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封龙山孝道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路径

2018-01-30段晓亮玄佳欣

关键词:龙山养老价值观

段晓亮, 玄佳欣

(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孝道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根本,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古代最核心的价值观,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对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封龙山孝道文化奠基于汉代官方祭祀神明和祖先的传统,数千年来因儒学和书院教育的兴盛而得以传承和弘扬,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注重祭祀祖先以及踏实笃行等方面[1]。封龙山孝道文化作为河北最重要的地域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封龙山孝道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封龙山孝道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和民间潜在的信仰价值系统衔接,才能激发普通民众精神层面的信赖和共鸣,进而有效转化为民众日常生活身体力行的标准。数千年来中国孝道传统不仅是官方标榜的核心价值观,更成为深深融入民间信仰价值系统,“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独特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以封龙山孝道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才能落地生根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一)封龙山孝道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数千年来孝道作为众德之首,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家族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潘光旦先生所言,血统与道统是我们民族文化里最基本的两个观念,而基于血统积淀形成的就是孝意识,孝意识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一般形态凝聚力的核心,是由于一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潜在根系都是以血统为脉络,大宗小支分流下去的。那各宗各派各群人之间,贯穿通达人性人情的潜动力就是孝意识。基于血缘亲情的孝道文化,是浸入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价值标准,也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最持久的原动力。可以说孝道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观,忠孝节义和礼义廉耻等传统伦理规范都是以孝道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和艰苦探索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凝练和升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力量。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孝道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最核心的价值标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封龙山孝道文化既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基本特征,又凝聚着封龙山地域文化独特魅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和弘扬封龙山地区优秀孝道文化,能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封龙山地区真正落地生根。

(二)封龙山孝道文化是砥砺爱国心和责任感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国传统孝道源于血缘和亲情,却并没有局限在家庭关系层面,而是升华到忠君爱国、修齐治平的思想维度。《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里的事君、立身、行道,就是爱国心和责任感的具体表现,鲜明地表达了为国尽忠、顺应人伦天道、锤炼高尚道德,以扬名后世、彰显父母大德,这是古人所推崇孝道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归根溯源即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孝道观念的升华。这种凝聚力成为塑造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基因最持久的力量,使中华文明虽屡遭劫难而历久弥新,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封龙山孝道文化在祭祀祖先、善事亲长基础上,也突显了以忠君爱国观念为核心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封龙山地区不仅是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也是汉明帝刘庄的出生故地,东汉王朝奠定与封龙山乃至河北地方势力支持密不可分。李躬和伏恭在封龙山所传授的即是以孝道为基础的东汉官方正统儒学,这就使封龙山教育在开启之初就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忠君爱国观念和家国天下情怀遂成为封龙山孝道传承的重要特征。到北宋时期,封龙书院、中溪书院和西溪书院先后创建于封龙山,这些书院教授的就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封龙书院后来成为北方儒学教育和孝道传承中心。明清时期重修文庙和节孝碑祠的记录有10余次之多,封龙山麓的元氏县在明清时期记录在册的进士和举人就达68人。由此可知,封龙山孝道文化已超越血缘亲情的藩篱,成为砥砺传统忠君爱国情感的重要精神力量,促进了封龙山地区的爱国观念走向社会最深层。如果说在漫长的帝制社会,忠君和爱国观念具有天然一致性,都代表着一种源于血缘亲情的家国天下情怀的话。近代以来,在列强环伺、蚕食鲸吞背景下,陈腐的忠君观念逐渐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现代爱国观。中华民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为争取国家富强而奋斗等爱国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近代以来,封龙山地区就涌现出很多为反侵略而献身的英雄故事。据史料介绍,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元氏县委就曾开辟以封龙山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3]

爱国主义不仅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背景下,弘扬孝道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远意义。特别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已经到了决胜冲关时期,继承和弘扬以孝道文化为代表的封龙山地域文化,并以此凝聚民心、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封龙山孝道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不仅是维持家庭和睦的情感依托,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纽带。与西方国家普遍将宗教精神和个人价值观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不同,中华民族更重视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用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的方法,将孝道理念升华为处理族群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础。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的主张。孔子也强调“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为基础,孔子提出理想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曾子对于孝道也有深刻的论述,他认为: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在曾子看来,生活不庄重,对国家不忠诚,为官不清正廉洁,对朋友不讲诚信,为将不奋勇杀敌,都是不符合孝道的。在儒家圣贤看来,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忠于职守、建功立业都是广义上孝道的表现,而这些方面均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契合。

