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和热点
2018-01-30王文韬
张 坤,王文韬,李 晶
0 引言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RFID、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所谓智慧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将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作为本质追求的现代化图书馆[1]。该词最早由芬兰奥卢大学学者艾托拉等在2003年提出[2],而我国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10年[3]。2010年后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涉及主题日益丰富,如对智慧图书馆特点的探讨[4]、物联网标示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5]、智慧图书馆馆员[6]、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论框架[7]等研究。虽然近年对智慧图书馆研究有所增加,但对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的文章少见,因此,本文通过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SATI、Ucinet和Gephi等软件对智慧图书馆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以期使学界和业界直观了解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为未来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虽然智慧图书馆常被人理解为智能图书馆[8]、新一代或下一代图书馆[9-10]等,但由于智能图书馆外延过小,新一代或下一代图书馆外延过大,和智慧图书馆有所区别,在检索过程中以这些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发现许多无关文献,因此,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最终是将中国知网中以“智慧图书馆”为关键词收集到的348篇(共检索到349篇,而在数据清洗时发现重复无效文献1篇)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有共词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共词分析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统计一组词共同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如果某组词在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认为这组词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再结合聚类分析,可得出这些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所表征的学科及主题的变化[1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源自社会学和商业领域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进行分析[12]。本文借助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工具SATI[13]先对历年来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以及高产作者的信息进行提取、统计和分析,采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并形成共词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14]和Gephi[15]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1.3 研究框架
文中对数据样本进行了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文献外部特征
(1)文献量统计分析。利用SATI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发布时间进行抽取统计,得到智慧图书馆相关348篇文献量的年分布和累计分布图(见图2)。从图2看出,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的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2010-2012年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由于刚刚起步,发文量较少;而2012-2015年发文量迅速增加,而且增幅很大,智慧图书馆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这可能与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16]以及智慧城市[17]、智慧校园[18]研究兴起有关。2015年后,发文量呈现继续增长趋势,这可能是受到政府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19]、VR[20](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的影响。截止到2017年5月5日,2017年单年研究文献量达32篇,可见智慧图书馆仍是值得学者关注的研究主题。
图2 文献分布统计图
(2)期刊来源分布分析。在SATI中对相关文献的来源进行抽取统计,因篇幅所限,只对发文量不少于4篇的期刊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发文量符合条件的期刊共23种(实际检索到24中,因《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改名为《图书情报导刊》,因此对二者进行合并),共发文208篇。在23种期刊中,图书情报期刊有19种,发文量为184篇,占88.5%,说明智慧图书馆是图书情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一般来说,图书情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发表的文献质量高于普刊,因此本文对图书情报核心期刊的数据给予重点关注,后文进行主题分析所参照的文献多来源于图书情报核心期刊。值得一提的是,图书情报核心期刊发文数量为81篇,占图情发文总量44.0%,说明智慧图书馆主题虽引起图情领域部分学者的关注,但研究质量仍有待提高。
表1 期刊来源分布(发文量≥4篇)
(3)高产作者合作分析。利用SATI软件对348篇文献中发文量不少于2篇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58位作者的合作网络图,如图3所示。在图3中,每个三角形即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其中黄色的三角形表示的是发文量不小于5篇的作者,红色三角形表示的是发文量等于4的作者,紫色三角形代表的作者发文量等于3,而蓝色三角形表示的是作者发文量等于2。图中左侧的一排节点表示的是度数为0的作者,表示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共同出现的次数为0,右侧有连线的节点表示的是相互之间有合作的作者,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
图3 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3显示58位作者仅形成了4个团队,其中合作频率最高的团队是由马方方、张倬胜、薛静远、艾浩军等组成,该团队主要针对定位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该团队曾以iBeacon设备及技术规范为基础提出加权指纹算法,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图书馆位置服务解决方案[21]。第二个团队是由陈力军、邵波、沈奎林等人组成,主要对智慧图书馆中的RFID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该团队曾联合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在依托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并找出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上的不足,解决了绝大部分问题[22]。第三个团队包括刘伟、靳国艳、徐锐等,该团队针对应用型地方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23]。第四个团队由魏群义、杨新涯、许天才等组成,该团队主要针对智慧图书馆系统特征[24]进行了研究。图3还显示网络共现图谱整体稀疏,表明多数作者之间没有联系,进而说明国内对智慧图书馆领域进行研究的团队还不够成熟。
2.2 文献内容特征
2.2.1 共词分析
(1)关键词词频分布。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与提炼,若某关键词在相关文献中多次重现,就说明该关键词所表征的主题是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25]。为节省篇幅和方便分析,本文仅对词频不小于5的关键词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符合条件的关键词共有32个,去除词义重复的关键词4个,如“RFID”和“射频识别”中只保留“RFID”,因而实际得到的关键词共28个,对关键词的词频做降序排列后得到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关键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智慧图书馆、物联网、智慧服务、大数据、云计算、RFID等。词频统计能看出学界对这些关键词的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词频统计并不能体现出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不能很好地对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进行归纳总结,鉴于此,本文便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统计出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得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研究主题。
