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制造2025”开展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思考
2018-01-30徐海枝
徐海枝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强调要依托创新驱动发展,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吹响了号角,同时悄然引发高职教育的变革。在这场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变革中,迫切需要一大批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展培养现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责无旁贷[1]。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贯彻新的国家发展理念,紧密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智能升级、智能制造的需要,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1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与“中国制造2025”的关系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着眼《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规划设赛领域,促进教产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创新,提升赛项整体质量,扩大技能大赛国际交流[2]。
1.1 技能大赛紧贴“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赛项设置是开展技能大赛的基础。伴随着“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双创”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主动对接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围绕国家大举和新兴产业,在赛项设置上越来越体现出对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等方向急需人才的培养导向,许多新赛项应运而生。为了提升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理念、创效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培养,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增强高职学生创效、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2015年,教育部首次推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社部等多个单位主办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诞生。备受全社会瞩目、影响力最广泛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紧密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与应用,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和能源问题,2015年以来相继新增“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嵌入式产品装配调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等赛项;2018年近30多项赛项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占全部赛项近40%[3]。技能大赛成为产业转型的风向标,引领高职院校新一轮的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
1.2 技能大赛紧扣产业发展前沿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时刻“窥见”产业转型风向。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工厂等前沿技术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传统赛项内容迅速不断更新,在现代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结合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4]。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2017年有一半以上的赛项竞赛内容设置紧扣产业发展最前沿技术,对接产业升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竞赛设备和技术标准均来自于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涉及智能工厂、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90%以上的赛项以技术创新意识为核心主旨,增设了“创新”考量项,对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予以重点考核,充分体现了竞赛内容与时俱进。如传统赛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战略,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业的迫切需求,对2018年的竞赛内容作出重大调整,将机器人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密切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又如如传统赛项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紧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需,2017年在往年的“装调”赛项基础上,增设“技术改造”内容[5],竞赛任务从单一的数控机床装调,发展到改造、扩大机床现有功能,加装智能制造工件测头,增加了智能制造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此外,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还关注社会建设问题。近年来的许多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主题均与社会民生需求相关。例如,2018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为“关注民生、美好家园”,大赛内容为辅助人工采摘、城市小区家庭用车停车难问题,旨在引导学校注重培养学生针对社会建设实际问题,提高机械创新设计意识和综合设计与制作能力。
1.3 校技能大赛秉承德技并修理念,加大力度弘扬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对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认真严谨,追求完美,强调精益求精。目前,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刚刚树立,许多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如既往地秉承德技并修理念,更加重视“工匠精神”在大赛中的体现。2017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0%以上的赛项增大竞赛技术难度,增设多种技能的综合考查,以培养选手匠人必备的技术技能造诣;同时把职业素养和工匠素质纳入竞赛考核范围,要求选手严格践行操作程序、规范摆放工器具、追求高品质等,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融入竞赛的每一个环节,以此引导选手培养工匠精神。如“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赛项,之前的竞赛主要以赛场完成加工的零件为主要评分对象。2017年的竞赛以选手赛场表现和操作过程作为重要的评分为主,对选手在赛场上呈现出的创新能力予以重点考评,加大选手职业素养和工匠素质的考核比例,对竞赛每个环节的操作细节和表现都有详尽的评分标准[6]。
1.4 技能大赛扩大与国际的交流,搭建技能大赛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赛事举办机构的合作。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计了一系列国际化内竞赛,如第五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际挑战赛,被引入东盟技能大赛,并连续两届成为正式指定赛项,展现了大赛国际化发展的新尝试。2017年举办了首届“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共设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智能制造与3D打印技术大赛、国际焊接大赛等五个赛项。目的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智能技术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部分赛项积极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和其他区域技能竞赛的成功经验,参考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标准,优化赛项内容、竞赛形式和办赛流程,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拔人才,此外,大赛还邀请国际友人参赛或观摩,进一步提升大赛国际化水平[7]。
2 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大赛的必要性
2.1 展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自2008年创建以来,走过了“精彩十年”。十年间,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各地区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的实际需要,如火如荼的开展校赛、省赛、国赛,基本形成了“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生动局面。技能大赛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展示、学习、交流与提高的机会,为高职学子提供同场竞技、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大舞台,成为高职院校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以及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传递行业、企业动态信息和促进校企合作交流的纽带作用[8]。每年的全国和各省市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成为高职教育界一年一度的“盛会”,众多高职院校齐聚一堂,数以万计的高职小匠在竞赛中大显身手,通过技艺比拚、作品展示、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展现出高超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知转变,极大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了产业、市场、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2.2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在引领和带动专业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等方面,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功不可没。特别是对实训基地建设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训教学实施、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9]。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根本性改变了学院各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把赛项的内容整合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把大赛设备转化为专业课程实训设备,把大赛标准转换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如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围绕各级“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参赛后将赛项内容引入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与该赛项相关的机械设计技术、PLC控制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气动控制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对赛项内容进行分解与整合,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教学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极大促进了实训室的建设,整体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2.3 搭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平台,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能手和工匠,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企业,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精英。十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选手炙手可热,引爆企业人才争夺战。大赛获奖选手一直是企业争抢的对象,很多企业对参赛学生情有独钟,用人单位对获奖学生求才若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就业率达到99.33%,专业对口率90%以上,高职选手平均月薪5000元以上,社会认可度高,发展前景好[10]。
3 结语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高职教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掌握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技能人才的新使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重任在肩,需要更进一步发挥其风向标作用,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走向新高度,为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造就更多新时代德技双修的能工巧匠,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