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大石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2018-01-30杨棣
杨 棣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512000)
1 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所属区域构造位置为乳源凹褶断束东北部(曲江盆地北部边缘)与诸广山隆起南缘过渡带,乐昌盆地中部。位于乐昌东西向向斜(原称“西瓜地”向斜)南翼、廊田南北向复向斜西翼。区内地层从元古界至新生界皆有发育。从乐昌盆地西、北往东南,地层由老而新依次分布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沿河谷分布[1]。
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类侵入活动,见于“盆地”东北角,属诸广山复式岩体西南隅。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见有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此外,在“盆地”中部西瓜地一带见有辉绿岩脉分布。
区域主要构造线为南北向,其次为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以宽缓褶皱为主,断裂较发育,有基底断裂、盖层断裂和深断裂三种基本类型,主要断裂呈东西向和北西向展布。区域已知矿床、点较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为铅、锌、硫、铜、铁、锰、煤等,多属层控型矿床。主要矿床有杨柳塘黄铁—铅锌矿(中型)、红珠冲铅锌矿点、铜罗坪多金属矿点。区域上,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与基底断裂及深断裂关系密切,与岩浆岩也有密切的关系[2]。
1.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D3t)块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瘤状灰岩为主;上泥盆统帽子峰组(D3m)黑灰色薄层条带状粉砂岩夹钙质粉砂岩,黄褐色、青灰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上泥盆统-下石炭统长来组(D3C1ĉl)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薄层泥灰岩;下石炭统大赛坝组(C1ds)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夹泥灰岩;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ŝ)生物屑灰岩、含炭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下石炭统测水组(C1c)砂页岩、泥晶灰岩夹煤线;上石炭统壶天群(C2H)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第四系(Q)冲洪积、坡积层。
(2)地层。预查区未见岩浆岩出露。
(3)构造。预查区褶皱构造不发育,表现为岩层走向北北西或近南北向、倾向北东东-东的单斜构造,局部见微型褶曲及挠曲现象。断裂构造较发育,以北东向、北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西西向及近南北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为主要容矿构造,区内圈定三条,见于红珠冲、凤朱坪、放牛岭地段,破碎带总体走向325°~350°,倾向北东—北东东,倾角较陡,一般65°左右,局部反倾。北北西向含矿断裂破碎带性均见有民采活动。
(4)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矿区岩层接触变质作用亦不明显。在断裂构造发育地段主要发生动力变质作用,主要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化岩类及碎裂岩,局部见碎粒岩及片理化岩石、片岩等变形变质岩石。与构造有关的围岩蚀变通常呈带状分布,蚀变种类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白云岩化等[3]。
2 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对工作区开展1∶10000土壤测量,圈定了AP1、AP2两处综合异常,其中AP1异常规模较大,AP2异常强度最高,现将各异常特征分述如下。
2.1 AP1异常
该异常位于土壤测区中部,呈条带状,北端未封闭,己知异常长约4000m,宽约700m,异常面积约2.53km2。异常中心坐标:X=2777800,Y=38443500。单个元素分析,Pb、Zn、W、Ag、Hg均具三级浓度分带,且浓集中心明显,其中Zn、Pb、W的规模较大,Pb最高值1466×10-6,平均值132.1×10-6,W最高值134×10-6,平均值26.9×10-6,Zn元素最高值1032×10-6,平均值162.6×10-6。
从元素组合分析,Pb、Zn、W、Ag、Hg套合好,且异常位于成矿有利地层及构造位置,对寻找Pb、Zn多金属矿有较大潜力。该异常为乙1类异常。
2.2 AP2异常
该异常位于土壤测区南部,呈面状,最长约700m,宽约400m,面积约0.23km2。异常中心坐标:X=2776050,Y=38442500。单个元素Cu、Pb、Zn、Ag、W、Hg皆有三级浓度分带,且浓度中心明显,其中Pb、Zn、Ag规模较大,Pb的最高值为12744×10-6,平均值为2461.64×10-6,Zn的最高值为19654×10-6,平均值为1663.17×10-6,Ag的最高值为33.4×10-6,平均值为1.97×10-6。从元素组合分析看,上述元素套合较好。异常与红珠冲旧采场吻合,为采矿场引起的异常,但矿体深部未揭露,该异常找矿潜力较大。
3 找矿标志
铁帽标志:预查区红珠冲、凤朱坪、放牛岭等地段均见有铁帽分布,铁帽多由原生硫化物矿风化形成。
构造标志:北北西向挤压层间破碎带是预查区主要容矿构造。
地球化学标志:1:5万水系沉积物、1:1万土壤测量异常元素均以Pb、Zn、Ag为主,该异常是铅锌银多金属矿良好的化探指示。
蚀变与矿化标志:受构造热变质作用影响,断裂带及上下盘岩石发生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黄铁矿化、铅锌矿化。
地层标志:下石炭统—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是粤北地区铅锌多金属矿赋矿层位,预查区矿(化)体就产在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此类不纯碳酸盐岩中。
4 找矿潜力分析
根据矿区所处构造位置、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认为该区尚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1)红珠冲铅锌矿化带宽大于50m,初步圈定矿(化)体2个,矿体呈雁列式分布,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有可能发现新的矿体。
(2)红珠冲北面不到1km处见民采坑,说明矿体及矿带向北延伸,有扩大矿体规模的远景。
(3)民采坑拣块样的分析结果:铅(Pb)平均8.39%,锌(Zn)平均9.72%,银(Ag)平均203.07×10-6,说明中深部存在富矿包。通过进一步工作提高矿床平均品位,金属量有望成倍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