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善”思想提升教学质量和竞争力
——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发展的案例分析
2018-01-30
一个阶段以来,苏南城镇学校一直处于扩张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学校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呈上升态势。有这样一所乡镇初中(该镇属于强镇扩权),位于镇区的东北区域,近三年来,每年初一新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70%以上。基于此种情况,如何努力发掘学校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发展进步,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就显得意义深远。
如何办好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继承学校传统中的“至善”文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管理者认为,学校管理要强化育人,要抓好课堂,要促进学校发展。在学校面广量大的各个层次的管理事项中,紧紧抓住育人细节、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和干部的扎实管理等三个方面,以“至善”的思想强化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行为,咬定青山不放松,促使“至善”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自我和提升水平的价值追求。
一、突出“育人”,注重细节
“育人”工作是一个大课题。外地生源多,育人工作如何推进,这是一个难题。如何根据学校外地生源多的实际情况,做好育人工作,这个尖锐的问题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
经过思考,学校决定选点突破,狠抓精致德育细节管理。学校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以此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家校的联系,也提升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思想、成长的关注度。学校把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告知家长,把上学回家的提示告知家长,使家校无缝对接,筑牢了学生安全的根基。学校发挥班长班级管理作用,进行晨间点名,将缺席学生情况及时向有关家长汇报,有利于对学生严格管理,也有利于家校沟通,引起家长重视。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宣传和建设,梳理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薄弱点,探寻有效途径,密切家校联系,疏导沟通思想,达成教育实效。学校巧妙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校信息,表扬学生,扩大激励效应。学校不是单个表扬某个学生,而是表扬班级中的一大批,表扬学生中的一大群,发挥了正向的引导激励作用。
二、突出“有效”,抓实课堂
检测反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必要手段。检测反馈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只要有学习,就应该随时有检测,以检测达成知识的掌握。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检测的方法、形式就显得十分关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前下发目标试题。这类试题讲究知识的完整性,囊括单元的知识目标,也包含书中例题,教师将其提前发给学生,在学生做、问、记(甚至是背)的同时,让学生完整掌握知识。这样做,既帮助学生温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同时,教师还下发自学辅导试题或竞赛试题,配有答案或提示,它是单元知识的提高和深化,用于学生课外拓展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思考、练习、比照。试卷形式多样化,检测方法多途径,指向于学生掌握知识,指向于激发思考、培养兴趣,因此夯实了教学根基。
学校提出了“课堂因高效而精彩,学习因自主而快乐”的愿景,学校倡导教师做“三心”教师——专心上好每一堂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倡导学生做“三心”学生——专心上好每一堂课,细心做好每一次作业,用心思考每一天收获。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朴素课堂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采用灵活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学校根据提升办学水平的情况,努力让教师实践摸索“至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善听、善问、善思、善习。在“至善”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多问一问,多引一引;学生多听一听,多想一想。在“至善”课堂上,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观念和情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善学”能力。在“善听”“善问”“善思”“善习”的基础上,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真正在学习中“善得”。
三、突出“发展”,扎实管理
如何激发学校干部的策划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学校对此动足了脑筋,最终确定以编写部门简报为切入口。编写简报,提升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夯实了学校工作的基础。如让德育主任编写部门简报,在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等环节,考验着这位干部;拿出能发表在简报上的新闻稿,锤炼着这位干部;活动要求丰富多彩,也在引导这位干部勤于思考。简报的编写,使得活动有了载体,材料有了积累,使得活动获得宣传,得到完善,使得活动管理更加扎实。
