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为弱势群体农民工服务探讨

2018-01-29李玲石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图书馆

李玲 石慧

摘 要:文章讨论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对图书馆的社会需求,分析了图书馆应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哪些服务及其社會意义。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图书馆 农民工

一、我国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我国8亿农民占人口总数的 70%以上,他们是影响改革开放和人民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一个群体快速增长,就是农民工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亿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6亿人,增加274万人,增长1.7%;本地农民工1亿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高速增长。面对如此之大的外来人员群体,农民工读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这是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既要完善农民工物质利益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城市和乡镇图书馆有着非常重要的义务,这是现代社会赋予每个图书馆的职责。[1]

二、图书馆对农民工群体的意义

1.农民工生活单调,图书馆可以提供部分娱乐休闲。

大部分农民工从农村走进城市,对城市生活不习惯,加上体力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他们的生活也十分单调无趣,配偶孩子不在身边,思想容易空虚,为了消除疲劳来图书馆看看书,读读报纸,学习学习网络浏览,可以调节他们的生活,可以陶冶情操,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

2.农民工需要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援助

现阶段社会上经常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其它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比如合同纠纷、工伤赔付等诸多问题,还有个别女工受到伤害事件。农民工也渴望学习一些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图书馆要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订阅法律书刊;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请法律人员来上课,以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能力;定期举办法律咨询、 法律援助等,帮助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打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伤、 医疗、 养老保险等问题,懂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2]

3.农民工需要获得保健、技术等专业知识

进城打工者居住的条件,卫生都不是很好,其生活习惯还保持乡下的习惯,加上工作强度大,休息不充分,很可能患上各种疾病,这就需要农民工自身学习一些保健知识和从医知识。他们会自发地去图书馆翻阅一些有关医疗保健图书期刊。还有些从事电气、机械、运输等工作的打工者,也有自发去图书馆查看相关书籍,以提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

4.农民工需要为自己充电、提升

现阶段,从农村中流动出来的农民工大多为年轻人,有一定的初中或高中知识, 约占80%, 他们本来是农村中的“高文化水平者”, 但到城市来打工, 相对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 再加上城市产业的专业技能知识要求, 有许多新事物, 要生存和发展, 就得边工作边接受继续、提高教育。

三、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服务

1.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收入低,他们也许更喜欢看一些简单不深奥,科普不难懂的书籍杂志, 平时工作时间强度关系,他们难以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知识。如看戏,看电影等,图书馆作为一个免费开放的场所,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作为服务大众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农民工的兴趣、 爱好和阅读需求,为他们采购具有针对性的书刊,如: 各种时宜报纸、《成长与就业》、《法制日报》等,为他们多些购买关于机械修理、路桥、家电维修、装修、农村家庭养植、园艺、饮食、 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书籍,用以生活娱乐,提高就业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度过休闲时光,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之中。[3]

2.图书馆要以平等心态对待农民工

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平等对待每位读者,不能因为农民工着装随意,素质不高而轻视他们,他们可能利用图书馆时间不长,对馆里的规章制度不太了解,比如图书不能未借出就拿出警界线,会发出刺耳的警戒响声,这时就要求工作人员耐心平和地给他们讲解规章制度,不能讽刺他们。要主动为他们引导所需图书的位置并推荐相关书刊,让他们感觉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温暖和爱心。[4]

3.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为农民工服务

农民工因为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有些要黑白倒班,他们来图书馆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图书馆要走出去,主动向他们提供服务。济南市图书馆在2011-2012年新馆建设期间,坚持每三个月为建设工地送书500册,丰富了建筑工人的业余生活,受到广大工友的好评。我馆还在济南数个大型广场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施,在人流量最大的泉城广场等投入设备,自助图书馆在建设上表现出传统建筑实体形式的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展现效果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让广大各阶层市民群众都更方便地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4.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

济南市图书馆早在2005年就开始全天开放,至现在又延长期刊自习开放时间为晚8点30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不同工作时间的人群,晚上休工后,广大农民工以打牌、逛街、喝酒打发休息时间的占 40%, 平时没有娱乐活动的占 35%, 平时看电视、上网、读书报等行为的占 25%。在贫乏的文化生活环境下, 少数农民工酗酒、聚赌、斗殴, 甚至偷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可能发生。距图书馆近的工地上的农民工就可以去图书馆休闲,看看书报,享受一下免费网络。

5.图书馆要为农民工提供专门知识讲座及培训

图书馆要利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及时为农民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及就业信息,使他们基本掌握一项在城市生活就业的技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图书馆可以利用晚上组织农民工培训,请技校的老师、企业负责人、家政人员来为大家讲授相关知识。可能有效提升农民工的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图书馆欢迎各行各业的朋友来这里享受知识的洗礼,不论你地位高低,工作各异,每个人都有权利来图书馆这个精神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图书馆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赵任飞.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农民工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8(8).

[2]王亲玲.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07(4).

[3]杨冬.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助推农民工享受文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3).

[4]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极业集团出版,2006(5)17.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图书馆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