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强监管 惠民生不断夯实治蜀兴川水安全保障
2018-01-30四川省水利厅厅长
四川省水利厅厅长 胡 云
2018年,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年度目标,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强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围绕“人人饮上安全水”目标,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围绕脱贫产业发展,实施产水配套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面29万亩(1亩=1/15 hm2,下同),支持甘孜州严重缺水村建设太阳能提灌站17处,实施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推进水利劳务扶贫,支持贫困村设置村级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岗位。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启动有“水”特色的300个“水美新村”建设,打造“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的农建示范区156个、315万亩。
二是狠抓防汛抗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8年汛期,四川省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过程。通过深入开展隐患排查、监测预警、调度会商,成功应对14次明显降雨过程,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死亡失踪人口仅为多年平均水平的1/40,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7·9”洪灾过程中,科学调度水库水电站削峰滞洪,为人员转移和应急抢险处置提供了坚强保障;投入抗旱机具10.6万台套、抗旱资金1.05亿元,解决80.2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完成水稻保栽面积2 897万亩。积极主动参与,为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科学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优化调整完善组织领导机构,11个省级督导组常态化开展巡河督导;建立川滇、川渝跨省联动机制,加强川滇两省界湖、川渝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扎实推进涉水领域扫黑除恶治乱,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河湖水环境持续好转。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面完成国务院下达四川省的年度水资源管控目标;严格取水许可,编制完成沱江等4条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加快推进第二批4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和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开展275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监测,深入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成功申报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试点纳入省委重大创新改革试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000 km2。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构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国家172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青川曲河水库等75处在建大中型工程。纳入国家172重大水利工程名录的17处工程已完工1处,9处正加快建设,新开工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龙塘水库及灌区、江家口水库、固军水库、亭子口灌区、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等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65亿元,新增和恢复蓄引提能力1.3亿m3,新增有效灌面10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面60万亩。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水利发展活力。深化水文体制改革,新增8个地方水文局。强化依法治水管水,省级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17项。积极开展《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和《四川省〈农田水利条例〉实施办法》立法调研。全面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水资源税改革。深入推进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32个。出台推进水利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2019年,四川省水利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入践行16字治水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新思路,切实把遵循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四川的内在要求贯穿于治水兴川事业全过程,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域水安全保障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为主线,以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基本路径,大力推进“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健全系统完备、全面开放、“六位一体”水安全体系,不断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形成工程布局城乡融合网络化、设施功能运行有效智能化、保护治理科学规范生态化、监管约束坚强有力法治化、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常态化、服务保障普惠共享专业化的水利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