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市绿心城涵河道生态治理浅析

2018-01-30张碧钦

中国水利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绿心莆田市河道

张碧钦

(福建省莆田市水利局,351100,莆田)

城涵河道位于莆田市生态绿心之中,是历史上莆田主城区与涵江区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莆田“五山簇拥、四水相依、三湾环绕、二岛添辉、一心为源”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中“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价值。城涵河道片区水网密布,周边现状以农田、荔枝、龙眼林及民居为主,整体风貌自然朴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场地肌理。但随着莆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张,城涵河道空间受到挤压,水系污染一度比较严重。

为保护城市绿心,提升城市品位,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莆田市以安全为基础、以生态为根本、以景观为形体、以文化为灵魂,实施城涵河道园林景观及防洪改造项目,并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全过程,努力形成水景观,美化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打造莆田城市水名片。

项目一期工程西起荔园路,东至涵黄公路,全长16 km;建设范围为莆田绿心区域内城涵河道两岸沿线8 km滨水景观带。项目以滨水绿道为主线,沿线布置状元红、柯塘烟湖、生态花海、陈桥渔趣等四大公园,设立东西两大入口,实施园路、游船码头、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绿化、灯光、河道岸线等滨水景观带基础设施。

一、立足科学规划,转变治水理念,打造莆田健康绿心

长期以来,一些填河占河、截弯取直、渠化硬化等行为,割裂了人与河流的联系,使人们难以近水亲水。莆田市在推进城涵河道治理中,坚持生态优先,按照水生态文明理念,及时转变治水方式,突破传统单一的工程治水模式,更加注重生态治水,实施河道功能综合治理,并在统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涉水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提升和品质优化,尽可能减少对河道自然要素的扰动,保留城涵河岸荔枝林带、天然林木,还原“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自然景观,构筑沿河亲水戏水平台、休闲栈道、人文元素,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实现从硬质护岸向生态护岸的转变、从裁弯取直向自然流态的转变、从单一行洪向综合利用的转变,努力重现昔日水乡古道、荔林水乡风貌。

依据《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莆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年)》《莆田市绿心(北洋片)概念规划》《莆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09—2030年)》等规划,立足长远发展,综合考虑防洪排涝、休闲旅游、文化保护等需求,以水文化保护为前提,以生态农业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灵魂,打造莆田“自然生态绿带与文化休闲片区”的“健康绿心”。

一是以城涵河道为抓手,按照生态绿心、文化绿心、和谐绿心的定位,全面推进城市绿心的整治和建设,打造生态、自然的莆田绿心。二是对河道两岸古村落进行保护,提取区域文化元素,打造滨河文化节点,形成文化展示廊道。三是在城涵河道范围内构建滨水生态屏障和湿地,改善沿线生态景观,丰富物种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四是打造滨水景观节点,建设绿心生态长廊,完善亲水设施,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二、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统筹河道生态治理

传统的水利工程基本解决了河道的防洪排涝问题,但忽视了河道也是具有防洪排涝、自然生态走廊、绿色生态植被、河道景观、水资源利用等功能的综合体。项目坚持“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治河模式,综合采用工程措施、生态方案和海绵城市等技术,实施堤防建设、污水治理、岸坡绿化、生物净化、引清活水等措施,以生态方式改善水质、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持续推进河道生态治理。

1.疏浚河道

针对黑臭水体、河岸垃圾、淤泥堆积等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采取开挖河道、清理淤泥等工程措施,连通水系,改善水循环,既保障河道行洪排涝安全,又为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创造条件。同时,按照保留优化原则,尽量保留周边农田、水塘等原有元素,对河道部分节点进行疏浚,确保河道自然畅通,也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驳岸建设

一直以来,河道缺乏有效的蓝线空间管理,部分建筑侵占河道,有的岸线不必要的截弯取直以及渠道化压缩了河道断面,导致河道连通不畅,生态功能不断退化。项目根据不同特征的岸线,采用了多样性的护岸整治:一是亲水景观生态驳岸,在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水面,建设重力式挡土墙时,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二是草坡入水生态驳岸,在坡度较缓且腹地较大的区域,配合植物栽植,达到稳定驳岸的目的;三是防冲护坡生态驳岸,在坡度较陡且冲刷较为严重的区域,采用块石、松木桩等进行驳岸固定。

通过多样性的生态驳岸建设,既满足了防洪安全要求,又防止了水土流失,恢复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和重建河道生态功能;同时又可分区块种植水生植物、亲水植物,丰富绿化空间,改善居民的滨水生态体验。

