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的手串儿
2018-01-30
在北京话的习惯里,一般是小样的东西才加儿化音。譬如你可以说小门儿,不能说天安门儿。你可以说“手串儿”是个源自京派的文玩小物件,可这小物件里却映射着一整个大时代。
白岩松前些年写过一本书《幸福了吗?》书里的序言特别有意思,说的就是手串儿。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这本书出版自2010年,那是文玩市场鲜花着锦的几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激情似乎还在燃烧,男女老少都保持着载歌载舞奔向幸福的姿态。然而在这时,有人竟然问出了“手串是装饰,还是信仰”,多么清醒,多么准确!
表面上看,手串儿当然是装饰——萝卜白菜,各取所爱。但装饰物的潜台词里,藏着一个全社会共通的隐形评价体系。借用一位珠宝商人的原话:陌生客人到了店里,他只要看一眼对方的腕上物,这个人的消费能力、个人喜好乃至生活习惯就都一览无余了。再谈起生意来,便能有的放矢。比什么都精准,比什么都可靠。
不动声色的炫耀和难以掩盖的窥视欲,在一个手串儿里灵犀一点通。而炫耀与窥探都诚服的硬指标,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唯有实实在在的钱与权。白岩松的意思是:人们富了,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钱和权变成全国流通的信仰,手串儿就是一个最便捷的展示载体。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手串儿像一阵大风似地席卷了全国。“风行”往往由于应和了时代或群体的潜台词。
然而凡事皆可作两面观。满足欲望是一个瞬间的动作,它固然不能等同于真正的幸福,但幸福却深有可能从欲望而来。这一切皆因幸福有三种尺度,以秒为单位的,叫做愉悦;以小时为单位的,是专注带来的至深清净;以更长时间或许以人生为单位的,是能够跨越生命的意义。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幸福,都是以“想要”的念头作为起步的。
欲望并不可耻,但如果你仅仅是“买到”手串儿,体会占有珍宝那一瞬间的餍足。那么紧接着的并非平静,而是新欲念,新一轮得不到的焦躁。
让人幸福的,是“买不到的手串儿”。或者说,好奇,渴求,魂萦梦绕,无穷钻研。去大千世界寻找那最贴切的那一串儿,如果终有一天你找打了它,让它守护在腕上,它会成为那一段漫漫人生的最佳勋章。
你我小时候或许都曾好奇: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有十万八千里,怎么不派他先去西天拿书回来?长大了才明白:西天取经取的不是“经书”,而是经历。
手串儿正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