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中医药抗癌的地位
2018-01-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副教授郭元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副教授 郭元彪
我是一个在西医院中医科工作的肿瘤科医生,基于对肿瘤学科的浓厚兴趣,长期致力于肿瘤的临床研究和工作。鉴于自身的学历背景、医疗工作环境、学术支持系统、学习兴趣等各项主客观条件,对肿瘤领域的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研究双重关注,尤其在肿瘤内科领域。由于精力有限,近年来逐渐集中于胃肠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研究。
经过多年的临床,目睹众多患者的苦痛,深深感到一个肿瘤医生应该把自己定位在“尽力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层面上,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分科,也就是说,关注的焦点是疾病,而不是某项技能。这个定位就需要医生不断进行基于肿瘤学金字塔知识体系的跨科学习和培训。即使是中医科的肿瘤医生,也要以此为基点,那就是“基于循证医学的规范化指南为基础,传统医学为补充”。
基于上述,作为中医科肿瘤医师,笔者需要着重说明的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代表个人目前的学术定位和诊疗特色,同时也为了帮患者找到合适的诊疗专家。
首先,本人是一个肿瘤科医生,重在关注世界范围内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无所谓中医西医,倡导的是循证医学指导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规范指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其次本人也是一个有中医背景并熟知中医理论的肿瘤科医生,但绝对不是只用或只会用中医治疗肿瘤的医生,我主张把中医作为指南之外的补充治疗,或者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支持并建议在需要或可以使用中医的方面使用中医。这些方面包括:
第一,循证医学尚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方面;
第二,需要最佳支持治疗或只能观察的时候;
第三,规范治疗之后的长期康复调理;
第四,需要改善肿瘤患者相关症状时;
第五,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时候。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循证中医学的进步,一旦获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中医药(或基于中医药的现代制剂)进入规范化指南不是没有可能,比如青蒿素、砷剂(砒霜),这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医学界最易接受中医的主要形式。目前,人参皂甙Rg3、金复康、针灸止痛、郭林气功等已在国内外进行严格的循证研究。
当然,当前国内大多数的中医抗癌治疗尚处于经验治疗阶段,或者是一些小样本或基础的研究,循证级别不高,但即使是经验治疗,也不等于是无效治疗,只是对于针对群体治疗的医生来讲,一是不能去替代规范治疗(除非不能做任何规范治疗),二不能作为首选治疗(除非没有规范治疗),最合适的定位就是作为补充治疗。
归纳目前传统中医在肿瘤领域的运用大致有这些目的:改善肿瘤环境,调整体质状态,提高免疫功能,调理脏腑平衡,消减不适症状,辅助心理调适,加强交流随访,治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这些都不缺乏临床经验和案例,但缺少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我认为,中医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应该两条腿前进。一是传统中医:基于传统理论,可以适当运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作为规范治疗之外的补充治疗,完全基于个例,以经验和共识作为依据,无需一定要有高级别循证证据;二是现代中医:等同于循证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只是研究对象是中医药或基于中医药的现代制剂,必须基于循证和/或基础研究,博览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按照严格的适应症使用,目标是努力进入规范化指南。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重要的是做好下面这4件事:
1.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多学科诊疗决策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定期随访和复查;
3.中医药是一种补充治疗,可以在随访期进行中医药调理,改善体质状态;
4.加强医患交流,了解肿瘤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