学校用共同的要求凝聚干部,用示范的行动引领教师。他们编辑《镜湖论坛》简报,组织、指导、促进和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送给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朴素有效。学校强化干部的以身作则,强化工作责任的担当;突出班主任、行政人员的引导关心,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考核激励。学校举行中层干部青年骨干“管理培训班”,让培训者在活动中成长。
学校关心教师发展,订目标、压担子。在教科研指导上做到“一课一文一题”三到位,要求教师上好一堂优质课,写好一篇论文,研究好一个校级或市级课题,积极倡导每一位教师成为善于思辨的人。学校抓好“青年教师培训班”,完善“青蓝结对工程”,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开设教师学习讲坛,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开展研究课公开课活动,磨炼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业务竞赛评比,为教师展示才华搭建平台。学校举办“镜湖读书会”,让教师们读书明理以指导实践。学校努力倡导团队合作,以团队研修的形式关注教育现象、研讨课堂问题,建立项目培训班、学科备课组、年级共同体、班主任工作站等团队,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提高“善”的教育能力。
学以求真,行以至善。实践证明,校本管理在“真善”上做文章,能够促进全体教师扎实做好学校里的平凡事、简单事、困难事,能够积极提升办学品位,精心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四、特色深化,创设氛围
学校根据地域人文特点,以特色统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
“真”和“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以“至善”为办学灵魂,提出了“学以求真、行以至善”的口号,以科技创新特色为突破口,让“至善”之花在丝韵水乡绚丽绽放。学校以创建文化型特色学校为契机,大力开展“至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新理念,努力创设文化育人的氛围;同时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总结,对特色建设进行反思,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至善”创优大讨论。学校举行一系列以“善”为主题的论坛研讨活动,让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彼此分享,相互启迪,自觉用“善”字来衡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将校内的善人、善事通过学校网站、镜湖论坛、教师大会宣传,倡导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地把“至善”的要求贯穿到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每年举行“至善课堂节”“至善活动节”活动,引导教师开设至善型公开课,引导学生以善的要求激励自己,积极参与活动以提升素质。如今,在真善的校园里,尚善的德育,润泽心灵;兼善的课程,孕育心慧;真善的课堂,启迪心智;崇善的环境,修养心境。惜光阴,立志立德至善;勤学习,健智健身成才。在至善的氛围中,学生养成了科技创新的灵气,培养了善学探索的能力。
五、单科突进,整体提升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科门数较多的情况下,要以某一学科为突破口,狠抓教和学,使之教学成绩凸显出来,让任课教师尝到甜头,也发挥对其他学科教学的引领作用。
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大课题。对一所生源多元、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初中学校来说,要想把所有学科的教学成绩在短期内提升到一定水准,恐怕是十分困难的。为此,学校从“真善”的角度出发,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提出了单科突进的策略。针对全校中考科目多年来都没有拿到教学优良证书的现实,学校提出了“奋战两个月,打赢体育训练仗,打响中考第一战役”的口号。在大课间,行政人员、班主任和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学生的体育训练,分班级承包学生训练,针对性地瞄准中考体育项目,见缝插针地督促学生训练。因此,学校当年中考体育平均分超过了周边学校,进入了全区先进行列。初三语文、数学等学科也迎头赶了上来,一种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在学校里逐渐形成。
六、优生培养,形成习惯
在生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学校认真分析,抓实管理,既要让全体学生有进步,又要挖掘潜力,引导学生向“优秀”挺进。优秀生的培养,可能是一个风向标,能使学生努力后有了回报,使学生和家长信任学校,能带动良好的学风校风,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因地制宜提出有关措施。虽然学校不分快慢班、重点班,但要求教师心中要至善,要有分层目标,课堂要分层教学,使各个层次学生都各尽所能地得到发展。学校把学生学习活动和社团活动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合格后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校让任课教师主抓班级平均分的提高,让班主任狠抓对优秀学生的谈心、鼓励、督促。学校在均衡分班的基础上,对各班优秀生的变化发展情况实行跟踪考核。在一系列的措施之后,“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已经蔚然成风,在社会上赢得了积极反响,使得后续招生中的生源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也使得学校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如何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生源基础不占优势的情况,学校怎么办,这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相信:从学校的传统和特点出发,适宜地整合开发学校资源,有效地抓实教育教学中的环节,能够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教育的品位,能够加快学校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