李昉侍奉亲长的孝行和李冶不慕名利的风骨,都鲜明地体现了封龙山孝道在尊敬他人、诚信友善、建功立业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层面的原则规范,两者在个人品德塑造和人际关系处理的价值取向是相通的。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以及营造诚信、友善、和谐、公正的社会风气,均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以封龙山孝道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以封龙山孝道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衔接和融合,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其具体的实现路径,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将封龙山孝道文化融入本地区多层次国民教育体系

霍华德·谢尔曼曾指出:“一旦一种思想站住脚并占领人们的头脑,不管是作为一种辩护思想还是作为一种批判思想,它对于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制度如果其自己的思想辩护不居支配地位,那么这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下去”。[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最核心的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各序列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贯彻落实,既需要依据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也必须充分利用好各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封龙山孝道文化具备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本质内涵,也鲜明地体现了河北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因此有必要将封龙山孝道文化融入本地区多层次的国民教育体系。

青少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过程中,各层次国民教育始终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封龙山地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以青年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和教育体系,并将封龙山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有机融入多层次国民教育体系。无论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思想状况,将封龙山孝道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融入其中,用丰富厚重的孝道文化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才有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流于空谈和理论说教,真正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地区落地生根。

(二)大力推进封龙山孝道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封龙山作为河北地区多元文化集中的文化名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但仍然存在缺少总体规划、旅游开发文化取向扭曲、文化攀附风气盛行等问题。[5]即便是比较严谨的著作也存在不少问题。[6]在新时代起点上,迫切需要加强以封龙山孝道文化为代表的封龙山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既要重视以史料考证为基础严谨细致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凝练封龙山孝道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要及时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被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性作品,切实做好封龙山孝道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因此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用批判性眼光和创新性思维辩证地看待封龙山传统孝道文化蕴含的精华和糟粕,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所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7]封龙山地域教育界、文化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通过组织孝道文化节和孝道大讲堂、编印反映封龙山孝道文化的通俗读物、充分利用动漫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封龙山孝道文化宣传和普及工作。与此同时也要防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封龙山文化原生态和文化遗存的现象,也要警惕打着复兴传统孝道文化的幌子宣扬封建糟粕文化的现象。

(三)政府和民间合力助推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复兴

封龙山孝道文化奠基于汉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传统,在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的助推下绵延不绝,两千多年来成为促进该地域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成为塑造河北人纯朴善良、诚实笃正性格特征的重要思想渊源。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和弘扬封龙山孝道文化的内涵,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封龙山地域文化本质特征和时代价值,更有助于传统崇德向善思想回归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要使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复兴,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须借助于政府和民间双重力量支持。

首先,该区域各级政府需增强封龙山文物和文化遗存保护力度。旅游开发和文物修复须以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尊重和还原历史原貌。应统筹规划封龙山文物遗存保护、开发和管理等工作,防止因无序竞争和盲目建设而破坏封龙山历史遗迹和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系统。其次,政府应搭建平台,支持封龙山孝道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鼓励创作反映封龙山孝道精神的文化作品,利用电视、报刊、新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多种宣传形式,传播封龙山传统孝道文化。再次,支持政府和民间力量发展现代养老产业和社会公益养老组织,创新封龙山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使尊老、助老和养老的精神融入每个公民的信仰价值系统,全力助推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复兴。

三、弘扬封龙山孝道文化应处理好继承、转化和创新的关系

以弘扬传统孝道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而具备独特的伦理优势。封龙山传统孝道文化中蕴含的祭祀祖先、亲事父母、以敬人为本、踏实笃行以及注重精神奉养等核心理念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包括封龙山孝道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孝道并非完美无缺,其中也包括诸多不合时宜甚至极端愚昧落后的内容。因此应以辩证的态度来审视传统封龙山孝道文化,做好传统孝道的转换和创新工作。

