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2018-01-30陈利
陈 利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1520)
初产妇由于缺乏相应的分娩经验和喂养经验,再加上分娩时心理和生理均受到情绪紧张的影响,无法让产妇在短时间内适应自身的角色转换[1]。产妇在院期间可接受相对全面的临床护理,但由于住院时间短、无法对产妇的其他情况进行干预,产后抑郁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产妇的产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院回顾性分析100例初产妇在既往延续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入的10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7.5±3.4)岁;孕期36~42周,平均孕期(38.9±1.1)周;住院时间7~14天,平均时间(6.8±2.6)天。观察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7.3±3.5)岁;孕期35~40周,平均孕期(38.4±1.3)周;住院时间6~14天,平均时间(6.4±2.9)天。两组产妇性别、孕期、住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在产妇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产妇教授母乳喂养的技能,并发放相应的母乳喂养视频,供产妇学习;组织产妇和家属参加一次集体宣教,并在出院时发放宣教小册子,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延续护理,具体为:①为产妇组建QQ群、微信群,进行产后的一系列指导,包括:饮食、睡眠、乳房护理、药物影响等,同时联合线下的社区医生和专科护士对产妇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定期组织医院相应专家到社区坐诊,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解答。②邀请社区的医护人员到院内进行进修、观摩、学习等,为社区内的产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产妇在母乳喂养期间,容易出现乳房疼痛,甚至会有损伤或感染的情况,此时社区应当连同医院帮助产妇查找原因,总结经验,进行相应管理,降低乳房感染的情况,促进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③护士应当在产妇和家属的配合下,对产妇在家的母乳喂养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其中包括产妇的一般情况和当前健康状况等,要将健康状况告知产妇和家属;同时也要将情况严重或特殊的产妇病情上报医院。④社区可以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海报、播放宣促片等方式宣传纯母乳喂养的优势,并由社区护士每周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与产妇进行交流,让产妇逐渐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⑤最后还应当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记录的统计与查询,对于记录在册的每位产妇,都应当根据其相应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我效能评分表对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产后母乳自我效能评分为(73.3±4.6)分,低于观察组的(89.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天然最完美的食物,能够为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提供最佳的营养,同时还能起到提升婴儿智力、预防疾病的作用,对婴儿的健康十分有利,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替代母乳[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女性和剖宫产的几率也随之增高,以上因素都明显影响了母乳的喂养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影响母乳喂养中最重要的一种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直接经验、有效劝说、替代经验以及个体情绪个等几方面[4]。传统的延续护理无法对产妇出院后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产妇在院期间也不能与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延续护理能够通过医院、社区以及家庭建立直接联系和互动,有效掌握产妇在家期间的母乳喂养情况,同时通过医院向社区进行指导,社区到医院进行进修,提高产妇在家进行母乳喂养时的技术提供和人员提供。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了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行为,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1] 郭天智,冯光连,邱春燕,等.延续护理在初产妇产褥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7(1):97-99,100.
[2] 李 华,周 军.手机微信平台在初产妇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1):1080-1082.
[3] 李惠芬.延续性护理对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与产后恢复的相关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8):202.
[4] 胡国玉,曾苑玲.产后延续性护理对产褥期母婴护理效果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31(2):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