(2)构造关键词共现网络。为方便后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ATI软件构造一个28×28的高频关键词关系矩阵,本文列出了部分数据,如表3所示。表3中,对角线表格上的数值表示的是对应的关键词在所有相关文献中总共出现的次数,其余表格上的数值表示的是行列分别对应的关键词在相关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次数,如物联网是70篇相关文献中的关键词,它和智慧服务在相关文献中共同作为关键词的次数是9次。
表2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词频≥5)
2.2.2 社会网络分析
(1)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使用Gephi软件对共现矩阵中的数据进行可视化,便于清晰看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和物联网是网络图中联系最紧密、出现词频最多的关键词,是整个网络图的核心。除核心关键词之外,其余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这说明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研究主题在不断的向外放射状扩展。
表3 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部分)
图4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2)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众多的数据依据某种距离定义,逐步将距离较小的数据归纳为同一类别,进而使各个类别间的差距达到最小[26]。本文利用Ucinet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从图5看出,28个高频关键词形成明显的五类主题:信息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智慧图书馆员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及建设研究和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3)研究进展分析。为更好地表现出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本文对历年来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做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出348篇文献的时间与研究内容的2模网络,见图6。图6显示,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拓展,2010年至2012年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现象解析方面,2012年以后,学者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不仅关注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考虑到馆员应根据时代变化提升信息素养以及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改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此外未来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也是学者探讨较多的一个主题。
2.2.3 热点研究主题
(1)信息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主题下包含的关键词有物联网、RFID、云计算和智能手机。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基础便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因此对图书馆中信息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是建设智慧图书馆不得不探讨的一个主题。以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既为我国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图书馆的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大量信息技术注入图书馆使图书馆更具智慧的特征,是建成智慧图书馆的必然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图书馆中,国内对图书馆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利用RFID技术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应用思路研究[27],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策略研究[28],利用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等新智能技术群优化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29]等。
图5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图6 时间—研究内容2模网络
(2)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该主题包括的关键词有服务模式、智能图书馆和创新服务。数字惠民是智慧图书馆的一个本质追求,为实现这一追求,图书馆需要打破传统,向智能型、人性化的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引入为创新型信息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与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相比,创新型服务模式下的信息服务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都是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广泛使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代信息设备的引入,使得用户只需要与智能系统应用进行数字对话,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信息服务的自动化、实时化和互动化。如此一来,不仅使得传统信息服务互动性不强、实时性差和效率低下的不足得以改进,而且能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信息服务模式是研究智慧图书馆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胡海燕等人对包括“自助服务中心”、基于位置的推送服务等在内的创新服务内容建设进行了研究[30],田梅基于关联主体学习理论构建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等[31]。
(3)智慧图书馆员研究。智慧图书馆员主题下的关键词有大数据、互联网+、智慧馆员、智慧服务、知识服务和智慧图书馆员。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使得图书馆中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增加和用户服务意识提高,进而对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图书馆员,只需要掌握本领域内基本的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即可,但在智慧服务背景下,图书馆员的“基本”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从“基本”向“智慧”转变,要具备理解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为馆员的任务除了解决用户提出的学科问题外,还要解决一些特殊群体的专业问题。智慧图书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重要研究主题,如智慧图书馆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32],“智慧性”馆员队伍的建设要求[33]等都成为相关学者重点探讨的内容。
(4)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研究。这一主题包括的关键词有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Beacon[34]、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服务、未来图书馆和数字化。智慧图书馆是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简单来说,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建筑本体+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设备+智慧馆员,因此,建设智慧图书馆不仅要有图书馆建筑本体和智能设备的硬件,还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软件,更需要“智慧馆员”这个实施者,四者缺一不可。当前发展形势下,有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新热点,也将是未来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资金、技术、知识产权等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就有必要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35]。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协同发展。
