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课程开展研究

2018-01-29周靓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中职教学模式

周靓

摘 要: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的开展,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通过“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出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 中职《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204-02

2015年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因此,“做学教合一”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势。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发展而来。视“做学教”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以笔者学校中职《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为例,通过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打造出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

1 “做学教合一”的课程建设内涵

从课程教学开展来看,首先要清楚“做学教”的内涵。做:学生是做的主体,老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做,在任务布置上,要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结果、做出的结果有什么价值;学: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学,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结果有什么价值;教:教师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三者合一最终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作为中职工程造价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课程学习前,该校学生已经学习过《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因此《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

由于学生前面专业知识储备得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真正行动起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根据中职学生喜欢动手尝试的学习特点,结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方向,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做学教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创设工作情境,以“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的策略开展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图、计量、计价等技能,为从事施工和造价等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3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中的实施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是在《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成。随着2008版《清单规范》的颁布及实施,当前造价领域并存两种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定额计价模式。本门课程以清单计价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要求,结合课程教学标准和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基本知识、建筑面积计算、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等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项目,项目内容及教学课时具体分配如下见表1。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强,突出“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特点,密切联系工程实际,融入新成果、新技术、新规范(规定),缩小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相结合,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处理好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练习的结合,增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形式,共同完成的一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引导,共同交流的师生共进的过程。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部分来完成。课前在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先做,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微课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去发现知识点中哪些是可以自己自主学习完成的,对于存在的问题,上传平台。课上老师通过对学生已会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和拓展,引导学生去深一层学习进而解决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的学习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的学习是为了回顾、巩固和提升。课后从实践中拓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是旁观者、不是领导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体验者。比如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课前任务学会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课上老师通过案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而算出建筑工程清单项目的工程量。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不齐,对于掌握好的学生,完成课后工作情境的案例任务,巩固提升;对于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学习、线上提问、同学讨论和老师答疑等形式去完成学习任务。

3.3 课程评价的设计

3.3.1 准确把握评价内容,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課程任务学习的评价,评价内容要适应本课程的特征,评价过程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出过程考核和最终成绩考核的统一。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学生参与任务完成的情况、课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以及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课后学生学习提升或完善的情况,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贯穿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3.3.2 把握评价重点,提高评价有效性

对于任务发布后的学生课前开展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完成情况,进行预备性评价,便于掌握学生课前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性评价,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形成性评价,便于今后教学的不断改进;对于本次任务达成情况,形成总结性评价,判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使用恰当有效。

3.3.3 发挥企业名师作用,提高评价的实践性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名师进课堂的开展,学生课程任务学习中的优秀成果,可以连线企业名师,结合工程实践做出评价,使教学更加贴近实践,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发现自身能力与工程实践要求的差距,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静,李学喜.职业教育化工分析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34-35.

[2] 于跃忠.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实训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以中职数控车工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8):24-25.

[3] 杨昕,邵敏霞.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7(18):40-44,50.

[4] 李杰.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18):36-38.

[5] 耿一波,董晓.促使学生体验的真正发生:做学教合一的校本化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18):45-47.

[6] 张劲松.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思考与行动[J].江苏教育研究,2017(18):41-44.

[7] 方佳.基于任务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30-32.

猜你喜欢

做学教合一中职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开发与研究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