3.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是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即把城市比作海绵,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洪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项目有效应用了海绵城市有关技术。一是在河道湿地缓冲带种植除氮、除磷效果较好的湿地生物,截留净化绿地径流水质,提高景观湖自净能力。二是在岸边建造生态过滤带,控制地表径流,治理城市雨水径流,发挥“绿色海绵”作用,创造多样性的野生生物栖息地。三是在沿湖绿地空间将活动草坪直接入水,沿湖设置滨湖生态缓冲带,截留净化草坪径流,缓解径流污染直接入湖。四是在四大公园内部布置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栖息地修复、土壤净化等重要区域、位置和空间,共同构成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海绵系统”。在公园边缘处,建设雨水收集、生态过滤带、雨水花园、透水性铺装等雨水景观设施;在公园内部场地,结合公园水景、大型景观渗透水池、构造湿地等景观设施,实现对公园内部雨水的管理;在园路铺装时,采用透水材质,结合生物景观带中的雨水收集模块,整体增强区块的渗、蓄、滞水能力。

通过海绵城市的技术应用,减轻雨季道路排水系统的负担,使雨水径流汇入河道,减轻内涝风险,提高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能力,恢复岸线生态功能;也可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生物的生存条件,有利于生态平衡;还可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三、提升思路与建议

1.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治水

通过统筹协调,有效整合相关部门技术资源,共同参与绿心水系河道岸线控制、管理、保护、提升等综合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河道属地管理,打通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全面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晰、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体系。

通过集中力量,系统整治重点河段、敏感区域等,科学处理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干流支流、防洪排涝等诸多关系,实现防洪安全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通过因地制宜,不断规范各类涉水建设活动,立足自然恢复,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加快水系河道砌石防护、生态驳岸、生态河床等水利设施生态修复。

2.应用海绵模式,立体治水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LID)模式,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量的刚性约束。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地上地下空间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大型排水设施,打造“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缓解城市内涝;通过水系连通,保留和扩大景观水面,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切实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树立“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的城市排水理念。以往城市建设,到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进行排水,这种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的设计理念,往往造成排涝设施利用率不高,且容易出现旱涝急转等问题。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如道路、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装,这种以 “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的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收集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内涝压力。

着力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增强滞洪排涝能力。要遵循海绵城市指导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道、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影响;对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要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尽可能地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同时要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地方挖塘造湖。

3.强化清淤治违,依法治水

全面整治河道。滨河村庄配套设施不足,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污纳污设施有待完善。要不断深化清淤清障治违专项行动,不断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成果,坚决整治到位。要重点推进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工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发挥防洪工程效益最大化。

实施碧水行动。深入开展城区内河水系摸排工作,分析问题并制定整改方案,重点组织黑臭水体治理,让水体清起来;做好清淤清障、连通水沟,促进绿心片区水系有效连通,让水体动起来;提高雨水、洪(涝)水的调蓄能力,恢复片区水体自然形态、自然循环,让水体活起来。

全面收集污水。对生活污水要全程重视、全程跟进、全程解决,不放松一个环节,做到过程控污应收尽收,第一道“防线”要做好农村旱厕改造、三格化粪池推广使用,达到农村粪污即排即初步处理的目的;第二道“防线”要铺设好污水管网,做好污水收集工作;第三道“防线”是发挥好污水处理厂作用,真正处理到位,达标排放。对生产污水要重点跟踪畜禽养殖,做到“三个坚决”:坚决扫尾,彻底拆除;坚决巩固,永不反弹;坚决跟进,绝不放松。同时要全面收集、处理园区工业污水,加快产业转型,做到沿河截污能收尽收。要坚持源头控污、沿途截污、全程纳污原则,结合河道整治工程,尽可能同步实施沿河管道截污,尽可能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河,河道整治到哪里截污管网同步建设到哪里。

4.着力营造氛围,全民治水

河道综合治理人人受益,需要人人参与。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以及互联网传播媒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二要制定村规民约,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相关责任部门可参照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简易执法,制止往河道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不法行为。三要拓宽舆论监督渠道,如将一些涉水不良行为纳入公民个人或企业信用记录档案等。四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形成治水合力,营造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四、结 语

城涵河道园林景观和防洪改造工程,是推动莆田城市发展不断加速、城市生活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项民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全流域高标准实施。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为周边民众提供良好的生活休闲空间,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也为莆田市实施绿心生态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莆田市乃至其他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

猜你喜欢

绿心莆田市河道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河道里的垃圾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林间的“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