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田”字倒过来的神奇书写
——记贵港市港南区四季花田生态观光园

2018-01-30谢青夏莫嘉凌

农家之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草席花田园区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中国的汉字十分神奇,有些字倒过来写,也还是那个模样,广西贵港市的谢氏四兄弟就是经过三年的奋斗,把“田”字倒了过来写!虽然田字模样没变,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花田,四季的花田!

四季花田生态观光园地处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201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丘陵和坡地水田,仅仅3年,迅速嬗变为广西休闲农业的品牌,日前广西自治区旅发委发布2017年度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评定结果,港南区湛江镇四季花田生态观光园被评定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在接受采访时,谢氏四兄弟之一、四季花田总经理谢树坤,向记者叙述了他们三年来是如何倒写“田”字的。

静:以花为媒圈住八方“花粉”

“2014年,我大哥谢树威去云南普者黑旅游,发现那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了,从云南回来后,喜欢摄影的他,就在村边的山坡田边拍了几组照片,发现我们村原来也那么美,因此我们兄弟四人决定回家搞个休闲生态园。”谢树坤回忆道,当时并没想到会搞那么大,但是后来港南区委、区政府在了解我们的计划后,都非常支持,短短几个月,就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

土地是农民的命脉,一下子成功流转到那么多土地,谢树坤兄弟四人感到的更多的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期盼。因此请来了广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论证和给园区做规划。“我们的总体方案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村里面小山包众多,有两条自然河流,旖旎的田园风光,还有传统质朴的客家文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四季花田规划为四大园区。”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古代文人墨客所向往的世外桃源。经过3年多的努力,四季花田生态观光园已建成了一个比桃花源更美的地方,在这里可“春看桃,夏品荷、秋望葵、冬赏樱”,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景色绚烂,风光无限,打下了以花为媒的特色观光生态农业的“底色”。在四季鲜花盛开的基础上,还延伸建成精品花果休闲区、有机果蔬种植区。正在建设的有田园亲子区,未来还将开建客家风情街区,园区占地4500多亩。

“园区建成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客人,因此我们策划和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做到每个月都有节。”谢树坤介绍说,他们根据季节和时令分别策划出:风车节、樱花节、桃花节、开耕节、放生节、荷花节、客家美食节等。

南宁市民唐小姐是个摄影爱好者,她说:“我会留意他们节庆的时间,基本每个节都参加,感觉他们的节庆就是一部民俗画卷,十分吸引人。”而与唐小姐一样的粉丝四季花田有很多。

四季花田自开园至今,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目前,园区收入来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特产品加工的收入;二是旅游服务方面的收入,比如观光车游船酒店餐饮等;三是有偿体验项目,如制做冬瓜糖、古法榨油等;四是个性化的园中园的打造,比如特色花卉园玫瑰园、薰衣草园、郁金香园等园中园可以收取门票。

动:文化体验让游客“大显身手”

“节庆和活动只能一时吸引人,但是要客人来了还想再来,就需要用文化和体验来留人了。”谢树坤分析道,贵港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城市,草席一直是这里的特产,但现在用草席的人越来越少,会编织的人更少。

“没想到编织草席跟织布有点类似,但织布一个人就可完成,织草席需两个人才能完成,很讲究团队精神和耐性。”体验过织草席的南宁市星湖小学朱麒瑞同学总结说。

“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与蹴鞠一样,投壶是中国历史上一项著名的娱乐运动项目,然而很多人都未能体验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高雅活动,到了魏晋花样玩法更多。”谢树坤为了搞好经营,学化工专业出身的他可没少研究历史。为了能让游客通过游玩的过程了解历史,谢树坤就在园区开设了投壶项目,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回头客。

到了四季花田,游客们必定会去参观的是港南客家博物馆。“原来红楼梦里提到的竹夫人是长这个样子的,太有意思了。”湖南游客姜小姐称,她本是个古典小说迷,对于古代物件很感兴趣,原来她一直搞不清楚为何古人睡觉时喜欢竹夫人这种物件,原来是因竹子本身导热性好及其编织构造可产生空气对流,睡觉的时候抱住自然清凉舒适。

谢树坤表示,他们村谢氏族人本为陈留郡望谢安之后,几百年前从韶关南雄珠玑巷迁徙至此繁衍生息,因此保存了很完整的客家习俗。客家擂茶是传统的食俗。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都请喝擂茶。很多游客因为喜欢喝擂茶,而成了四季花田的常客,他们一边“擂”茶,一边感受悠久的客家文化。

甜:农民不干农活却美滋滋

“现在我们一年可以收入5~6万元,生活又清闲,日子比过去种田时好多了。”谢水寿是谢树坤的堂兄,刚开始搞土地流转时,谢水寿最不愿意参与,经多次动员,才勉强答应。可从此好事接踵而至,先是夫妻俩人在园区干活一个月能挣上5000元,媳妇又在家里开了奶茶店赚钱,村里的房子按照景区统一规划装修,费用20万元,仅需支付10%。

村民谢宝宇原来去广东打工,媳妇在家带三个孩子,自从园区试营业后,就辞职回来和媳妇做起了美食生意,特别是节假日,一天收入好几千块钱,如今不仅盖起了新楼房,还买了小汽车。

“刚土地流转之际,很多村民不适应,因此经常会早上扛着锄头、铲子到我家敲门讨活干,他们说农民不下田拿什么生活?”谢树坤道,一下子改变村民的观念很难,后来,广西农业厅将平江村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项目,全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打造,港南区农业局、农广校联合玉林农校到园区举办了两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不仅有经营培训课程,还带领村民到外地示范区参观,从此,村民脑洞大开,意识到农业打造成美景后,就是一种资源,今后大家可以靠“美景”吃饭。因此有些回来开旅馆,有些回来搞美食或者旅游工艺品,全村人围绕农业美景,开拓发家致富项目,各种经营模式发展得红红火火。

闲暇时候的谢树坤经常研习农业政策:“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目前我们四季花田仅仅是美了,距离强和富还有很大距离,未来我们将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猜你喜欢

草席花田园区
钢琴里的花田
赛雷三国
《手绢上的花田》——童话故事里的慈悲与温柔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三古董害死秦人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手绢上的花田(二)
手绢上的花田(一)
草席名村下高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