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桂族”养成记
2018-01-30张文卉
近年来,广西的瓜果品种逐渐丰富,一些以往只能外进的水果,如今在本地就可以尝鲜。比如消费者已经熟悉的“南方哈密瓜”和粉蕉“金粉1号”。
哈密瓜“桂族”养成记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所有的哈密瓜都来自新疆,经过长途运输,到了广西消费者手上已不再新鲜。”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李文信表示,新疆哈密瓜闻名国内外,但离开新疆栽培很难成功,国内外市场只能从新疆调运。可是,远距离运输成本高,损耗率大,瓜的质量也受影响。
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李文信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决定选育适合广西及华南地区种植的哈密瓜品种。科研团队调查发现,哈密瓜南移生产不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品种不适应南方气候和环境,二是缺乏适合的配套栽培技术。
南方高温多雨湿度大,与新疆截然不同。为此,从1994年开始,李文信便开始每天记录天气进行分析,克服光照不足,湿度大带来的问题。在天气预报还没有实现网络化的时候,他甚至每天跑到气象局获取最准确的气象信息。
2007年,华南地区哈密瓜类型甜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推广立项,在收集到的近千份甜瓜种质资源中,李文信团队进行品种基因鉴定筛选、杂交改良、选育亲本、杂交组合(品种)选配等措施,最终选育出抗病、耐热、耐湿、适合广西及华南地区生产的3个品种——“好运52”“好运8号”“好运11号”。经过测定,这3个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新品种,果肉厚度在3.5厘米以上,综合性状达到甚至超过了新疆哈密瓜主栽品种“金凤凰”。与此同时,科研人员根据广西及华南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最佳的配套栽培技术。至此,哈密瓜南移生产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两大难题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华南地区哈密瓜类型甜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推广项目,打造了华南地区哈密瓜新兴产业,获得2017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小巧的粉蕉不怕寒潮
同时获得一等奖的还有不怕寒潮粉蕉“金粉1号”。
针对广西香蕉品种单一、同质化明显,主栽品种搞寒差等问题,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历时20多年育种创新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开创了广西粉蕉品种从无到有的新局面,推动了广西本土特色蕉类商品化利用进程。
由于自身体质等原因,有些人并不适宜吃香蕉。而随着这种小巧的粉蕉上市,解除了这部分人群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对于种植者来说,它降低了寒灾的风险,收益更高。
“3年内必有一次寒潮,最多逃不过5年。”长期研究香蕉产业的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邹瑜,多年来目睹过无数次寒潮、霜冻给香蕉带来的灾害,而本地粉蕉则躲过了轻微寒灾。
从2000年开始,邹瑜等科研人员对全区的粉蕉进行“海选”,从100多个品种中进行挑选,开始了抗寒粉蕉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项目。
2011年,经历10多年的风雨,广西第一个粉蕉品种“金粉1号”终于脱颖而出。通过审定,比普通香蕉更耐寒3~5℃,生长周期缩短了1个月。它不仅通过了专家组的检验,还成为果商青睐的抢手货。
与市场上常见的西贡蕉相比,“金粉1号”要矮30%,从而也减轻了种植成本。邹瑜表示,该品种每亩地在一个生长周期可减少500~600元的成本。“粉蕉清甜,属于温性,所有人都能接受,同时也丰富了香蕉品种选择。”据了解,长期以来,香蕉价格起伏不定,但是“金粉1号”田间最低售价一般都在3元/公斤以上,最高达8元/公斤,高于普通香蕉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