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会昌岩背锡矿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2018-01-30李笑路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3期
关键词:会昌县锡矿矿段

李笑路,万 辉

(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江西省会昌县岩背锡矿是1984年在进行1:25000土壤化探测量时发现异常,随后进行异常查证,确定了岩背斑岩型锡矿。近年来,通过就矿找矿,研究了区域的构造位置和成矿地质特征,补充了大比例尺的化探工作,我们认为,岩背锡矿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1 区域构造位置及地质特征

岩背锡矿位于武夷隆起带南段西缘,河源~邵武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安远~鹰潭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全南~寻乌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以及云霄~上杭北西向构造带均在区内通过,受此影响,区内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广泛而复杂的不同方向脆性断裂、推覆构造和火山~次火山构造。其中,火山~次火山构造与区内锡铜多金属矿产关系最为密切。区内地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鸡笼嶂组(J3j)火山岩,火山岩中晶屑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等岩性中Sn、Pb、Zn等成矿元素的含量普遍大于地壳平均值, Sn、Pb、Zn分别是酸性岩维氏值的5~18倍、1~60倍和1~8倍。区内已知锡铜多金属矿化主要产于鸡笼嶂组(J3j)火山岩系中,是区内锡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该组酸性火山岩Rb~Sr法同位素年龄为154Ma~138Ma。本区侵入岩主要为重熔型花岗岩,部分为交代型和混熔过渡型花岗岩。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是白垩纪活动的侵入岩,尤其是岩浆活动晚期伴随频繁隐爆作用的高位侵入体与成矿关系尤为密切。

2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球物理特征

据《阿尔泰~台湾剖面江西地段区带综合研究报告》,本区属深层构造变异带与地幔坳陷区的交接地带。莫霍面起伏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坳陷,地壳厚度变化较大(37km~39.5km),区内多为深切断裂和构造变异带。地处赣州重力高小区与南丰~会昌重力低小区之交接部位。

2.2 地球化学特征

(1)1:1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区域1:1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中主要有7处综合锡铜多金属化探综合异常,总体呈环状展布,单个异常均为近等轴状。其中锡坑迳异常为Sn、Cu、Ag、Pb、Zn、Be、Nb、Y、Mo、Bi组合异常,面积62km2。Sn为50~ 3000μg/g;Cu为50~ 200μg/g;Ag为0.2μg/g,弱异常;Pb为80~110μg/g,弱异常;Zn为100~500μg/g;Be为10~50μg/g;Nb为50~80μg/g;Y为100~200μg/g;Mo为2~3μg/g;Bi为10~13μg/g,弱异常。其中重要的有岩背、淘锡坝和苦竹岽等以锡为主的浓集中心。

异常解剖情况:锡坑迳异常经解体后,其1:2.5万土壤化探异常面积为20km2, Sn元素异常值一般80~320μg/g,最高大于1000μg/g,其中大于1000μg/g的异常共有岩背、上湾、苦竹岽、淘锡坝、凤凰岽5处,已在多个锡异常中发现锡矿床,其中有岩背、淘锡坝大型矿床。

(2)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土壤化探工作显示,区内主成矿元素锡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强度高、衬度大,分布面积广,具三级浓度分带,锡异常高值点含量最高为209.32μg/g,后期在南部的异常查证中发现多条锡矿化体,显示出该地区较好的找矿前景。

异常显示Sn、Cu、Pb、Zn、Bi、As为三级异常,Sn、Cu、Bi异常区域高度吻合,均出现在密坑山岩体所在部位的附近,异常长轴方向与矿区的主构造线方向(NE向)基本一致。Sn、Cu、Bi、F、As异常大多分布在矿区北部白垩纪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显示该岩体为成矿母岩。同时在多处异常的浓集中心附近均发现有较好锡铅锌矿(化)点,以及硅化、绿泥石化带,充分证明该次化探工作所圈定的综合异常为矿致异常。

3 地质勘查成果

(1)1983年~1988年12月,江西物化探大队对锡坑迳地区圈出的以锡为主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进行了1:25000土壤测量查证,圈出土壤异常32个;随后物化探大队会同江西地质调查研究大队对岩背异常进行了检查,随后开展矿区普查及勘探,确定了岩背特大型斑岩锡矿床,提交了B+C+D级锡金属量10.24万吨。

(2)1985-1991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对凤凰岽矿段开展地质详查,发现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1991年提交《江西省会昌县凤凰岽矿区锡矿详查地质报告,估算(C+D)级矿石量123万吨,锡金属量5918.55吨,锡平均品位0.48%。

(3)1993-1994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对苦竹岽矿段开展地质普查工作,查明云英岩型锡矿,1997年6月提交《江西省会昌县苦竹岽矿区锡矿普查地质报告》,估算(D+E)级:矿石量2835384.50吨,锡金属量11197.11吨,锡平均品位0.395%。

(4)1995-2002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对淘锡坝矿段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发现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锡矿,1999年始江西地质调查院和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地质大调查项目“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及周边地区锡铜多金属矿评价”,并于2002年提交了《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及周边地区锡铜多金属矿评价地质报告》,估算锡资源量(333+3341)21.36万吨,锡平均品位0.336%。

(5)2006-2009年,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江西省会昌县锡坑迳矿区淘锡坝矿段锡矿详查”项目,并于2009年11月提交了《江西省会昌县锡坑迳矿区淘锡坝矿段锡矿详查地质报告》,累计获得锡矿资源量(332+333)总量:矿石量1322.93万吨,锡金属量50098吨,锡平均品位为0.379%。

4 本区的成矿规律

①区内锡铜多金属矿产主要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晚白垩世(148~95Ma)。②区内矿种分布与中生代火山岩空间分布有密切关系。③区内锡铜多金属成矿主要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酸性花岗岩活动有关,尤其是岩浆活动晚期普遍发育隐爆角砾岩的高位侵入体。④矿床(点)常出现在区域性断裂构造上或其旁侧,尤其是几组断裂构造带的交接复合的部位。⑤矿床(点)常与火山~次火山机构密切伴生,其中锡主要分布于破火山的管道附近及次级火山机构中(如岩背隐爆机构、淘锡坝次级火山岩穹),铅、锌主要分布于次火山凹陷的边缘。⑥岩浆晚期(或次火山岩)隐爆活动形成的诸如角砾岩筒、环状断裂、层间隐爆裂隙带等构造是区内锡矿床空间就位的重要基础,隐爆机构中心往往是成矿的有利场所。⑦矿化类型主要为层间隐爆裂隙带型,产出于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鸡笼嶂组流纹质火山熔岩接触带外带的层间隐爆裂隙带中。⑧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黄玉石英岩化、黄玉石英绿泥石化。⑨具明显的以接触带为中心的似环状矿化蚀变分带。⑩由成矿的多期多阶段,从而形成矿床的空间分带。

5 结论

岩背锡矿及其外围处于有利的成矿地带,目前仅对岩背的北部地区的勘查,就发现了多个大型矿床,而对于其南部地区,有着同样成矿地层,同样构造环境和化探异常,多年来工作程度较低,有必要投入资金,展开进一步的工作。

猜你喜欢

会昌县锡矿矿段
白羊矿段采空区离散元稳定性分析
江西会昌:为民办实事获赠锦旗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全球锡矿资源现状及供需分析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包饺子
高铁含锡矿氯化及还原-硫化焙烧试验研究
世界锡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作用
湖南柴茅岭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临潼县志·卷一地理》研究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