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8-01-30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夹角肠系膜主动脉

678400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芒市)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被称为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结肠中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小,从而压迫十二指肠升部或水平部,导致十二指肠出现的慢性机械性梗阻。

此病好发于女性,患病者往往体型较瘦或者长期卧床,此病主要症状为进餐后上腹部胀痛或绞痛,也可出现右上腹、脐上甚至后背部疼痛,患者俯卧位可以减轻症状,由于十二指肠出现机械性梗阻,因此患者往往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时间后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1]。

此病可通过上消化道钡餐、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内科保守治疗,如果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可行手术治疗,主要术式为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但由于此病病程缓慢,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次研究通过对40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3~45岁,平均(33.5±10.1)岁;病程5 d~3个月,平均(1.5±1.1)个月。

排除及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并被专科医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全部患者均排除其他导致腹痛、呕吐、恶心等类似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症状的腹部疾病,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肺、肾疾病及严重的内科疾病;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保守治疗。①内科常规治疗:由专科医生对患者讲解疾病基本知识以及禁忌证,嘱咐患者少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在患者的急性发作期让患者进行休息、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②鼻空肠管营养输入:经鼻插入鼻空肠管,插入前用液体石蜡油润滑鼻肠管至Trize韧带下25 cm左右,按照患者的基础代谢率等输入每天营养液,注意输入速度不宜过快,用温度器控制温度38℃左右,输入营养时患者采取俯卧位,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连续输入营养液5周。

观察指标:用身体成分检测仪器记录患者的体脂率变化和体重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腹痛等情况以及超声等影像学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脂率变化: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腹痛症状消失,40例中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2例,但经临床医生调整输液速度后不良反应消失,40例患者体脂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增长2.5%。

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化:40例患者在治疗1周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无太大变化,但从治疗第2周后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治疗的时间推移,夹角增加也越来越大,在治疗第3周时,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增大最多,患者在治疗第2周开始,体重也缓慢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消化道钡餐复查,造影剂可以顺利流过十二指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肠系膜上动脉压迹消失。

讨 论

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以及十二指肠的位置异常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正常时十二指肠水平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但当患者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变小时,加上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和升部本身位置就比较固定,因此受压时会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淤滞,进而使患者出现进食后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时患者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可触及扩张的十二指肠[2]。由于近些年来超声、CT等辅助检查方法的发展,以及钡餐的改进,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不难,但以往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术式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Trize韧带松解术等,但临床上的就诊患者往往病程已发展较长时间,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营养状况并不好,因此手术前准备较麻烦。近年来有文献资料显示,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保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肠内营养输入通过胃肠道途径,给患者机体提供营养,可以使肠道的结构及功能维持完整,并且费用较低、并发症也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一般较好,因此可以对各种营养素有较好的吸收,肠道也能够耐受各种营养素,是肠内营养输入的适用者[3]。

肠内营养输入的主要途径有口服、鼻胃、十二指肠置管以及鼻空肠置管等,具体途径要看患者的疾病情况、精神状态以及胃肠道功能,同时在营养输入的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等,如长期置管可出现的患者咽部红肿、呼吸系统并发症等,需要临床医生注意。本研究通过对40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输入治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以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夹角肠系膜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直线转角塔L形绝缘子串夹角取值分析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