自己,如做操、跳舞、打拳、打牌、下棋、搓麻将以及健身走、爬山等活动。老年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与活动中的他人相互沟通,或结为同伴,发展为朋友,在文体活动中就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三是参加知识性活动充实精神生活。“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的老年人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大都不想成为“老古董”。有些老年人积极参加老年大学或老年电大,在这所没有围墙大学里学习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和养生之道。还有些老年人渴望学习新知识,能虚心向儿孙请教,反映出老年人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心情。
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娱活动
首先,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工作。一是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让老年人过上安乐祥和的晚年。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真心实意为老年人做实事、办好事,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在工作上要强化措施,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特别要搭建好基层单位、社区老年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切实完善老年人文体设施的建设。文体设施是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应把老年精神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要加大资金投入,尤其要把财力向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倾斜。四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按照多层次、多体制、多渠道的原则,实行公办、民办、集体办多条腿走路,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努力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文化事业。
其次,老龄工作等有关部门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老年人精神文化工作。一要充分发挥老年人文化活动团体的作用,在抓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各类文娱活动。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健康、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成立老年舞蹈队、戏剧队、腰鼓队、健身操队、时装表演队、器乐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办好各级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乐。二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体育设施的作用,城市要根据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老年书画院、老年健身和文艺设施、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等老年公益事业。三要组织开展“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村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龄工作部门也可以积极组建夕阳红艺术团,一方面艺术团成员可以自娱自乐,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编排节目送戏下乡,为广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粮。四要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普及老年大学教学点,为老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再次,全社会也要大力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大力倡导文化敬老,弘扬孝道文化。要让孝道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在学校、社区、家庭三个层面开展内容丰富的孝道文化践行活动,倡导“人人都有孝文化”的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二是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在文化教育、舆论宣传、心理咨询、疾病康复和精神产品提供等方面下力气。要发挥社会力量建设好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老年心理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培训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要设立聊天、心理咨询等服务场所,开展心理健康和科学生命观等方面的教育。三是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拓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要鼓励老年人发挥优势和特长,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等活动,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四是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