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农半读”提素质 新型农民筑富路
2018-01-30沈村蔚
沈村蔚/本刊记者
2009年以来,江苏省农广校抓住“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政策机遇,面向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开展“半农半读”免费中专学历教育,将教学班办到田间地头,培养了一批“有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作出了贡献。
余继有:良种良法增效益
宝应县农广校2014级涉农中专班学员余继有,初中毕业后在外干过汽修、客车驾驶员,收入不高也缺乏稳定性。一次农忙时节,他回乡帮忙时,结识了镇农技中心农技员徐万平,两人交谈后,他决定回乡发展。2004年,他承包了50亩农田进行稻麦种植,3年便实现了盈利。此后,他信心越来越足,到2014年,种植面积已达820亩,并开始尝试荷藕种植。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种植种类的增多,余继有迫切想要提升种植水平,便在徐万平的介绍下,报名参加了农广校涉农中专班学习。在3年学习中,他认识了该镇很多种田能手,经常邀请老师到他的承包田进行实地指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门关于农产品营销的课程,受益匪浅。之前对于农产品销售,我只局限于上门收购,而老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农产品主动走出去、打响品牌是关键。”受到启发的余继有下一步准备尝试有机稻米种植,生产绿色产品,并注册商标,打造品牌。
“在2015年,我被县农广校选派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农业部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育,开阔了眼界,让我投身农业创业的信心更足。”谈起农广校提供的学习机会,余继有言语间满是感激。在农广校的帮扶下,他当年就注册成立了宝应县继有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目前,粮食种植规模达1020亩、荷藕种植300亩。在种植过程中,他根据老师的建议,引进南粳9108、扬辐麦4号、“大紫红”和“美人红”等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采用机插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莲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亩均增效100元左右。教学班根据余继有等学员的生产实际需要,组织他们到外地取经,在藕田和稻田里套养龙虾,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种养效益。徐继有家庭农场年收入近70万元,仅小龙虾的亩均效益就达1500~2000元。
章庆家:农机服务促增收
植保机、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拖拉机……走进宝应县煜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库,数十台机械整齐有序地排列着。“这些机械只是一部分,我们合作社由6个种植大户联合成立,正好做到机械互补,也能更好地服务周边农户,服务面积3000~4000亩。”合作社带头人章庆家介绍道。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章庆家一直和妻子在外打工,2014年回乡发展,流转了100多亩农田进行稻麦种植。“虽生活在农村,但对如何种田知之甚少,看人家怎么种,我就怎么种,效益甚微。”他认识到这种办法不是长久之计,就和妻子报名参加了县农广校涉农中专班的学习。有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撑,2016年,他申办了宝应县庆家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250亩。
为解决农忙时农村可用青壮年劳动力匮乏的问题,章庆家开始投入机械化生产,先后购买了植保机、收割机、小型拖拉机。在农广校老师的指导下,2017年,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420亩,又购置了暖风机和拔风机。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章庆家在尝到甜头之后考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但要购齐农机设备投入过大,于是他联合其他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实现资源整合。
“如今,在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夫人负责药水配比,我只要操作机械即可。”章庆家高兴地说,“在学习班上,我不仅学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还加入了多个交流群,分享、积累经验,了解市场行情。”对于下一步发展,他表示,将继续扩建农机库,完善农机服务的同时提升效益。
肖寿荣:花木产业展风貌
芳草绿茵,生机盎然,古树名木,郁郁葱葱,江都区兴业花木合作社办公区就坐落在这林海似的绿树丛中。整个园内亭台楼阁,流水潺潺,生机勃勃。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江都区大桥镇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实施“以花富民,以花强镇”的花木产业化战略。为了增强花木产业竞争力,肖寿荣在政府支持下,于2004年成立了该区第1家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大桥镇花木种植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也愈加丰富,所采取的“花木大户+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与带动作用。肖寿荣深深体会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只要是苗木行业的展会,他都尽量参加,并经常外出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生产经验。合作社还聘请有关专家给种植户上课,介绍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现场解惑答疑。2011年,得知农广校在该镇开办园林绿化专业中专班时,他组织了20多名社员参加学习。他感慨颇深:“如果说前几年的成功靠的是机遇和勤奋,那今后的发展就需要靠知识和人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做大做强合作社不是只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成的,只有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能力都强了,合作社的发展才能有保证。”
几年来,合作社苗木生产区域竞争优势逐步形成,持续盈利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花木年销售额500多万元,绿化工程施工产值3000多万元,每年安排农村就业岗位1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花农,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郭有华:科学种养显身手
郭有华是高邮市界首镇老人桥村人,80后的她是种养高手,也是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头雁。回忆起创业经历,她表示:致富之路离不开坚持与科技。
在广阔的农村干什么才能赚钱呢?这是郭有华和丈夫反复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考察,他们决定养鹅。2010年开始养第1批鹅。温度、湿度、饲料、用药、防疫等一连串技术都在摸索当中,她买了不少关于养鹅方面的书籍,也走访了不少养殖户,但鹅成活率不到一半。这个打击让她压力倍增,“既然问题出现了,就只能想办法解决。”冷静下来的郭有华主动联系了农广中心,在专家的帮助下搞好防疫、治病,鹅的成活率提升了,她的信心也足了。
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郭有华2011年参加了市农广校涉农中专班培训,学习种草养鹅技术。当年她就重新规划了养鹅计划,流转了80亩半旱地,搭建鹅棚,发展养鹅场,订购了2万只苗鹅,请两位专家做后盾。功夫不负有心人,鹅的成活率达95%以上,减去成本,净赚了18万多。2013年,在农广校培训老师陈海新的支持下,她又流转了210亩地,转型发展规模种植业,聘请了农业科技人员做技术指导,第1年收入就在12万元以上。2014年,她又承包了200亩农田,并成立了高邮市安华家庭农场。近年又增添了烘干设备,加工自家稻米的同时,也给周围农户提供服务。如今,农场加鹅场年收入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