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升格初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的研究

2018-01-29冯静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机制

冯静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了2008—2018年期间相关文献资料,基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立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发现问题,对新升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深度剖析并且解决此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从新升格初期高职院校新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现状、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科研水平等几个方面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新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48-02

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由规模扩张转为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引领将为高职学校注入新的活力,《纲要》还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新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何提升新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组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研,从而发现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手段模式单一、教学研究不深入,甚至有的没有做科研这个版块及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欠缺等问题,还有工作岗位与专业研究方向的不一致性、教学经验的不足等。因此,构建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是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发展所在。本文旨在通过对川南幼专青年教师个人成长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探索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寻找对策,促进该校乃至全国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更好地开展。

1 研究的意义

1.1 理论意义

通过文献及目前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对新升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深度剖析,力图寻找到一系列有助于高职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并为之提供借鉴的理论指引和实施策略,让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不再盲目。

1.2 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该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该校新进青年教师在新升格转型的关键期早点走出困惑,少走弯路,加速专业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为兄弟院校提供可以借鉴的具有实操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策略体系。

2 研究现状

2.1 高职院校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到部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渗透不够,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中,没有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发挥出来;其次,顺从他人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来进行照搬照抄,没有打开自己独特的思维教学方法;最后,没有与学生的就业需求衔接,盲目地夸大自我的教学本能,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与毕业后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真正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2 对刚入职新进青年教师培训定位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已有“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督导推门听课、反馈意见等,然而在实际情况存在的只是表面现象,如听几节指导老师的课,同科老师的课来作为入职前的课前培训演练,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真正意义的指导。新入职青年教师往往会出现工作生活压力大、理想与现实的困惑、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学工作方面与所学的专业不一致等情况,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且不善于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总觉得做得不好,从而不敢施展。

2.2.1 对新进教师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

新教师不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培训内容,以致出现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效率较低等问题。因培训内容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足,与青年教师发展方向和任教学科的契合度不高,大部分教师难以将培训内容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2.2.2 培训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定了很多制度,但在制度落实与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好的制度难以惠及青年教师,相关考核与激励政策不到位;以致实践锻炼形式化严重,难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2.3 针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不足

青年教师面临着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学校应关心和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各方面利益,如评优选先、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存在着相对不公平的现象,青年教师的相关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就会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2.3 高职院校新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根研究调查发现,新进青年教师没有科研热情,不能正确定位科研价值,对于到底要不要搞科研、科研是否影响日常教学存在疑义;从调研报告中研究发现,科研实力亟待提升,大部分教师停留在教学,而没有科研的意识,没有将以研促教抓落实。因此,科研水平对实践教学的促进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青年教师示范性教育相对缺失

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把握相对较弱,不能结合实际将自身的专业能力结合到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去,尤其是角色的转换定位方面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示范性,而是带着一种随性的教学思维,忽略了传统的教学示范,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他们的教育价值观,扭转对示范性教育性的再认识。

3.2 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归属感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并贯穿于整个教师成长的长期过程,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部门对新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指导,如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培训,以及对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指导、考核与评价等。目前该校在管理中也不够完善,使其成为了“所谓摆设”,甚至还有新进的青年教师认为所在教研室没有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专业成长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找不到指导专业成长的领军人与指路人,只好曲折摸索前进。

3.3 新教师缺乏教学适应期且教学压力大

据调查研究发现,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任务,应对着大量的课程的工作量,而如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教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是需要时间去锻炼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身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应对,且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压力,从而失去了对教学的信心。

4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与建议

4.1 确定成长目标,树立良好心态

青年教师走入工作岗位后,首先要确立明确的专业目标,调整好心态,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数。面对高职院校的工作压力,要提高时间管理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丰富业余生活方式,这样能使人忘却烦恼,减轻压力。其次要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因此,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4.2 结对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典范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视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学习,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和教师观。实现结对青蓝计划,使入职的新青年教师与团队教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典范,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使他们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

4.3 研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设机制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流的管理团队,建设一流的青年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培养教学科研能力,完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教学反思,养成教学科研习惯,来提升青年教师自身的發展需要。

5 结语

作为从事高职院校教育的新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社会、学校教育需要发展的一线信息,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与教师观,树立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正确观念。“明确目标—发挥典范—提升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研究机制管理模式,积极制定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保障制度,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与反馈,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亚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4):82-86.

[2] 卫敏艳.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J].大学教育,2013(15):74-75.

[3] 孙琳.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158-159.

[4] 刘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青海省西宁市三所高职院校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12(5):48-50.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机制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