(5)基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这一主题包括的关键词有情境感知和个性化服务。智慧图书馆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用户是智慧图书馆的最终目标。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及泛在的网络连接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智能终端设备感知用户的情境信息变为可能,智慧图书馆便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向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并依据设备传感的情境信息实时调整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进而推送给用户。实际上智能终端设备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检索用户的浏览记录和搜索痕迹,从而定位用户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需求,据此推送针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投用户所好,满足用户所需,以此来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曾子明等人[36]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并对情境感知在智慧图书馆中运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由于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发展,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也引起了业界学者的关注。沈敏等[37]利用大数据来提取用户检索行为的用户特征,设计出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偏好信息检索服务。
3 结语
本文以可视化的形式对348篇智慧图书馆相关文献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兴起于2010年,此后每年的发文量都在增加,本文认为智慧图书馆仍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研究主题。
(2)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学科格局,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领域。未来智慧图书馆研究应在充分调动各学科领域学者研究积极性的基础上扩大研究成果,研究质量也有待提高。
(3)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形成了众多的作者合作群,但规模较小,多数作者之间没有联系,研究团队不够成熟。未来各研究团队不仅需要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还要打破合作群的约束,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合作。
(4)智慧图书馆的热点主题常提常新,但变化之中亦有不变,如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问题就是历年来从未被学者忽略过的主题,而当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关注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智慧图书馆员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研究和基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本文的分析样本仅采用了中国知网中的数据,分析样本的数量受到了限制,此外文中在进行数据清洗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但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未来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仍具有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2]Aittola M,Ryhänen T,Ojala T.Smart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and Services.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3:411-416.
[3]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4]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
[5]黄辉.基于物联网标识体系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41-44.
[6]金敏婕.融入、提升、超越——智慧图书馆员素养与价值[J].图书与情报,2014(6):130-133.
[7]刘亚玲.智与德的共生:智慧图书馆发展愿景[J].图书馆论坛,2016(1):31-35.
[8]王建新,丁家友.情景感知系统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7):64-69.
[9][24]杨新涯,魏群义,许天才,等.论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特征[J].图书馆论坛,2017(7):2-8.
[10]许天才,杨新涯,田琳.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图书馆系统研发历程——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7(4):9-17.
[11]刘敏娟,张学福,颜蕴.基于词频、词量、累积词频占比的共词分析词集范围选取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23):135-142.
[12]陈云伟,方曙.专利权人关联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1(3):58-66.
[13]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14]BorgattiSP,EverettM G,Freeman LC.UCINET[M].SpringerNew York,2014.
[15]邓君,马晓君,毕强.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和Gephi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8):133-138.
[16][28]赖群,黄力,刘静春.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5):46-49.
[17]金敏婕.智慧图书馆——构建智慧城市之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17-20.
[18]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6):15-20.
[19]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2015-03-17].http://cpc.people.com.cn/n/2015/0317/c64094-26702593.html.
[20]陶梦頔,王甫.VR技术:虚拟现实带来的真实挑战[J].当代电视,2016(11):93-94.
[21]张倬胜,马方方,薛静远,等.基于iBeacon的精细室内定位方法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5(2):26-30.
[22]沈奎林,邵波,陈力军.基于超高频RFID的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情报,2016,(8):88-92.
[23]徐锐,靳国艳,刘伟.面向应用型地方高校学科需求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5):144-146.
[25]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13种高影响力外文源刊的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51-60.
[26]余波,温亮明,李洋,张妍妍.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图书情报领域MOOC研究热点解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69-77.
[27]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58.
[29]刘宝瑞,沈苏阳.用户体验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6):43-47.
[30]胡海燕,赵全芝.基于全面感知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4(9):105-110.
[31]田梅.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19):64-67.
[32]郑怿昕,包平.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7-11.
[33]储节旺,李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27-34.
[34]钱海钢.Beacon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7(1):115-119.
[35]郎玉林.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5(4):77-79.
[36]曾子明,陈贝贝.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2):57-63.
[37]沈敏,杨新涯,王楷.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偏好检索系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