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经历的一次失败空投核试验
2018-01-30陈瑜
茫茫戈壁,两个从头到脚被防护服遮得密密实实的人,站在空旷核试验场上。即使照片已经泛黄,年已九旬的许鹿希仍清晰地告诉来访者:高个儿的是已经走了32年的丈夫——两弹元勋邓稼先,旁边个子矮的是时任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直肠癌晚期去世,年仅62岁。邓稼先去世后的一天,赵敬璞请许鹿希到家里,交给一张她之前从未见过的照片。
在核试验场留影纪念是件很不寻常的事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次重要的空投核试验发生重大事故,核弹沉重地砸在试验场区的戈壁滩上。这次试验的核弹,从加工、运送到多次投放训练,九院(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试验总指挥邓稼先都亲自参与,一切顺利。但正式试验那天,起爆口令发出后没有听到爆炸声,一分钟后没有见到升腾的蘑菇云,出状况了。
试验失败,首先要找到弹体,查明原因。在场的除了邓稼先,还有多个部门的相关领导,大家都心急如焚。
据邓稼先司机回忆,虽然立即安排了部队进场搜寻抢险,但邓稼先和赵敬璞连防护服都顾不上穿好,就从100多公里外的观测点坐车直接冲进场地,奔赴爆心观察。不过他们并没有发现碎裂的核弹。
晚上,搜寻部队传来消息:碎弹已经找到。邓稼先立刻召集九院各分队长开会,安排第二天进场考察,并反复交代要认真细致地工作,摸清相关情况。
第二天,邓稼先带领考察小组分别乘车进入爆心,赵敬璞同行。这是两人第二次进入事故现场,防护措施已严格到位。当行进到弹落地点时,邓稼先才发现其实昨天他们已经接近弹坑了。
邓稼先深知碎裂核弹的核辐射将达到怎样可怕的剂量,但他顾不上个人安危,把司机和赵敬璞留在吉普车上,自己走到弹坑前仔细查看了弹体,判断为化爆,确定核弹设计没有大问题才松了一口气。
在邓稼先的率领和指挥下,进入靶区的考察小组共七人。回到营地,经专业医生测试,考察小组成员沈中毅等人身上放射性剂量超过正常值几百倍,被立即送往青岛救治。在场考察的领导、技术干部、解放军战士、司机,均被安排到各地接受治疗。但邓稼先却没有进行充分疗养治疗。
事故发生几天后,他回到北京,在307医院做了体检。许鹿希至今清楚地记得,邓稼先尿检结果指标高得可怕,医生们觉得没办法再做进一步检查。许鹿希提出立即住院或到康复机构疗养,邓稼先却以工作太忙没时间为由拒绝。
无奈,许鹿希带着邓稼先去北大医院中医科找到一位熟人。许鹿希想在家为丈夫调理身体,但邓稼先心里惦记着查清事故原因,很快就带着药回到位于四川三线山沟的工作单位。经深入研究,终于查明,包伞技术不规范导致降落伞不能打开,光弹落地导致试验失败。九院的核弹设计没有问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武器研制任务异常繁重,邓稼先在生产和试验基地两头忙,完全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把药交给警卫员代熬,药吃完了也没有找大夫重新号脉,许鹿希只能原样抓了药寄过去。喝了一阵子药汤,邓稼先感觉身体有劲了,让许鹿希把草药换成速溶的小袋颗粒。就这样吃了两年中药。
从被国家选调从事原子弹研究,邓稼先就和妻子约定,不在家谈论工作,也不许妻子询问。许鹿希永远记得邓稼先说过的一句话,为了这件事,就是死了也值得。
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