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服务 有了行政法规

2018-01-30隆亚西

农民文摘 2018年9期
关键词:黑中介用人单位个人信息

最近,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透露,这是系统规范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招聘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的第一部行政法规。

10月1日起这些钱不用交

《条例》规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服务,不得收费:1.人力资源供求、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职业培训等信息发布;2.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开业指导;3.就业创业和人才政策法规咨询;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6.办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接收手续;7.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服务。《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

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

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人为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限制不时见诸报端。不久前,盒马鲜生被爆出招聘“不要北京人”,涉嫌招聘歧视成为热门话题,盒马鲜生道歉终了。此事已告一段落,但以后这不是仅道歉就能了事的,国家有关部门可能将对此类涉事企业作出处罚。

《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布或者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第四十三条对此类违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黑中介”最多可罚5万

针对广大求职者深恶痛绝的“黑中介”问题,《条例》第十八条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当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关闭或者责令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得泄露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过去,招聘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时有发生,还有的名义上是招聘,实际上是让人做调查问卷,并私自将个人隐私信息存留、利用。

《条例》加大了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力度,第二十九条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不得泄露或者违法使用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隆亚西整理

猜你喜欢

黑中介用人单位个人信息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room to grow
“黑中介”治理难在哪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