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2018-01-30
264200威海市解放军404医院
由淋巴结或者淋巴组织发展起来的恶性肿瘤称为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伴有大量增生症状,恶性程度也相对比较多样,此种病症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中占相对靠前位置。相比其他肿瘤而言,淋巴瘤在临床拥有十分多样的表现形式,误诊率也高达80%。可以对浅表淋巴结形成侵入,通常情况下以颈部最为普遍,且可侵入脑、腹腔以及各脏器器官,甚至是腹膜后大血管的周围区域[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医学临床推广应用,近些年来许多先进的超声检查技术被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极大地提高了诊断过程的便利性,同时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恶性淋巴瘤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15~70岁,平均(45±2.67)岁。患者表现,身体表浅部位无痛包块15例,低热乏力13例,腹部疼痛12例,腹部包块6例,黄疸4例,乳腺包块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对所有患者采用飞利浦iuelite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5~12 MHz探头检查身体表浅部位,3~6 MHz前探头检查腹腔脏器及大血管,对肿物形态及内部回声行细致观察,然后对异常情况进行拍照留存。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52例患者发病区域主要为颈后三角区域、上颈部和下颌下三角部位;淋巴结尺寸≤3 cm约90%,≥5 cm约10%。颈后三角区域以及下颌下三角部位是淋巴瘤的高发部位,淋巴结肿大是其根本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其形态是圆形体现,直径在3 cm左右,有部分患者可>5 cm。淋巴结边界清晰患者92%~96%左右,淋巴瘤淋巴结的淋巴门消失患者有较大比例(73%~75%)。与转移性淋巴结症状相同,在疾病早期都表现为淋巴门存在回声,此时髓质淋巴窦还未被破坏至消失。此时淋巴门还会呈不规则偏心狭窄型显示,中央坏死之后淋巴门回声直接消失。由于淋巴瘤由淋巴结局部开始,所以会导致皮质不规则增厚的发生。淋巴结普遍是不均的微小结节图像显示。对于任何病理类型来说淋巴结后方都是无增强效应,肿物多数为低回声情况,与无回声情况近似[2]。若由淋巴结发起会有多种情况呈现,比如全身浅表部位腹腔大血管四周、脾门等部位会呈现圆形低回声结节,堆积状且有明显边界,包膜完整且伴有均质内回声。表浅肿大淋巴结明显增大,中央髓质结构紊乱,皮质增厚,内部血流丰富。如脏器受累,则表现肿大,内回声不均质,弥漫片状低回声,无明显包膜,如腹腔内孤立型淋巴瘤则是较大低回声肿块,多为叶状,内部回声相似与囊性,后壁回声一定程度增强;若肠系膜根部与肠管粘连,形态呈现不规则及回声强弱无规律,可呈现“假肾”特征。
讨 论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种类,其病变不仅仅局限在淋巴结部位,对于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也会造成病变。其他国家有相关资料表明恶性淋巴瘤原发病灶于淋巴结器官或者组织的情况可占20%~30%,对于临床医生病情判断造成一定难度,常常对局部常见疾病进行注意,对于淋巴瘤考虑较少。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其首次病例有高达100%的误诊率,而由病发开始直至病情确认历时1年之久,平均数值也达到5个月左右[3]。通常情况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出现结外病变是恶性淋巴瘤最为主要的形式,而淋巴结外发病以胃肠道部位最为常见,除此之外头颈部也是高发区域,也有报道表明恶性淋巴瘤会病发于乳腺、大脑、牙龈以及肺部和腮腺等部位。所以说超声工作者要对恶性淋巴瘤有全面细致的认识,对淋巴结绝非淋巴瘤发病的唯一部位这一点要有正确认知,其他脏器部位也是淋巴瘤的高发区域,因此一旦发现脏器占位以及腹腔有孤立性肿物现象,要对图像特点与该病发病情况进行有效连接,以便与尽早进行确诊。另外,在进行扫查的过程中不可以仅仅局限在病变的单一部位,要对患者实施全身的全面检查,对于患者仅有表浅淋巴结肿大现象时要特别注意,一旦有疑似该病的可能要对患者实施腹部脏器以及腹腔淋巴结的扫查,避免漏诊现象发生。
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对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都发挥极其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对于病变部位发生在浅表的患者可以采用高频探头对其肿物是否为淋巴结进行确认,为病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对于怀疑腹腔内发生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压探头对其腹部进行常规性扫查,对于患者腹腔内存在的肿大淋巴结可以尽早发现,对病情进行提示并对病变累及范围进行确认,从而为临床病情分析、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根本依据。另外超声检查还可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对放疗患者照射视野可以进行有效确定,从而避免了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与传统淋巴管造影、CT以及腹部探查相比较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的优点,而且对患者无痛无创,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