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的眼泪
——《蜻蜓眼》读后感

2018-01-30丁孟玉含

农民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阿梅书屋农家

暑假,我读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一部小说《蜻蜓眼》。

小说的主角是奶奶奥莎妮和“小奥莎妮”——孙女阿梅。奶奶奥莎妮是法国人,和在欧洲做丝绸生意的爷爷一见钟情。“蜻蜓眼”是爷爷祖传的两颗宝石,是爷爷奶奶情定终身的信物。抗日战争期间,奶奶跟着爷爷举家回到动荡战乱的中国。1953年阿梅出生,故事主要以阿梅的成长为线索,从孩子的视角勾勒了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一家人相扶相助、相濡以沫的感人情景。

小说借助一件件具体的物品,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比如奶奶亲手缝织的“毛衣”,充满神秘感的“小皮箱”,被暴风雨刮飞的“油纸伞”,得来不易的一小瓶“香水”,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暖,饱含着亲情。最让我感动的,是“钢琴”的故事。

阿梅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钢琴,而且是个天才,屡屡获奖。练琴的时候,奶奶最喜欢“搬一把藤椅”坐在阿梅的身边,听着美妙的乐曲“像一条小溪在月光下流淌,或者像轻风吹过凌晨的树林。”阿梅的琴越弹越好,日子却越来越困难,家里的东西“一件件变卖流出”,但是再艰苦,奶奶也不允许任何人打钢琴的主意。然而,“屋漏偏遭连阴雨”,奶奶突然病倒住院了!为了凑医药费,阿梅和爸爸妈妈共同决定典当了心爱的钢琴。奶奶出院后回家,一下子就发现钢琴不见了,阿梅心里虽然痛得要命,却装着若无其事地说是自己不愿意再学琴了。奶奶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阿梅,心里就像明镜一样。在一个明朗的下午,奶奶打开了神秘的小皮箱,取出了离开法国前妈妈和姐姐送给她的项链和戒指,紧紧地贴在胸口,仿佛看到了遥远的祖国和亲人……第二天,放学回来的阿梅突然又看到了天天梦见的钢琴,奶奶站在钢琴边微笑着, 阿梅愣了片刻,泪水夺眶而出,“那泪珠很大很重,落在了琴键上,差点儿弹动钢琴让钢琴发出声音来”……

我仿佛看到了阿梅的泪珠滴落在琴键上,钢琴弹奏了起来,琴声使得屋里“从上到下,一下子都注满了生气”!多么懂事的阿梅啊,那么小的年龄却从不畏惧退缩,生活的磨难培养了她的善良和成熟;多么伟大的奥莎妮奶奶啊,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却从不气馁绝望,如同护雏的母鸡拼尽全力保护着、温暖着阿梅;多么感人的亲情啊,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却无法掩盖,闪烁着温暖而动人的光芒。正是这温暖的亲情,感染着、团结着、鼓舞着每一个人,相扶相助,相濡以沫。特殊的岁月已经远去了,今天,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艰苦了,可是亲情永在,依然温暖着、笼罩着我们。就像我的奶奶,虽然不认识字,可在我的心中就和奥莎妮奶奶同样伟大。雨天,她为我撑伞,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自己却湿透了;冬天,我感冒输液,她把我的双脚揣在胸口,用她贴身的体温捂着我冰冷的脚;吃饭,新鲜好吃的菜先让我吃个饱,等我吃完了,却端出上一顿剩下的菜。她也喜欢听我弹钢琴,我笑着说真是“对牛弹琴”了,也没当一回事。看了这部小说,我的想法却起了变化。有一次,奶奶一如既往,悄悄坐到旁边的沙发上静静地听着,弹完了,我猛一回头,发现奶奶眯着眼睛睡着了,脸上却挂满了笑容……那个时候,我突然又想起了奥莎妮奶奶和阿梅。我一定要向阿梅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小奥莎妮”,好好地孝顺奶奶。

张树森自筹资金办书屋知识贫瘠地催生出“文化绿洲”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第28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政府退休干部,现担任该乡迷子荒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张树森老人,荣获了“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奖。

从乡政府退休的张树森,心忧家乡文化教育落后、不良风气盛行,他自筹资金创建公益书屋,免费向村民和青少年365天全天候开放,在知识贫瘠之地催生出农牧民争相“充电”的“文化绿洲”;十几年积累下来,书屋有蒙、汉族图书2.1万册,报刊70种。书屋内设有普法书摊、科普书摊、电子科技查询机、科普联网电视、法律调解处、科普法律咨询处、好家风传习室等。张树森和“乡贤”们天天在书屋为读者服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十名常来学习的村民成为乡里农牧业种植、养殖的“排头兵”。

张树森还勤勉读书,笔耕不辍,创作超过百万字,同时发掘、保护当地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旗手”。他管理的迷子荒村农家书屋在2017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国家级示范农家书屋”,他本人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荣誉。

摘自吉林省文明网

猜你喜欢

阿梅书屋农家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梦幻书屋
因为我是他老婆
阿梅家的丧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阿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