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1-29蔡龙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蔡龙玉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持续加快,如何找出学困生的成因,为他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带入趣味元素和新颖材料,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这是语文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于相关对策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小学语文 学困生 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农村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要重点分析学困生的成因,采取相应对策改变他们被动的认知状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更多的体验机会,既能快速的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也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笔者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情感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缺少父母的关爱,情感一直得不到满足,学习中与生活上遇到困境只能自己独自面对。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学校老师并不了解学生情况,把成绩看做学生个人能力的唯一判断标准,关心优等生,忽视学困生,极大的打击着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了留守问题的加剧[1]。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學困生养成了懒惰、撒谎等等坏毛病,他们学习知识时太过被动,总是怨天尤人,不会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去生活。其次是教学方面。与正常的学生相比较,学困生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内心总是受到消极暗示,觉得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课程的研究都是非常困难的。学困生缺乏学习动机,思维局限性较强,一旦脱离教师的正向引导,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探究积极性不高、自学热情不足等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学困生的成绩无法取得进步,他们就会更加的厌恶语文,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先放弃了自己,后续教学活动是否有趣对于他们而言也没有任何所谓。

二、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原则

1.情感性原则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在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心与老师的爱护。鉴于此,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就要重点坚持情感性原则,遵循他们自然的成长规律,组织特色的教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2]。

2.发展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优等生如此,学困生也是一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解决留守儿童学困问题的时候,必须满怀期待,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学困生们主动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时将发展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在学困生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在学困生情绪状态不佳厌恶学习时进行谈话与关心,形成一个良性循坏,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3]。比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情感朗读,板书“弱小”后提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呢?”“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时运用好的诱导因素,深入挖掘学困生的内在潜能,在情趣交融中品悟人生的哲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困问题的解决,当然,语文课堂也能焕发新的活力,教学工作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我们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提高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效果。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随机挑选几名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评一评学生的实际表现,让学生学会展示自我才能。再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虽然这个任务是非常简单的,但却给了学困生突破自我的机会,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流畅了起来。

3.及时作出合理评价

语文课上的合理评价必不可少,比较看重时机选择。时机得当,能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成绩;时机不当,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学困生产生更严重的抵触情绪[4]。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课上作出合理的评价,考验着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其实有的时候,只要教师肯用心,以评价的方式转化学困生是很方便的。比如,在学困生主动参与互动时,教师可用语言来鼓励他们,说:“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当学困生面对困难想要退缩时,教师可用行动来支持他们,拍一拍肩膀、鼓一鼓掌、用充满爱的眼神专注的看着他们等等。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转化起来十分困难,教师一定要付出更多努力,把这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更好的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祥.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管理工作探讨[J].心理科学,2017(04)39-40.

[2]熊建华.浅议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J].数学教育学报,2016(03)55-56.

[3]董立群.论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教育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7(22)49-50.

[4]杨莉亚.沟通心灵,激发兴趣: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7(36)36-37.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