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姚家岭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8-01-30李翔
李 翔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 铜陵 244000)
对于铜铅锌矿床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大量研究成果。根据测量的矿体冰点温度,也能获取矿床形成过程中矿物形成的物理和化学参数,同时还能研究矿床的形成条件和迁移过程,判断矿床的形成机制。姚家岭地区铜铅锌矿床的地层发育也相对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区域构造
姚家岭铜铅锌矿区底层有泥盆系碎屑岩,多成山脊。石灰系至三叠系中以灰岩和白云岩成绩为主,并且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火山碎屑岩分布在矿区北部。
(1)褶皱。褶皱构造是印支期所形成的由北向东的现状褶皱,向斜开阔,背斜相对紧闭。背斜长度大约20km,轴向50°,轴面倾角55°。从泥盆系上统至三叠系下统南陵湖均有出路,倾角30°至50°。背斜轴迹在区内变化程度大,区内的褶皱主要特征体现在面积广阔,地势平缓,并且从北向南有蝌蚪山向斜[1]。
(2)断裂。区内的断裂构造较发育,包括北东向、近南北向,以其中和区域构造方向大体相同的北东向断层为主。总体来看,分为印支期断裂和燕山期断裂。而北西向断层大部分为横断层,直接对纵断层进行了切割,断层平直,走向平稳,且具备张剪性的断层力学性质,可以通过断层带中的角砾岩来判断为逆断层。印支期至燕山期的断裂主要分布与燕山期侵入体附近底层,方向不稳定,斜断层巨多,并具有张剪的力学性质。例如戴公山背斜的东至山断层等[2]。燕山期断裂使随着燕山期褶皱的出现而产生,并且也是姚家岭地区矿床广泛发育的部分。与印支期一致,也具有北东向和北西向。北东向多为平移断层,具备张剪力,局部弯曲。北西向断层规模小,方向稳定,且破碎带一般不发育,倾角较小。
(3)矿产分布。区域内矿产资源分布,包含铜矿、水泥灰岩,还包括金、铁、铅、锌等,例如大公山铜铁矿、破头山铜矿、凤凰山铜矿等。
(4)岩浆岩。由于该区域内岩浆活动相对强烈,形成了大量的侵入、喷出岩。这些岩石的成因主要与时间有关。主要的侵入岩种类包括凤凰山岩体和桥头杨岩体等,并且均为燕山晚期侵入体,岩体在成因上也有相似之处。岩体整体从北向南超伏,接触面相对不规则。区域内火山岩的发育状况良好,主要分布于姚家岭北部,包括火山角砾岩和粉砂质页岩等。
2 矿床地质特征
(1)矿物结构。区域内矿物结构种类相对较多,主要为结晶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和固溶体结构。结晶粒状结构出现在黄铁矿、黄铜矿或是方铅矿之中,这些矿物无论是自形还是半自形,到他形的晶粒状结构明显,而其它矿物仅以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部分黄铁矿受到地质作用被碎裂,呈碎粒状分布于矿物之间,粒径一般在2mm以内。交代溶蚀结构出现在含黄铜矿矽卡岩型矿石当中,以交代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石结构,是确定矿物先后形成的可靠证据,便于勘查工作的稳定进行。后生成的矿物往往呈尖楔状或细脉状,指向或穿插早生成的矿物。围岩蚀变发育状、条带状,交代溶蚀结构的成因是由于晚期热液的交代作用,让晚期形成的一些矿物发生交代现象。固溶体粉体结构主要分布于闪锌矿之中,黄铜矿呈细小颗粒的乳滴状,分布于粗粒矿物质中,粒径在0.1mm以内。
(2)矿石特征。本区矿石自然类型包括含金铜铅锌矿石、含银铅锌矿石、含铜黄铁矿矿石和含铜闪锌矿矿石等。含金铜铅锌矿石矿石的主要矿物包括黄铜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铁矿等,而含银铅锌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等,矿石多为局部块状构造。含铜黄铁矿矿石主要包含黄铁矿和黄铜矿,矿石呈块状构造。含铜闪锌矿矿石矿物通常为闪锌矿,加上很小一部分黄铜矿,呈细脉状和浸染状构造。
(3)围岩蚀变。围岩蚀变是在热液成矿过程中,围岩和热液之间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这是一种关键的找矿标志。此外,围岩蚀变的程度越强烈,说明矿体的距离越近,可以对地下盲矿体的存在提供关键的指导作用。在姚家岭地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蚀变种类。高岭土化。即斑岩体中的斜长石蚀变成为高岭石,再经过风化的作用形成高岭土,与本地矿区内的铅锌矿具有紧密的联系。硅化。硅化的主要成分是适应,粒径一般在0.05mm~0.10mm之间,且斑岩体普遍存在硅化现象。矽卡岩化。这种蚀变的原因是斑岩体中的灰岩捕掳体接触带的发育所导致,并且在这种类型的岩化带中经常可以探明磁铁矿。大理岩化。大理岩化是区域内普遍出现的特点,例如黄龙船山组灰岩普遍出现大理石化发育,伴有褪色情况。
3 矿床成因
姚家岭铜铅锌成矿物质来源,要考虑到花岗闪长斑岩和宽体形成之间的关系。炎体内不仅包含多层铅锌矿体,还分布了大量的多层同框体。矿石矿物为黄铜矿,也是矿质的主要来源。当有斑岩体处于岩浆晚期时,大量挥发让压力增大到了临界点,高压汽体会沿着围岩的薄弱位置进行释放,此时,岩体上部和围岩附近发生爆炸,伴随着后期冷却和压力下降,挥发份也会转变为含矿热液,沿着围岩的方向进行扩散,形成矽卡岩矿物。此时岩体当中的灰岩捕掳体和围岩断裂破碎带中交代形成脉状矿体,且成矿温度较低。通常这种情况处于岩体侵入活动的晚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含矿热液沿着岩体的裂隙继续向上,温度在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会形成大量的金属矿物。尤其是晚期,矿石内的脉体发育良好。而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是由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低温热液型三种矿体组成的复合矿床,并且成因很有可能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早期的气液成矿期,除了大量磁铁矿以外,还包括铁、镁、钙的析出,而高温条件下的成矿流体多半是以气液为主。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姚家岭地区,就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开采价值来看,其深部和边部都有显著的成矿远景。因此,未来的研究工作也应该主要围绕蚀变矿化,以此成矿流体的过程研究。
参考文献
[1]文春华,徐文艺,钟宏,等.安徽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浅部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J].矿床地质,2011,30(3):533-546.
[2]陆庆,赵炎.安徽省南陵县龙池井铜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现代矿业,2016(9):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