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2018-01-30马秀兰
马 燕,马秀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急诊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医院急诊室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措施为心肺复苏,如果能够成功完成心肺复苏,便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致死率与致残率。近年来,心肺复苏诊疗技术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急诊护理规范化与程序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3]。本研究主要针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79±8.25)岁,急性心肌梗死8例、脑出血10例、一氧化氮中毒5例、农药中毒4例、肺栓塞3例、电击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92±8.22)岁,急性心肌梗死9例、脑出血9例、一氧化氮中毒6例、农药中毒3例、肺栓塞2例、电击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心电图进行监护,注意用药合理性。
1.2.2 观察组(急诊护理干预)
①环境干预:急诊人员要对病房湿度与温度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将环境造成的不良刺激减轻,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的舒适度。②对患者进行密切心电图监护:虽然患者成功进行心肺复苏,但是其病情依旧处于较为危急的状态,需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各种异常情况出现,将巡视监护次数加强,在意外情况出现时,及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③将脑部复苏护理加强: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之后,医护人员将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节,范围控制在19℃左右,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额头、颈部等部位进行湿敷,以此来降低其脑部氧代谢。④完善气道护理: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将插管后管理加强,为了避免气道插管移动,可以将其近端采用胶带妥善固定好,确保患者气道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对低压气囊的使用,要合理把握放气频次,防止患者误吸胃内容物或者咽喉分泌物,吸痰之前先给予患者3 min纯氧吸入,对患者面色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其是否有发绀现象出现,及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⑤加强心理干预:通常情况下,完成心肺复苏之后,患者身心均会遭受到较大创伤,会有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出现,为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疏导,并且告知其及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定:护理后,患者体征与症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心搏再次停止为无效;护理后,患者症状与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身心状况有所波动为有效;护理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没有任何并发症出现为显效。显效率加有效率得到的总和即为护理总有效率。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好于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恐惧和胸部不适各有1例,均占比3.23%,无抽搐病例。对照组的记忆减退、抽搐、恐惧和胸部不适各有3例,均占比9.67%,反应迟钝2例,占比6.4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是一种因为各种各样因素引发的呼吸心跳停止现象,属于常见急诊危重疾病的一种。心跳停止之后,机体躯干、内脏、四肢以及大脑等众多器官均会受到严重创伤,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脑细胞进行抢救,避免其因为缺氧而出现坏死现象。现阶段,心肺复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室中,复苏成功之后,密切配合急诊护理干预,有利于促使复苏后的治疗效果提高,进而对其预后康复进行有效促进。本研究中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相较于对照组的67.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急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将急救培训加强,促使其护理技能提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将大脑复苏护理加强,最大程度上将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推广价值显著。
[1] 肖 云.护理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1):53,54.
[2] 李雪芳.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8):222-223.
[3] 封 娜.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