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古运河历史功能转变的研究与思考

2018-01-30杨艳慧

治淮 2018年1期
关键词:瓜洲古运河扬州市

吴 艳 杨艳慧

古运河始凿于扬州邗沟,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开挖,是扬州有史料记载的最古老的人工河道。后经过历朝开挖拓浚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数次整治,形成现今规模。古运河北连京杭大运河引淮河水,经扬州闸折向西南通过瓜洲与长江相通,纵贯扬州主城区,全长27.82公里,如今是主城区最为重要的活水、排涝河道,同时也是西北部仪征、邗江丘陵山区引水灌溉的重要通道。

一、古运河历史变迁

古运河历史地位与功能的变迁与扬州城市地位与功能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左传》记载,“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运兵,自邗城下挖沟,引江水北上,经茱萸湾,穿武广湖(今邵伯湖)、陆阳湖之间,过樊梁湖,东北入博支湖、射阳湖,西北至末口(今淮安以北)入淮。当年吴王夫差为军事用途开凿运河,之后经历代数次开挖疏浚,大多将其拓宽挖深,作为物资运送的黄金水道;到明清两代,盐运、漕运的兴起,扬州成为了当时整个江南乃至中国的经济贸易枢纽。

新中国成立初期京杭运河整治前,古运河一直作为淮河入江水道的主要行洪通道,淮河洪水穿城而过,给扬州主城区城市防洪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加重了主城区排涝负担。1960年,大运河苏北段整治工程开工,将瓦窑铺以北古运河拓浚为大运河,同时将大运河改道通过市区东侧直接与长江相通,古运河仅存扬州电厂至瓜洲通江口一段长28.15公里段。1970年瓜洲闸修建、1972年续建扬州闸以及1975年春江口改道之后,扬州境内古运河长27.82公里。自此古运河不再作为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通道,而是作为地区性河流,承担着扬州市区域排涝、灌溉以及航运等任务。

二、近年来扬州市古运河整治相关工程

扬州市针对古运河生态修复以及周边环境改善等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新时期,古运河整治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配合扬州市宜居城市建设以及旅游发展等一系列绿色生态整治工程当中,截污、生态成为了新时期古运河整治的关键词。新一轮的古运河整治工程始于1998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4年,扬州市集中整治扬州闸至三湾段,长13.5公里,疏浚土方128万立方米,河岸护砌21.4公里,建12座旅游码头,两岸征迁3200多户,100多家企业,计16万平方米,绿化50多万平方米,配套建设钞关、高桥、便益门、二道沟、响水河五座闸站,增加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

第二阶段2005~2007年,扬州市启动实施“运河文化公园”工程,沿河新建便益门、五台胜境、东关滨河、凯运水景、大王庙等5处景观广场,修缮恢复35处历史古建,重现运河26景。同时实施了污水截流和沿岸街景改造等工程,初步呈现集旅游、休闲商贸、文化为一体的古运河城市景观。

第三阶段2013年起至今,扬州市开始打造扬州闸至大王庙两岸沿河风光带,新增绿地6.5万平方米,搬迁一批高能耗企业和沿河庄台,同步实施污水截流,保障古运河水质。2014年至今,对古运河三湾南至瓜洲15公里进行集中整治,疏浚扬州闸至大王庙段河道,该项目也是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首项工程,以提高防洪标准,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增设浅水湿地、河坡生态护砌、堤顶慢行步道等。2015年三湾湿地生态中心及扬州子津古渡公园开建,总投资近60亿元,占地34公顷。一期工程15公顷,已于2016年4月18日建成开园。

三、古运河历史角色的转变

回顾古运河历史发展史以及近些年生态治理工程,作为扬州主城区为数不多的实物见证,古运河在扬州城市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扬州城市定位的不同而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功能的消亡

唐代以前扬州运河的开凿、沟通大多与维护区域统治紧密相连。朝代的更迭是战争频发的时期,运河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河,具有重要的战略物资运输以及军事防御的功能。而到了近现代,由于公路、铁路等新兴战略交通的出现,运河的军事功能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2.交通功能的减弱

唐代后,运河主要以漕运和盐运为主。漕运即官运,主要为政府由水路将钱粮运往京师。漕运不仅解决了封建王朝的国库存储和官兵的粮钱供给,带动了运河沿线的经济繁荣,也加强了沿线各地区的沟通交流,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格局重要的的政治纽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兴盛,运河的运输功能相对于其他运输工具己逐渐减弱。

3.纳污功能的减弱

古运河作为横穿中心城区的主要河道,一直是城市排污的主渠道,与其他水体一样,古运河具有的自净能力使得运河可以吸纳少量污水而不至于导致水质恶化。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长,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开始排入运河,运河水体逐渐被污染。为此,扬州市政府己建成古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市区污水将不再直接排入运河。可以展望,运河的纳污功能将随着生态环境功能的逐渐增强而逐渐减弱。

4.防洪、排涝功能的稳定

自淮河改道以来,古运河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作为区域排涝及淮河泄洪入江的通道。20世纪70年代,随着瓜洲闸和扬州闸的建成,古运河转变为城市内部河道,不再排泄淮河洪水,逐渐向排涝功能转变。但由于运河河底高程较高,城区段水位普遍在5米之间,而为了维持景观生态需要,运河水位需长期维持在4.7米左右,这也对古运河排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扬州正着力建设运河通江口瓜洲外排泵站,设计流量170立方米每秒;规划建设京杭运河口扬州泵站,设计流量90立方米每秒。通过双向抽排,可望彻底解决扬州市城区洪涝安全隐患。

5.景观、文化功能的提升

现如今,运河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内交流功能,还肩负着文化宣传、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功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运河,聚焦于扬州,这也更好地带动了城市文化的输出以及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运河的经济功能支撑了文化功能的形成,文化功能又促进了经济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运河本身就是一部流动着的古文物,运河沿线古建筑、古遗留都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四、结语

总结扬州市古运河功能的转变,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漕运、盐运的衰落,工商业重心的转移。二是扬州市自身工业转型,城市定位转变。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也促使古运河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进一步发挥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借助扬州市宜居城市建设以及运河申遗成功的东风,使古运河自身定位的更加清晰,那就是转变成为生态古运河、文化古运河。另一方面,古运河对于扬州城市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出来,扬州这座运河名城将不仅仅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独立前行,它将作为运河沿线文化经济带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带动整条运河经济带的发展与壮大■

猜你喜欢

瓜洲古运河扬州市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瓜洲渡怀古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瓜洲天生是个渡口,天生留不住人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古运河小学三(2)中队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回不去的瓜洲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