(一)弘扬孝道应以构建新型家庭伦理关系为基础

家庭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家庭和睦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传统伦理自古便非常注重家庭伦理关系和谐。然而传统社会维持家庭和睦并非以家庭成员平等和自由为基础,而是过分突出父权和夫权在家庭的本位作用。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被奉为天经地义伦理标准,妻子和子女的话语权微不足道,甚至连最基本权利都无法保障。这种表面看似夫义妻贤、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关系,实际上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孝道作为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建立在子女对父母单方面尽义务的基础上,既然连身体发肤都是由父母恩赐所得,那么逆来顺受地维护父母长辈的家庭权威,哪怕献出生命自然是在情理之中。近代以来这种旧家庭伦理关系日益受到学界批判,构建新型平等的家庭伦理成为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以及农民工进城打工队伍壮大,年轻夫妻的经济地位和主导作用日益增强,老人的家庭地位日益边缘化,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在经济压力和社会生存压力下,家庭代际成员间情感因素也日趋淡薄。因家庭伦理失范而造成的社会危机也在蔓延。因此,新时期弘扬孝道既需检讨家庭成员权利和义务关系失衡的旧传统,也需要反思现在家庭伦理失范的新问题,进而探索并构建以自由、平等和尊重为基础的现代家庭伦理关系。

(二)笃行孝道应尊重老人在物质和情感方面的实际需要

在传统社会,国人往往安土重迁、聚族而居,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名教观念,子女多数能谨守孝道,朝夕侍奉左右。但现代社会子女和老人分居的情况增多,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重心转移到工作和照顾孩子上来,老人在家庭中地位下降。数年前“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一度引起激烈争论,恰恰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敬老和养老问题的普遍焦虑。事实上不管“常回家看看”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子女和父母之间血缘和情感纽带是无法割舍的,在快节奏生活中,需要重新反思如何才能切实满足父母在物质和情感上的需求,使他们安享晚年。

传统孝道文化和封龙山孝道文化沉淀下来很多注重情感尽孝的经典启示。如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别乎”,说的是赡养父母在物质关怀外,更需怀感恩尊敬之心。《孝经》曾说:“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说的是要以虔诚之心孝敬父母,使其安然度过生、老、病、死。李冶所说“怡声顺色,先意承志,虽复菽水之约,而有以得其欢心,是则养之至也”[8],说得是秉承父母志向,和颜悦色地孝敬父母,即便物质生活清苦些,能使他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是赡养老人最高境界。安熙和安煦“事父甚得欢心”[9]亦是情感尽孝的体现。使父母免于物质匮乏之忧,又能时时得到情感慰藉,这是传统孝道文化特别是封龙山孝道文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当然,笃行孝道既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尊老敬老的风尚,共同为老人营造温馨便捷的生活环境。

(三)探索并完善多元养老模式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总体而言,家庭养老是封龙山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黑格尔曾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10]。在古代社会,传统孝道与家庭养老形式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养老制度的优越性。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单纯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社会竞争加剧,家庭成员无足够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421型”家庭增多,死亡率下降推动人均寿命延长,导致家庭养老成本剧增;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孤独情绪无法排遣以及医疗救助资源较分散,更增加家庭养老难度和成本。因此,亟需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养老模式,探索和完善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夯实养老保障制度基础。完善覆盖农村地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和护理人员培训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公立养老福利机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发展有特色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应加强对民间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和设施标准的监管,为民营养老福利设施提供无息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其次,大力发展以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新模式。既满足老人对家庭生活的情感寄托,又能发挥社区养老灵活多样的特点。以多层次的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化休闲服务为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形式,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再次,鼓励民间关爱老年人社会公益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这种公益组织扎根民间,服务覆盖面广,包括健康讲座、休闲娱乐、剪发洗浴、心理慰藉等内容,可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和社会养老的不足。

猜你喜欢

龙山养老价值观
养老生活
我的价值观
简约现代风 绍兴龙山玫瑰园私人影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简论龙山黑陶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养老更无忧了
东汉封龙山碑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